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00|回复: 0

7句话天天默念3遍,保证你不再吼孩子,第七句90%的家长想不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0:43|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孩子撒泼打滚、故意作对~
当孩子把口红涂满墙壁~
当孩子英语考试再一次不及格~
你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是暴怒的"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还是瓦解的"说了多少次都不改"?
吼完再看着孩子惊恐的眼神,你是否也悔恨那个情绪失控的自己?
美国心理学会调查显示:83%的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经历过"情绪失控时刻"。
那些脱口而出的责备就像尖刺,既伤孩子,更伤自己。
总是控制不住吼孩子?
不如天天默念这7句话,帮你瞬间熄火,更平和、更智慧!


1、如今小小的他/她,内心正在经历怎样的暴风雨?

当孩子跟同砚打架,被请家长,试着把你脑中的"又闯祸了",换成上面这句话。
你能瞬间共情到孩子的内心深处。
脑科学研究显示,12岁以下儿童前额叶皮层尚未发育完善,情绪控制力仅为成人的30%。
无论孩子闯了怎样的祸,如果你能第一时间关心他,而不是品评他,就能收获孩子经心的信赖。
《全脑修养法》作者丹尼尔·西格尔建议:"想象孩子的行为是求救信号,而非攻击。"
下次面对烂摊子,先问自己这句话,你会发现:那个捣蛋鬼,其实只是个等待救赎的小孩。


2、我的呼吸节奏是不是比孩子更慌乱?

神经科学证实:家长心跳加快会激活孩子的镜像神经元,形成"情绪共振"。
孩子发脾气时,你的焦虑告急会像病毒般传染给他,加剧场面失控。
此时深呼吸,不是强装镇定,而是打破恶性循环的开关。
保举尝试"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
正念疗法创始人卡巴金说:"呼吸是随身携带的镇定剂。"
你稳住的每1秒,都在帮孩子重建大脑的情绪控制回路。


3、这么大怒火,是不是过去的我又跑出来了?

几十年前的你,大概才是那个真正渴望被理解的小孩!
当孩子不写作业让你暴怒时,或许是你童年“必须完美”的创伤又被激活了。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中写道:“愤怒的火焰下,往往埋藏着未被疗愈的冰。”
在教育孩子之前,请先对自己说:“这不是孩子的错,是我的内在小孩需要拥抱。”
疗愈自己,才能真正温柔地对待眼前的孩子。


4、十年后,这件事还值得生气吗?

你还记得自己小升初时的考试成绩吗?
那些如今让你大发雷霆的事,90%会在时光滤镜下变得微不足道。
心理学中有"10-10-10法则":想象10分钟后、10个月后、10年后的感受,你会豁然开朗。
当怒火升起时,用这个问题拉开时间维度,你会看到:真正重要的不是成绩排名,而是握笔的小手。


5、我的表情是否比语言更可怕?

当你沉下脸,孩子会立马心跳飙升,手脚冰凉……
人类学家伯德惠斯勒研究发现:93%的情绪通过表情传递。
孩子对父母微表情的敏感度是言语的6倍。
当你生气时,不妨先看镜子里的自己。
正如蒙特梭利所说:"孩子吸收环境中的情绪,如同肺部呼吸空气。"
你皱眉的幅度,决定了孩子世界的阴晴。


6、如今孩子真的需要教育吗?还是需要被治愈?

哈佛医学院发现:创伤性吼叫会改变儿童的海马体结构。
其实,每个错误都有两个解决入口:纠正行为OR修复关系。
生气时,记得默念PET教育法创始人戈登的箴言:"先毗连情感,再纠正行为。"
当孩子撒谎时,比起:"你怎么能骗人?!",试着问:"你刚才害怕的是什么?"
对于改正错误更有用。


7、如果这是别人家孩子,我会怎么处理?

社会心理学中的"观看者效应"提示:我们对待他人的孩子更宽容。
这种心理距离,能激活前额叶的理性区域,让我们处理问题不那么冲动。
当孩子偷拿了家里的钱,试试用"第三人称自问:如果是张妈妈会如何处理?
认知科学家阿瑟·马克曼指出:角色转换能减少70%的情绪化反应。
通过心理置换,你会发现,耐烦其实一直都在,只是被身份蒙蔽了而已。


写在最后

这7句话,不是万能的,但却能救孩子于水火。
把它们贴在冰箱上,或设成手机壁纸,多加练习。
神经科学证实:重复21天,新思维会刻进大脑基底核,重塑我们的语言模式。
不必寻求完美,只要今天比昨天多忍住了1次吼叫,就是了不起的胜利。
因为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只需要愿意成长的父母。
我是蓁蓁,一名懂心理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师。
天天分享“不吼不叫”的育儿心法,关注我,用科学与温度,陪伴你和孩子共同蜕变。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04A064RC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