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64|回复: 0

存美元、炒港股催生新一轮赴港开卡潮,“急速开户”中介潜藏风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1:26|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21日下战书,在深圳工作的莉莉(化名)和朋友相约来到汇丰银行位于香港旺角弥敦道的网点,在网传攻略中这家银行可不用预约,支持walk in(即直接到现场办理)。
但与预期的轻松办理不同,抵达现场后莉莉才发现,现场办理的人已经排起长队,他们等了半个小时都没有取到号。第一财经记者到达时,该网点当日现场办理的名额已发放完毕。


而在不远处的中银香港网点,预约号已经排到了7天之后,只有提前预约的客户才可以办理港卡开户手续。“抢热门网点的预约号需要提前规划,而且拼手速。即便是冷门的离岛和西贡(网点),也并不一定好抢。”一名现场办理业务的客户介绍。
第一财经记者查询中银香港官方公众号发现,该行7日内全部分行的预约都显示“已满”状态。


香港银行开户潮背后,一方面是内地、香港两地的存款产品存在利差,不少存款“特种兵”赴港存款,试图抢占利息“新高地”;另一方面近期港股持续走高,不少投资者选择赴港开户,跑步入场“赶热度”。
值得注意的是,赴港开户市场热度渐起后,不少沉寂已久的开户中介也开始卷土重来,利用信息差招揽客户,提供所谓的“简易代办”“急速开户”服务。但其中不少环节,风险正悄然滋生。
利差下赴港开户潮再起
赴港开户潮再起背后,内地、香港两地的存款利差正在渐渐扩大。
近期,第一财经记者走访香港多家银行发现,美元存款与内地存款存在明显利差。目前香港主流银行半年期美元存款的利率大多在3.5%以上。例如,汇丰银行6个月期美元存款最高年化利率可达到3.7%,富邦银行6个月期美元存款年化利率最高可达4.10%。


也有银行推出短限期时活动,将存款利率“卷”至新高。例如南洋商业银行近期推出某款“倍高息”产品,针对兑换资金,客户可享受存期为7天、年利率高达8%的美元存款利率,起存金额为等值1000港元。


