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9|回复: 0

同仁堂:350年的“老字号”正面临内忧外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0:44|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做梦的牛
同仁堂,一个具有350年历史的“中国老字号”正面临多重危机。
近期,随着同仁堂2024年报发布,在财务问题显现的同时,“假药同仁堂”再次受到广泛关注,诸如南京同仁堂绿金故里的“吸血式”贴牌操作,电商平台的商标和名称模拟,甚至还有价格不同的“回流药”。
天眼查信息显示,截至4月16日,同仁堂面临的周边风险为494条、自身风险122条、涉诉关系84条。可以说现在的同仁堂面临着严重的“内忧”与“外患”。
一、同仁堂的外患
事实上,关于“同仁堂”三个字很多人都非常迷糊。
由于在网购药品、保健品时常常会看到大量标有“同仁堂”的商品,细看会发现除了北京同仁堂、南京同仁堂、天津同仁堂之外,还有绿金故里这类历史授权店和蹭“同仁堂”标志的众多小商家,以至于让人一时之间难以区分谁才是正品。
从严格意义上讲,“同仁堂”指的是北京同仁堂,也是该品牌的唯一合法继承者,而且拥有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历史可以追溯到1669年。
而消费者之以是看到各种各样的“同仁堂”产品,除了小商家的贴牌和高仿外,还跟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有关——分家。
清朝时期,同仁堂曾由于火灾、债务等问题多次转移经营权,直到1843年才重新由乐氏家属掌管,随后家属成员陆续在南京、天津开设分号。
但随着新中国成立,各地同仁堂也响应政策做出了转型。
北京同仁堂在1954年将经营权上交国家,变更为公私合营;1992年又成立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并相继在A股和H股上市,形成同仁堂股份、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的资本市场布局。
南京分号1956年公私合营后更名为“南京同仁堂”独立发展,核心商标为“乐家老铺”,在后续的发展中陆续推出多个子品牌,并将品牌授权覆盖到了养生酒、化妆品等领域。
有些互助方为了提高销量并不严格使用“乐家老铺”的商标,而是挂着“同仁堂”的名称四处推广,就比如影响最大的“南京同仁堂绿金故里保健品有限公司”,在南京同仁堂退出股权结构后仍旧使用“南京同仁堂”的字样诱导消费者。




(绿金故里及其授权网店)

天津分号1956年进行公私合营后独立运营,并更名为“天津市第四中药厂”,1988年恢复了“天津同仁堂”的名称,但这个举动却遭到了北京同仁堂的恒久反对。比如2018年、2021年,天津同仁堂曾两次冲击A股IPO被叫停,就跟两家的纠纷有关。
同仁堂“分家”后这个全国品牌缺乏严格的同一管理,而多年来各自在发展过程中也难免出现纰漏,这就让那些不正规的小商家和小作坊找到了可趁之机,进而让“同仁堂”这一品牌陷入争议。
这同样是限制北京同仁堂(下称“同仁堂”)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同仁堂的内忧
2024年,同仁堂实现业务收入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但归母净利润却只有15.26亿元,同比下降8.54%。
拆解同仁堂年报可以看到,2024年医药工业和医药贸易两大核心板块的增速分别为7.52%和9.6%,但本钱上涨幅度却分别达到了14.04%和15.52%,压缩了利润空间,让毛利率从2023年的47.29%下降至43.96%,创下5年最低水平。



财报显示,同仁堂本钱压力重要来自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对外采购,尽管2024年6月同仁堂对核心单品港版1粒装的安宫牛黄丸提价20%,但相比于自然牛黄价格从2023年的57万元/公斤飙升到2024年末的170万元/公斤,仍旧是杯水车薪。
在提价策略下,同仁堂的心脑血管类产品收入虽然同比增长了17.26%,但销量也出现了2.27%的下滑,意味着产品价格已经触及到市场可承受的阀值。
与此同时,同仁堂2024年合同负债同比减少53.08%,也折射出经销商拿货意愿减弱。
销量下滑、经销商观望的背后,反映出同仁堂已经很难通过提价来对冲本钱,这导致其不仅存货达到107.3亿元高位,而且还严重挤压了总资产,占总资产的34.3%。
别的,本钱上涨带来的压力也从侧面说明,同仁堂的产品突破能力有待提升——从产品来说,此轮价格上涨对同仁堂影响最大的是安宫牛黄丸,而安宫牛黄丸的核心材料又是自然牛黄,价格波动无法控制,相当于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一种“死循环”,因此,从产品角度来说,同仁堂缺乏更广泛的产品运营能力。
如今的同仁堂,对内有着巨大的本钱和库存压力,对外又面临着品牌信任危机,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 破局的思路和动作
2024年12月18日,同仁堂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北京同仁堂集团取得了天津同仁堂60%股份的控制权。
而在另一边,南京同仁堂控股股东2024年公布出售其55%的股权,到现在为止此中10%已经转让完成,剩余45%仍旧在进行当中,但对于收购对象却没有进行披露。
市场推测,收购方极有可能是北京同仁堂,由于只要完成并购就能实现品牌同一,解决市场混乱和贴牌带来的负面影响。
显然,同仁堂已经开始着手解决历史问题带来的毛病。
而为了降低牛黄价格对利润的影响,同仁堂也提出了“大品种战略”,聚焦心脑血管、补益、儿科等多个领域开辟市场潜力,如五子衍宗丸连续5年蝉联天猫平台OTC男科用药冠军,乌鸡白凤丸获得京东OTC妇科类目季军等信息,多少也反映出了同仁堂的产品多元化手笔。
除此之外,同仁堂也在对渠道进行改革。
电商渠道上,到2024年底同仁堂接入了天猫,还跟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开展跨境业务;线下渠道方面,则是在同行闭店的情况下新增了250家,将销售团队扩充到了8000人。
面对受损的信誉,还有库存和本钱压力,短期内同仁堂仍旧须要承受转型的阵痛。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24A08WS4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