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10|回复: 0

历史稀有大风!在窗户上贴“米”字胶带有用吗?鉴戒高楼之间的通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天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片来源:metaweb)
撰文 | 河边的卡西莫多
审校
| 刘六七

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华北地区正履历着同期历史稀有的超强大风。4月11日夜间到4月13日白天,我国中东部地区有大范围狂风、暴雨、暴雪、沙尘和强对流天气。京津冀、山西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都有可能出现12级甚至12级以上大风,强度堪比台风。好在几乎没有雨雪,而且风向是稳定的西北风,比防台风的难度低一些。有一种应对台风的办法是在窗户上把胶带贴成“米”字,这种方法真的管用吗?在2024年5月30日下午,北都城区也曾遭遇了一场大风。当时,根据北京市气象台的观测,门头沟、朝阳、石景山等地均出现10级最大阵风(27米/秒),北京国家基本气象站南郊观象台最大阵风也达9级。那风正刮得紧。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天就由亮变暗,闪电、狂风、暴雨齐来。突如其来的大风不但让路边的电动车、自行车如多米诺骨牌般被逐一刮倒,甚至市区内很多地方的大树,都被连根拔起。

这一次强对流天气,导致北都城区内多处区域的大树倒伏(图片
网络

不过风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快天气就又雨过天晴了,只剩大树倒下的一片散乱。其实类似的场景,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发生,大树明显把根扎得非常深了,为何突然一阵大风吹来,树木就倒伏了呢?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从外因和内因去找答案了。外因:强对流天气并不稀有
北京那一次的大风,其实就是遭遇了强对流天气,也就是在短时间内,在比力小的区域内出现了灾难性天气。伴随着强对流天气,常常伴有雷雨大风、雷电活动、短时强降雨,甚至还会出现冰雹或者龙卷风。

强对流天气形成的各种现象(图片
wikimedia.org
不过一个地区想要产生强对流天气,也并不轻易,是需要凑齐三个“门槛”才行的。但包罗北京在内的我国广大地区,总是会在某几个月,尤其是在夏天,恰好可以满足这三个气象条件,因此触发了强对流天气。
第一个门槛,就是需要高低空温差大。在夏天,太阳照射猛烈,很轻易晒热近地面。由于低空气团温度高、密度小,高空气团温度低、密度高,这就像是给一个电池“充上电”,高低空产生了温差,空气开始有了动力进行垂直运动。

强对流天气形成示意(图片
中国气象局

第二个门槛:动力抬升条件好。就以北京为例,由于华北地区北部有燕山山脉,西部为太行山山脉,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当来自蒙古高原的冷气团好不轻易翻山越岭,碰到上升的热空气时,就很轻易在京津冀地区触发强对流天气了。很多其他区域的强对流天气,也都是冷空气与热空气“打架”的结果。第三个门槛:水汽条件充足。由于我国东部主要为季风天气,雨热同季。高温条件下有了水汽的加持,气团在空中就会凝结成水滴,形成积雨云。在高空云团还会形成冰晶,从而阻断阳光穿透并折射阳光,形成“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景象。

强对流天气出现时的场景(图片
:笔者拍摄



不过幸好当时北京云层的整体湿度不大,所以虽然产生了强对流天气,却只是雨疏风骤,并没有下起暴雨。正是由于强对流天气的出现,城市里刮起了大风。而风一旦吹到了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由于通道变得狭窄,就会让流速进一步加快,这就形成了狭管效应。别的,高楼大厦的表面也可能对风的活动产生影响,比如建筑物的角落和边沿可能会产生涡流,这些涡流可以进一步影响风速和风向。

狭管效应(Valley effect),亦称峡谷效应、风洞效应。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狭窄区域,导致风速增大(图片
:网络

在狂风眼前,大树也难以抵抗了。内因:想在城里扎根可真难
在城市中生长的行道木,虽然也是大树,但与自然条件下的同类相比,它们的生长环境却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也成为了行道木被强对流天气吹倒的重要因素。同样有三个要素造成了行道木的倒伏。
起首,由于城市的路边普遍都会铺上沥青或者水泥,所以行道木的根部呼吸和生长都会受限。而道路两旁的植物,每每又要和地下管道相伴,频繁地挖掘和铺设管道,也会影响周围树木根部的生长。所以行道木的根系每每不会扎得很深,大风一来就会变得不稳。

