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98|回复: 0

股市暴跌,大宗商品恐慌性抛售,环球大通缩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6:43|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丁萍
头图 | 视觉中国


对等关税的反制来了。


2025年4月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将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如对中国加征34%的关税,将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9日生效。


次日,中国对美国的关税政策作出强烈反制,宣布对所有美国商品加征34%的关税,并将11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暂停六家美国企业的产品输华资质,还对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等措施。


这一反制措施迅速影响了美股市场。4月4日,美股继续延续前一天的暴跌趋势,纳斯达克在两天内累计下跌了11.44%。


大宗商品这些风险资产也遭遇恐慌性抛售。4月3日和4日,外盘铜、原油、白银的跌幅超过10%,似乎市场在交易贸易战升级可能带来的环球通缩预期。


最令人意外的是,美元指数也大幅回落。4月3日,美元指数下跌了0.62%,4月4日进一步下跌了1.72%,盘中最低触及101.26。按理说,高关税政策通常会支撑美元——因为高关税会减少对外币的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避险效应,但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压倒了这一传统的逻辑。


要以“经济衰退”为代价,特朗普究竟是在赌什么?以及在这场风暴中,环球经济和A股分别会承受怎样的冲击?


#01特朗普真正的目的


特朗普的“关税豪赌”,除了维护自己的科技霸权,也是为了化债,而制造业回流更像是一种“喊口号”的政治本事


美国曾是环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但自20世纪末以来,尤其是随着环球化和产业外包的加剧,美国制造业逐渐陷入“空心化”的困境,不仅使得工薪阶级的收入增长乏力,还加剧了中产阶级的萎缩和贫富差距的拉大。为了兑现对选民的答应,特朗普不得不祭出“重拳”——大幅加征关税。


但现实结果或许有限甚至拔苗助长。


当前美国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仅占就业总量的8%左右,远低于20世纪中期的水平。美国制造业恒久面临纯熟工人的短缺问题,即使部分生产回流美国,由于劳动力不足,企业也难以扩大生产规模。


历史上,美国曾通过掩护主义政策扶持某些行业,但结果每每是市场扭曲、创新停滞。例如,美国汽车行业因恒久掩护而忽视小型车市场,在国际上逐渐失去竞争力。


所以,特朗普加征高关税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实质性地推动制造业回流,实则是在为谈判加码,继续玩他的老把戏——关税作为谈判筹码


4月3日出台的关税方案就是一次经典的“极限施压”操作。针对贸易逆差较大的国家,美国分别抛出差别强度的“税收大棒”——比如对中国征收34%的关税,对越南则高达46%。但同时,美国也特意留出了一个“谈判窗口期”(4月9日才生效),给对方留足回旋余地。这种“先上大棒,再谈条件”的套路,正是特朗普一贯的风格:制造紧张,搅乱市场,营造一种“要么让步、要么挨打”的氛围。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强调目前公布的是关税上限,距离真正实施还有时间,一切仍有商量余地。这无疑是在开释一个信号——谈判的大门敞开了,关键看你们愿不肯意让步


怎样让步?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通过一系列战略性妥协来体现。例如,美国可以要求其他国家答应购买更多的美债、增加对美国能源和农产品的购买,或者放宽在科技领域的限制。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维护美国的科技与能源霸权,也不乏化解债务的动机。


例如,在“海湖庄园协议”的新计划中,特朗普的经济顾问曾提出一个发起:通过关税豁免作为交换条件,要求外国政府将其持有的短期美债转换为超恒久债券(如100年期),以此降低利息付出。


如果其他国家不妥协,特朗普可能会继续推进高关税政策,借此推动通胀,以此稀释债务


#02环球陷入“通缩”


出乎特朗普料想的是,中国的反击来得如此突然和强烈


研究表明,在上一轮贸易战中,美国加征的关税几乎完全由美国自身负担。如今,环球贸易摩擦已经进入“硬碰硬”的阶段,美国的通胀将不可制止地走向失控。虽然美债将被稀释,但美国也可能陷入“滞涨”危机。多家机构,包括高盛和摩根大通,都推测美国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进入滞涨状态。


美国3月CPI同比上涨3.5%,城堡证券的美国通胀交易主管表现,核心CPI同比涨幅可能飙升至4.5%,通胀预期不断走高;而美国3月失业率维持在4.2%,3月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重返萎缩区间,美国经济走向疲软。


这种通胀压力可能迫使美联储维持高利率,而高利率又会加剧经济停滞。


4月4日,美股继续暴跌,特朗普在交际媒体平台“真实交际”上发文表现,现在正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降息的绝佳机遇。但鲍威尔并没有安抚市场,回应称,美国关税可能会导致通胀上升、经济增长放缓,且失业风险上升,目前调整货币政策“为时过早”。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可能陷入滞涨甚至衰退,而其他经济体也可能面临更严峻的通缩压力


