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帖子
查看: 160|回复: 0

教育部真的动手改游戏规则了!你家孩子还有时机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0 17:01:52|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阳光招生来了,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松了口吻

3月27号,教育部官宣:2025年任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全面启动。

五条铁规,拔剑直指存在多年的“掐尖潜规则”:

  • 禁止考试、选拔测试
  • 禁止将竞赛、简历作为招生参考
  • 禁止设重点班、快慢班
  • 特长生招生统一归省、考核公示
  • 所有改革试点项目不得与招生挂钩

不少家长奔走相告:“终于不用再卷简历、抢奥数证书了!”

但如果你只看到了“禁止考试”这四个字,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次变革的深度和广度——它不是在修补漏洞,而是国家真的在动手重新改写游戏规则了。




02|过去十年,家长和学校卷成了一个双向焦虑场

其实,“禁止考试”“禁止分班”这些规定早就有,但却不停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养育两个孩子十多年的过程,我自己也亲身经历了很多。

我的孩子所在的学校是九年制,不存在小升初选拔,但是很多消息灵通的家长在六年级毕业之后就忙活起来了,为了预备开学前的“分班考试”。

当然,学校不会关照任何人说有分班考试,但是一定会在开学前做一次闪电测试,只考语数英,每科只给20分钟,但是题量足够45分钟的,而且题目全部为初中知识,目的就是筛选。

筛选出来的是什么样的孩子呢,都是提前学了的孩子,靠的是家长“卷”得对路。

既然不关照考试,当然也不能明目张胆的分重点班,但是开学之后不久,各班之间的差距就很明显了。

就这样,一拨家长明白过来,就会传授给下面一拨的家长,于是考试和分班这样的事情就成了公开的秘密。

教育资源稀缺,优质学位有限,父母拼尽全力只为找到那条通往“勤学校”“好班级”的隐秘路径。乃至孩子刚上一年级,就开始四处打听“哪个班是重点班”;兴趣班排得满满当当,只为将来能往简历上多添一行“标签”;学校“开放日”早成了“密考日”,老师比学生更告急。

家长焦虑、学校焦虑、培训机构则趁机添火加柴——在这个“卷”生“卷”死的体系里,最被忽略的,其实是孩子的感受。




03|重点不是查违规,而是重新定义“教育公平”

而这次阳光招生的本质,并不是清理某个阶段的违规操作,而是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题目——什么样的教育,才算公平?是把好资源只给勤学生?照旧把好的教育能力,尽可能覆盖每一个孩子?

有人担心,不设重点班,那优等生是不是要被“拉后腿”?不筛选,那去哪个学校,是不是只能听天由命?

这些担忧真实存在,我理解——毕竟当下的教育资源,确实还不敷均衡,师资程度、讲授质量、家长社群都不在一个起跑线。

但我想说的是:当大环境不确定时,我们总得找到可以确定的东西。

根据今年年初国家颁布的《教育改革规划纲要》,未来十年中国的教育会出现很多巨大的变化。政策好不好,每个人判断不同。政策具体到你家孩子,是利是弊,大多数家长也并不能决定。

我们真正能决定的,是这句话——你愿不肯意相信自己的孩子?

不是相信他一定考得上清北,也不是相信她不会被体制耽误,而是相信——哪怕没有“重点班”、没有“竞赛简历”,他依然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过去我们太习惯于靠“通道”选孩子,现在,是时候开始相信——孩子也可以自己找到出路。




04|选择相信孩子,是家长最深远的教育决策

教育部这次确实动了真格,但这只是第一步。
阳光招生能不能真的照亮每一个孩子,还需要时间、制度和执行力去检验。

但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再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学校给不给”、“政策利不利好”这样的外部博弈上。

更根本的,是我们能不能从内心建立起对孩子的信心,不再用焦虑去推着他们提前“选拔”,而是用信任去陪着他们慢慢生长。

我不停相信:教育不是提前定义孩子,而是尽力接住每一个孩子。

也许我们这一代父母,真的走在一场认知大迁徙的路上——从“拼简历”到“看见人”,从“抢跑”到“陪跑”,从控制焦虑到相信成长。

阳光招生不是一句口号,是一次真正冲破“掐尖惯性”的集体觉醒。

你怎么看这次“阳光招生”政策?

  • 是松了口吻,照旧更焦虑了?
  • 你家孩子的学校有没有“重点班”“密考”现象?
  • 你觉得“相信孩子”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吗?

欢迎留言,我们一起聊聊“后掐尖期间”的家长选择。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10A072A3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
upload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