虽然在铺设地下管道时,会考虑对行道木的影响,但随着植物的不停生长,管道和植物的根部照旧会互相影响
(图片
:coloradonaturalgas.com

绿树成荫,遮挡酷热的太阳,是对于行道木的基本要求之一。但这恰恰就成为让大树倒伏的第二个原因。根据一些科学家的调查分析,树身高大, 树冠开展, 枝繁叶茂的阔叶树种,比如加杨、毛白杨、刺槐等植物反而更轻易被强风刮倒。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树木比力高大,导致重心上移,再加上树冠枝叶的稠密导致“树大招风”,所以让树木的抗风力大大低落。另外,城市在考虑种植行道木的时候,会综合很多因素。柳树和悬铃木,都是北京最常见的行道木之一,也是这次大风袭击的“重灾区”。柳树由于每每种植在水边,夏天雨水又多,所以导致土壤质地较软,就轻易被大风吹倒。而悬铃木(法国梧桐)虽然生长快、耐修剪、抗污染,但却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它属于须根系植物,根部主要是往附近而不是向下生长。所以在突如其来的大风眼前,也轻易被连根拔起。
直根系(左)与须根系的区别
(图
pinterest.com
遇到强对流天气,我们应该怎么办?
既然强对流天气连大树都能吹倒,那么走在路上的行人,自然也会受到威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大风天气远离危险呢?
1.远离大树、广告牌、暂时搭建物
在强对流天气下,大树即使不会被风连根拔起,也很有可能被拦腰折断。广告牌、暂时搭建物也很有可能在强风下脱落,所以一定要远离这些区域,避免被砸伤。
由于户外广告牌、商业牌匾长期在户外风吹日晒,并且通常截面比力大,在强风眼前很轻易就被刮倒(
wchstv.com
2.不走狭长通道高楼之间的狭长通道,很轻易在大风天气中形成“狭管效应”。所以遇到强对流天气时,我们外出走路、骑车时要只管避开这样的道路。3.远离临河路堤当风速过大的时候,人很轻易就失去控制。所以要只管在强对流天气时远离河岸或者江边,以防不鉴戒被大风吹落水中发生危险。

5月30日强对流天气实拍情况,在狂风暴雨加持下,湖边会变得非常不安全
网络

4.关好门窗在家里同样也很轻易产生“狭管效应”。所以当强对流天气来暂时,只管把所有的门窗都关好,避免大风穿堂而过,更不要在阳台长时间逗留,以免在家中出现不必要的风险。参考资料:
[1] Markowski, Paul; Richardson, Yvette. Mesoscale Meteorology in Midlatitudes 1. Wiley. 2010-02-05: 245–260. ISBN 978-0-470-74213-6. doi:10.1002/9780470682104
[2] 孙继松, 雷蕾, 于波, 丁青兰. 2015: 近10年北京地区极端暴雨变乱的基本特征. 气象学报, (4): 609-623. https://doi.org/10.11676/qxxb2015.044
[3] 丁青兰,王令,陈明轩,等,2007.北京地区暖季对流天气的天气特征.气象,33(10): 37-44.
[4] 苏永玲,何立富,巩远发,等,2011.京津冀地区强对流时空分布与天气学特征分析.气象,37(2): 177-184.
[5] 马杰, 贾宝全. 2019. 北京市六环内城市道路附属绿地木本植物多样性及结构特征. 林业科学, 55(4): 13-21.
[6] 陈登咸.抗行道树风倒的对策[J].园林,1993(2):5-5.
[7] 新京报.北京大风导致多棵树木倒伏,强对流天气为何来去匆匆?https://www.sohu.com/a/782642469_114988
[8] 新华网.预报难,来得猛,危害大——怎样防范强对流天气.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8/18/c_1123288507.htm
编辑 | Ziv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12A022T3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