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去观察身边的孩子,就会发现,有的孩子,一看就是“机灵劲儿”十足:
拿筷子比别的孩子早、会系鞋带、喜欢自己动手搭东西……
很多人说,这种孩子,是典型的聪明。
其实,“心灵手巧”这话,讲得一点没错。
孩子聪不聪明,看手就知道,聪明的大脑会在手上显“信号”。
一:聪明孩子的“手”,有啥不一样?
我们小时候常听大人说,“这孩子将来有出息,看他那手多灵。”
这话听着像是夸张,但其实一点也不假。
科学研究也表明,手越灵,大脑越活。
以下这几种“信号”,说明孩子的大脑,很聪明:
①手指灵活,动手能力强
很多孩子,从小手指就比别人更灵活:两三岁就能拼出小积木,五六岁自己能拧瓶盖、剪纸、穿针引线。
你可能以为,这只是“手巧”,其实不然。
科学研究发现,手指的运动,能直接刺激大脑皮层的发育,尤其是掌管注意力、思维能力、筹划能力的前额叶。
一个在家常常搭积木、做手工、剪贴画的孩子,不光小肌肉发育得好,他在动手的同时也在动脑。
这种“边动手、边动脑”的孩子,往往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做事有条理,理解力也更强。
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思,是学习的好苗子。
②喜欢“鼓捣”,爱动手探索
你家孩子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体现:喜欢拆玩具、翻抽屉、摸螺丝刀……
不少大人觉得“这孩子太淘气”,但其实,这是聪明孩子的一种典型体现。
心理学家说,爱动手的孩子,探索欲更强,主动学习能力更高。
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总想着“这是什么”“我来试试”。
我一位朋友的孩子,从小就爱拆钟表,拆完还想办法装回去。
刚开始,大人怕他弄坏,后来发现,他手越拆越灵、脑子越拆越快。现在家里什么东西坏了,都让他“过目”一遍。
你以为孩子是在瞎捣鼓,其实,人家是在动脑子。
③精细动作好,专注力强
很多人都知道,“专注力重要”,但不一定知道:手部精细动作的能力,和专注力、影象力、语言能力都有关系。
为什么孩子多锻炼手,对学习有帮助?
是因为这些运动,锻炼了孩子“聚精会神做一件事”的能力。
这样的孩子,比起同龄人,他们在课堂上体现更稳定,完成作业效率也更高。
所以,那些能专注地画一幅画、耐心系好鞋带、把小颗粒积木一颗颗拼好的孩子,其实已经在锻炼脑子里的专注力和影象力。
④左右手配合协调,大脑发育更全面
有些孩子玩拼图、画画、搭积木的时候,能左右手一起上,配合得特别好。
这种体现,不但说明孩子动作协调,还意味着他们的大脑两侧——也就是左右脑——发育比力平衡。
左右手协作,需要左右脑高效协同。
这种能力造就得越好,孩子的综合思维能力就越强。
打个比方,左脑像“算盘”,管算计分析;右脑像“画笔”,擅长形象思维。
两边一起用,就是“又会算、又会想”,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往往能又快又稳。
二:在家练出“聪明手”
看到这儿,相信你会问:“我要怎么帮孩子练手呢?”
其实,真不难。
聪明手,靠日常里的“陪伴+细节”,就能慢慢造就出来。
以下几个方法简单又实用,咱们可以试试:
方法一:剪纸、折纸、串珠子
这些事情,3岁以上的孩子都能做。
别看这些像是“女孩子的活儿”,其实男孩女孩都适合。
拿一张彩纸,教孩子对折、再折,用剪刀剪个小图形。
再让他穿串珠子或纽扣。
开始时,可以我们教一步,他做一步;慢慢地,孩子就能自己动手完成。
这些运动,能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小肌肉群发育和空间想象能力。
而且每剪一次、每串一次,他都得“认真看、仔细做”,专注力在这过程中也被一步步拉长了。
你会发现,越爱剪纸的孩子,写字越稳,画画越细心。
方法二:闭眼系鞋带、用筷子夹豆子
这些运动,4岁以上的孩子,以及小学低年级,都非常适合练。
这虽然是小游戏,但对孩子来说,是大挑衅。
我们预备一双带鞋带的鞋,让孩子在闭上眼的情况下系好。
刚开始,他肯定笨手笨脚,但别急,多练几次,他就会慢慢找到方法。
另一个游戏是“筷子夹豆子”:用一双平常筷子夹花生、绿豆、毛豆,看谁夹得快、夹得准。
孩子之间比着玩,特别起劲。
这两项运动,锻炼的是手指的精细控制力、动作敏感度和自主操纵能力,同时还能造就孩子的耐心和信心。
而且我们在旁边一夸“你真厉害!”——孩子那个眼神,是发亮的。
方法三:每天画10分钟画
适合年龄:整年龄通吃,尤其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孩子。
每天固定一个“安静时间”:放下手机、关掉电视,拿出画本或者字帖,让孩子坐下来,画10分钟画、写10分钟字。
写什么不重要,写得像不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
画画和写字,是手、眼、大脑同时参与的精细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要构思、规划、控制手指动作,对专注力、思维能力都有提升。
而且,这10分钟像一块“心理减速带”,可以帮孩子从一天的浮躁中慢下来、沉下来。
“教孩子动手,就是教孩子思索。”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
聪明,并不是天生就注定。
只要我们愿意陪孩子动一动手,孩子的大脑,也一定会跟着动起来。
“一双小手,是孩子未来的方向盘。”我们看准了、扶正了,孩子就会开得又快又稳。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14A09FYJ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