东亚银行(中国)近期则推出新客专项产品,2月11日~3月11日期间,6个月、12个月存期的美元定期存款年利率分别为4.30%、4.40%。
与之相比,内地银行同限期人民币存款产品的利率明显相对较低。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经历多轮调降后,目前国有大行、股份行半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多在1.25%~1.5%左右,与上述在港存款存在明显利差。
年初,内地银行的美元存款也大多经历过一轮下调,多家银行最高年化利率从4%上方大幅降至2%左右。例如,近期南京银行公告称,3个月期美元定存利率从4.3%降低至2.1%,1年期定存利率从4.1%下调至2.5%。如以此大略估算,目前内地、香港银行美元存款普遍利差或在150BP(基点)以上。
究竟上,近年来内地和香港的美元存款利率剪刀差已形成跨境套利空间,香港美元存款产品持续“吸金”。香港金融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整年,香港认可机构存款总额和美元存款分别录得7.09%和14.24%的增长,美元存款增速创近8年新高。
为什么目前香港、内地存款产品之间存在一定利差?一名业内分析人士称,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有关。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港元与美元汇率维持在一定区间,因此定期存款利率虽随着美联储降息有所下调,但仍维持在较高程度。与此同时,香港银行的营销竞争比较剧烈,新客存款活动、限时优惠活动较多,使得整体存款利率程度看起来较高。
港股暴涨也是推动因素
推动内地客户赴港开户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港股市场火热。近期港股市场行情回暖,科技板块更是一路狂飙。Wind数据显示,1月13日,恒生科技指数最低下探至4168.04点,此后震荡走高至2月21日的5859.30点,创年内新高,区间涨幅超过37%,领跑全球市场。
与此同时,近期港股IPO打新赢利效应凸显。以2024年12月10日至今年1月10日上市的15只新股为例,其中有13只首日上涨,占比达到八成,仅有3只在首日跌破发行价。其中毛戈平、布鲁可的首日涨幅分别为76.51%、40.85%,毛戈平、康健之路在上市一周后的涨幅一度突破100%。
在这一背景下,不少内地客户纷纷欲入场试水。而一般认为,开设券商、参与港股交易的前置条件是拥有一张香港银行卡。
在现场采访中,多名赴港开户的内地客户也表现,办理港卡最主要的目的是举行港股交易。莉莉告诉记者,自己开港卡主要是为了增加新的投资选择,例如购买港股、港险产品或者美元存款。另一名现场客户也告诉记者,开户主要是为了买港股,或者在汇率低的阶段买美元。
大米(化名)从事港卡开户中介生意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他告诉记者,近期咨询在港开卡的内地客户明显增多,大多都是为了能入场港股市场举行交易,部分还会额外出资加急办理。他们也与多家券商的工作人员有联系,提供一站式服务合作。
大米给记者详细介绍了中银、汇丰两种银行卡最佳的入金模式与开通券商账户方式,并称后续可继续提供券商开户的相应咨询。
“代理开户”潜藏风险
内地客户赴港开户升温背后,主推“代理开户”“快速下户”的中介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借着“高息”“秒下户”等营销噱头拉拢内地客户,利用信息差赚取高额手续费。
第一财经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近一周以来有超50条与港卡开户有关的新帖文,不少都是中介用于引流的“软文”。上述“生意”曾一度在2023年中下旬盛行于市场,此后声势渐歇。
记者与其中多名中介沟通后发现,这些中介多宣称与在港银行内部人员有联系,去现场不用预约和列队,也不需要购买限定金额的理财和存款,面签即可“秒下户”。服务对应的手续费则在1500元~3000元不等。
例如,大米所在的中介机构对不同热门银行、不同紧急程度设置了不同的“快速开户”价格。她告诉记者,如果需要在某热门银行开户,提前3天可以享受1688元的“早鸟价”,当天加急则需要2380元。而另一家热门银行不接受急单,需要提前一个星期预约,价格固定在1980元。
但与中介宣称的方便快捷不同,这种急速开户模式背后存在诸多陷阱。
一方面,记者实测发现,中介宣传中常夸大赴港开户的难度,其实际能提供的优先服务有限。记者在近期工作日前往汇丰银行一家线下网点开户,实际列队时间约在半小时左右,当场开户成功。该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以来开户人数确实有所增加,但也看时段,目前列队时间都不会太长,一般出现拒签的概率也不大。
而此前多数中介告诉记者,直接去该行现场开户列队时间长、拒签概率大,且拒签后无法再重新申请。
一名通过中介赴港开户的客户告诉记者,实际到现场,也没有实现中介所说的“秒下户”。等待了快要40分钟,才有银行工作人员带领她举行相应的开户操作。
另一方面,有部分中介公司以“急速开户”的噱头,骗取消费者的个人金融信息。渣打银行近期披露的一则案例显示,A女士接到声称有专业资质可以代办境外银行卡的中介公司来电,告知只需要支付500元的手续费,并提供身份证、信用报告等资料,即可为她在短时间内成功办理境外借记卡。A女士按照电话要求操作后,不法分子利用她提供的这些个人隐私资料申请了贷款,造成其经济丧失。
除了通过中介“急速开户”潜藏风险外,投资者自己赴港开户投资也需综合考虑多重因素。例如,购买美元存款、理财易受汇率颠簸风险,投资收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等。
华宝证券分析师张菁认为,投资者需要关注汇率风险,随着美联储降息渐渐落地,在美元理财等产品收益降低的同时,可能伴随美元指数走弱,美元存在贬值风险。
一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现,存款利率并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在决定是否赴港存钱或投资港股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汇率风险、开户成本、不同投资体系的差异等。需要谨慎思考,切勿盲目上车。
(实习记者蒋习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223A052Y6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