当前局势与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当时,参议员里德·斯穆特和众议员威利斯·霍利推出了这一法案,涉及超过20,000种商品,将关税从40%提高到47%。由于经济通缩,现实关税在1932年飙升至近60%,这一政策导致了1930至1934年间环球贸易额降落幅度高达66%,并且有25个国家陷入了严峻的通缩危机。


这次关税政策中,特朗普宣布了针对环球185个国家的“对等关税”措施,加税对象分为两类:第一类,针对对美贸易逆差的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征收10%的最低基准关税;第二类,针对对美贸易顺差的国家(如欧盟、韩国、日本、以色列等),关税税率从17%到49%不等。


无论是关税的力度,还是覆盖的范围,这次的贸易战相比1930年法案更为激烈和广泛。如果这场贸易战继续下去,环球贸易量必然会大幅锐减


正如中泰证券所言,无论特朗普最终加征多少关税,他的关税政策的反复无常已经动摇了环球贸易秩序的根基——各国之间的信托。随着环球贸易风险急剧上升,各国为了规避经济风险,势必会减少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将从追求“效率”转向更注重“安全”。美国经济在短期内面临滞胀和经济衰退的风险,环球经济在中期内放缓已成大概率事件。


过去,妙投不停以为特朗普的许多决议更像是“商人”行为,做法不是很理性。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可能没有看得足够透彻。特朗普是在“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中,选择了前者。


相比经济危机,债务危机会直接冲击美国的核心金融体系。在过去的文章中,我们讲述过,美元作为环球主要的储备货币,其发债能力源于美元在环球货币体系中的主导职位。美国如果出现债务危机,美元的环球储备货币职位将受到极大威胁,甚至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环球金融危机,这对美国来说是难以承受的灾难。


特朗普政府为了制止美债违约,更愿意承受经济衰退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可能会将经济衰退归咎于外部因素(如中国或欧盟的政策)或前任政府(如拜登政府)的遗留问题,从而减轻自身的责任。


#03对A股影响有多大?


虽然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经落地,但环球“贸易战”才刚刚开始。无论未来关税的现实落地力度怎样,环球贸易秩序的崩塌和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已经是难以改变的事实,尤其是在环球最大消费国与最大制造国之间的较量下。


那么,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这一局势对A股的影响有多大?


对A股基本面的冲击一定是存在的。如果美国对中国征收54%的关税,民生证券研究表现,这可能会拖累中国名义GDP增长约1.72个百分点。同时,开源证券的研究则指出,A股非金融企业的利润率可能会降落0.5%至1%。但值得庆幸的是,当前公布的关税只是上限,即便未来有所调整,影响也不大可能再更糟糕。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已经不再是美国的最大进口来源国,而是降至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停止2024年5月,中国(包括中国香港)商品在美国进口中的占比降至12.7%,相比2016至2017年的平均水平降落了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东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预计2024年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6.4%。


此外,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关税政策不仅针对中国,还涵盖环球范围。这一做法反而有助于改善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仍然保持了相对的比较上风。


就A股市场而言,接下来的走势取决于市场怎样反馈中国的反制措施。如果市场解读为中国的反制展现了强大的底气和应对能力,那么即使A股短期出现调整,也可能很快稳住并恢复上涨势;如果市场将焦点放在环球通缩预期上,A股可能谋面临较大的回调压力,尤其是那些外贸依存度较高的板块,如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汽车和航运等。


直到刺激内需的政策出台,市场将可能转向交易内循环政策。正如我们在《牛,还在吗?》所论述的,过去三年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已经得到了缓解:


(1)制造业,在新能源汽车和出口双重压力下,曾出现严峻的产能过剩。但随着需求持续增长,这种过剩正在得到逐步修复;
(2)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长周期的下行后,目前核心城市(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阶段性止跌,至少像过去那种共振式的冲击已经难以重现。


整体而言,A股的上行趋势没有改变,尽管黑天鹅事件可能会引发短期内的剧烈波动。而且相比美股,A股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可能会表现出更强的“抗跌”性,一是A股已经经历了多年的熊市,整体估值相对较低;二是中国的基本面仍然具备边际向上的预期


资料参考:
(1)民生证券《关税风暴:政策对冲的经济账》;
(2)开源证券《美“对等关税”下策略视角的应对思路》;
(3)中泰证券《怎样看待特朗普环球关税加征后续影响?》;
(4)国金证券《4.2日对等关税点评: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以上分析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发起。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07A01GGM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