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68|回复: 0

[汽车天地] 小米智驾3死事故,烧掉了行业的遮羞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21:51|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前不久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很多汽车代表的说法让我有些忍俊不禁。
好比某头部企业老总说:
“智能化的下半场是颠覆性的。”

“好比五一、十一长假期,长途本来是一个很疲惫的一件事,但是用了智驾就不那么疲惫,而且大幅提升了整车的安全性。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开了智驾车,再也开不回非智驾车。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他之前的说法:
“自动驾驶是资本的裹挟,是忽悠,是天子的新装。”
你看,事情就是那么有意思,没做智驾的时候,把智驾说成泡沫,做了之后,立马就改了口。
那么,现在市面上的“智驾”究竟靠不靠谱呢?
4月1号,小米汽车一起和“智驾”有关的事故就刷屏了。

据“正在新闻”调查,3月29日的晚上9点,武汉某高校三名21岁至23岁之间的女门生,结伴去安徽池州参加某岗位的事业体例测验。
怎么去的呢?
是其中一名女生和男朋友借了一辆橄榄绿色的小米su7。
然后她当司机,带着两名同学向安徽开去,晚上10点27分,行驶到安徽铜陵德上高速时,以116km/h时速开启了车上的智能辅助驾驶。
17分钟后,这辆车车辆与高速水泥护栏发生碰撞、起火。


前排的两位女生就地死亡,后排的一位后经救济无效死亡,当记者赶到之时,被医院医生:
前排两人“烧没了”。
正在新闻独家采访到开车女孩的母亲,母亲说:
她曾与女儿驾驶这辆su7从深圳去往武汉,这1000公路的路程里,女儿多次告诉她智驾“方便、安全”,她曾告诫女儿,现在技术不完善,不能盲目相信,自己开才放心,“我说她以后一定会后悔;她还反驳我,说有各种(证明安全)的依据。”
面临质疑,小米也发出了公告:
[color=var(--weui-FG-1)]3月29日 22:27:17 NOA激活,车速116km/h
[color=var(--weui-FG-1)]3月29日 22:28:17 轻度分心报警
[color=var(--weui-FG-1)]3月29日 22:36:48 NOA发出脱手预警提示“请手握方向盘”
[color=var(--weui-FG-1)]3月29日 22:44:24 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
[color=var(--weui-FG-1)]3月29日 22:44:25 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往左转角22.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1%
[color=var(--weui-FG-1)]3月29日 22:44:26 方向盘往右转角1.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8%
[color=var(--weui-FG-1)]3月29日 22:44:26-28之间 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color=var(--weui-FG-1)]3月29日 22:44:28 车端Ecall触发
[color=var(--weui-FG-1)]3月29日 22:44:39 车端Ecall接通,确认事故发生,并报警、呼唤120急救服务
[color=var(--weui-FG-1)]3月29日 22:45:06 与车主取得联系,确认非车主驾驶
[color=var(--weui-FG-1)]3月29日 22:47:15 调配120成功
[color=var(--weui-FG-1)]3月29日 约23时许 120抵达现场
按照小米的公告,不难看出,驾驶者一度双手脱离了方向盘。
并在随后提示障碍物后,敏捷接管打方向,踩刹车。
但已经来不及了,末了还是以时速约为97km/h的速度,撞上了水泥护栏。
很快车辆很快起火。
这就说明,电池因为碰撞被引燃了,而且很快蔓延到了驾驶舱,把前排两人“烧没了”。
好,看到这里,我们再回想一下小米车企之前对电池安全性的宣传:
通过了环球最严苛的热失效安全标准……确保了极高的安全性……5分钟内无明火……达到ASIL-D的行业最高功能安全品级标准……首创了电芯倒置技术,在极端情况下能够快速向下释放能量,最大水平保证乘员舱的安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事故视频和照片中展示的,和宣传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在这里,我并不是针对小米。
而是想说,我们的很多车企,在宣传上已经玩脱了。
什么“遥遥领先”,“环球首创”,“行业第一”,“极其先进”这些明显违反广告法的词,在发布会上是张口就来,毫不避讳。(相反,小米在这方面还比较克制)
消费者提出质疑,就通过一些手段让质疑的声音消灭,甚至把这些质疑的人,扣上“黑水军”的帽子。

某个车企的CEO在汽车论坛还说:
“安全是电动车最大的豪华,智驾是安全出行的最强的守护。”
话说的挺好,但如果你打开车质网投诉的排名,这家车企愣是承包了榜单前排的大多数。

但是,考虑到一些车企的实力、地位、配景。
这些让人难受的反差,并没有被广泛认知,一些车企违法违规的宣传,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相反,一些媒体平台还助纣为虐,主动封杀一些质疑的声音。

现在,小米的这起事故闹大了,烧起来了,沸腾了,才揭开了行业的一角遮羞布。
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企业不惜捐躯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不仅短期内造成行业利润下降,恒久下去,还将影响技术创新、产品的质量安全,减弱财产的竞争力。”
这是点谁的名字呢?
[color=rgba(0, 0, 0, 0.9)]

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智驾车,又或者什么车,都要明白自己的属性:
你是卖车的,而不是搞传销、搞诈骗的。
在车里装个冰箱,就当重大专利了。
汽车对比测试造假,都成行业惯例了。
法律只规定了l2、l3级别的智驾品级,有些车企愣是搞出“l2.99”,“媲美L4级别”的说法了。
这些举动,活像电线杆上的老中医广告,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治,完全置用户的利益和安全于不顾。
科技的发展,不是靠吹牛逼就能实现的。
以往的种种教训,已经可以编成比字典还厚的合订本。
但他们却依然不断煽惑民族主义的情绪,无形之中鼓动消费者热血下单,激情智驾,以至于老中医都救不回来。
“断代式的领先”我没看到,但“绝后式的悲剧”,今天我是看到了。
奉劝一些车企,认认真真做车,老老实实宣传。
不要总说什么加速发展,为国争光,搞欠好,国家还要帮你们擦屁股呢!
此外,没事的时候也学学法,汽车圈不是法外之地:
违法宣传等同于散布谎言,望周知。
-完-
热情点赞、激情关注、深情星标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01A087LQ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位
Empty Ads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