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80|回复: 0

董明珠口爆“海归间谍论”,格力急了还是董明珠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3:14|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在格力电器的股东大会上,董明珠明白表现:“格力绝不用海归派,因为里面可能有间谍。我们不知道谁是,谁不是,只能保守地选择在国内高校培养人才。”

有评论称,这或许与一些往事有关,2023年格力某海归工程师离职后,将本企业技术参数泄露给外资企业,导致格力两亿元订单受到损失。

但从时间节点看,这个理由似乎并不是这次言论的直接诱因。这已经不是董明珠首次公开表达对海归人才的排斥,在2022年她就曾宣称公司超1.3万名研发人员“全部来自国内高校”。




也有人称董明珠快言快语,被“海归”伤透了或者就是纯粹提防某类人。本来这种选择也是每家公司的自由,董明珠怎么选人,或者格力怎么选人,完满是自己的自由,不招海归,我们也管不着,也不是不可以理解,毕竟这是格力的“内政”。


但即便理解她这么做,不代表认可她这么说。作为曾经的企业领袖,在回应“管理层年轻化”问题时,董明珠直接宣扬“间谍论”,肯定是有大问题的。将商业间谍风险简单归因为海归人才,背离常识,而且傲慢,如果真的按照这个逻辑,一些海归间谍另有国内的出生地,那个出生地的人才是不是也都不招呢?如此简单给人打上一个标签就定“死罪”,无疑是反智的体现,也会令人觉得是气急败坏的感觉。这样的言论逻辑甚至和当年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一样无耻。


其实稍微了解一下历史,就会知道董明珠这个言论无疑是谬妄且无稽之谈,钱学森这样的两弹一星功勋都是海归,更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也有海归背景,难道他们因为海归标签也可以被一概归类为间谍风险?再稍微搜刮一下,我们也会发现,本土培养人员的背叛也是客观存在的,间谍风险有各种因素和环境导致,是否海归甚至都算不上一个核心要素,如今的信息交流和海内外交通那么方便,早就不是仅有海归才可能有外洋相干长处的那个期间了。





所以,“绝不用”、“间谍”……这番口不择言,实则揭示出董明珠作为传统家电企业掌门人,真的老了:思维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标语响亮,家长式作风,只顾输出情绪,一棒子打死,而不去思索问题发生的详细原因或本质,只能根据背景标签简单的一刀切。


当然,董明珠有可能故意这么说,为了搞流量,或者是说给一些格力的固有粉丝群听的,但是不是真的只有董大姐自己知道了。


很多时候,人不能解决一个问题时,会把问题的对象“去人化”或者举行丑化,为排除他们的行为找到公道的理由,进而为自己找到心理安慰。


即便如此,董明珠的位子似乎临时还是挺稳的,这也是她口爆间谍论,甚至直接口爆Diss小米和雷军的底气吧。





但不管怎样,格力的市场份额在2024年逐渐被蚕食是一个大隐患。


01

卸掉总裁,董明珠蝉联董事长,2024或成转折点


4月22日,格力电器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董明珠再次当选董事长。


有数据显示,董明珠以35.7亿股同意票(占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124.46%)蝉联第十三届董事会董事长,同时卸掉总裁职务,由高管张伟接任。此外,格力董事会成员也举行了不小的调整,增减变动显着,可谓是一场大换血。


回望来时路,从下层销售人员,到企业掌门人,董明珠领导格力走到本日,已经有三十五个年头。自2003年起担当格力电器总裁,2012年当选董事会董事长,董明珠以铁腕企业家的管理风格,推动格力电器从规模经济转向技术驱动,被商界称为“铁娘子”。


在董明珠倔强领导下,格力电器成绩不俗:技术上掌握压缩机、变频技术等核心部件,在空调市场份额上一连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利润增长稳健,2023年营收规模超2000亿元。并且,企业分红能力也很突出,同时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然而,2024年似乎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格力的主营业务空调产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约25.5%),不但被美的(约28%)赶超,就连小米、海尔、TCL等企业也有冲击的势头。2024年三季度,格力营收同比下滑5.39%,一改过去十多个季度一连同比上涨的趋势。





不但如此,格力,正在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02

格力的挑战,难解的困局


详细来看,当前格力面临四大问题。


第一,企业治理问题。首先,掌门人权力过大,决策过于集权化,存在品牌形象风险。就如近来董明珠的“间谍论”发言,不但引起广大海归人士不满,在法律上公开指控特定的群体为“间谍”,可能构成诽谤,这将严重损害企业形象,或造成部门用户弃用格力产品。


此外,格力作为家电品牌与董事长董明珠存在过度绑定问题,比如不少格力专卖店更名为董明珠专卖店,这种试图打造个人IP的行为是双刃剑,首席商业评论在早前的文章中就特别分析过。





最后,强IP企业通常存在交班人选问题,和网红商超胖东来一样,格力也存在交班人问题,年过古稀的董明珠会决定未来交班人人选吗?外界无从得知。从孟羽童和王自如的环境和此次“间谍论”的发言看,对于人才选用,董明珠似乎更依赖个人喜好。


第二,多元战略问题。空调市场遭受各大企业围剿、挤压,市场变革多端,格力选择实行多元战略,试图多方位寻求利润增长点,比如开展手机、新能源、芯片与智能装备等业务。





然而,多元化战略也开展得不够顺利:格力手机因高价低能被市场排斥,销量不足,终极被内部消化,始终没能出圈。格力生活电器,占市场份额仍不足10%,绿色能源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31.8%,业务紧缩显著。自主研发的空调芯片,市场份额不足1%,工业机器人外洋市场拓展缓慢。


第三,渠道转型受阻。无论是小米,还是美的,这几年在渠道营销上发展的都不错,比如线上渠道直播电商,已经承担起不小的销售额。而格力,线上零售额还存在短板,直播电商销售额不及头部竞争对手。此外,格力的经销商体系也遭遇动荡,多地经销商减持股票套现。





第四,外洋布局滞后。现在,格力自主品牌出口占比仍然不足30%,不及美的的41%,也不及海尔的35%。此外,区域市场薄弱,太过依赖东南亚和中东市场,而美国和欧洲的市场占有率却不足5%,近来美国关税战打响,对后面的发展不能说没有影响。


可以说,这四大问题,正阻碍着格力进一步发展,基业长青的宏伟目标将成为挑战。


03

格力向何处去?


董明珠“间谍论”的不当发言,可能暗含其作为掌门人对格力前途昏暗不明的担心,从而剑走偏锋。格力向何处去?是格力股东和董事会,未来必须要思量的问题。


针对前面提到的问题,格力在四方面发力,或能破局,盘活局面。首先,在企业治理上既要掌权又要放权,谨言慎行,创建科学有效的人才选拔体系。




格力电器新任总裁张伟


第二,在多元化战略上,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构建技术壁垒与产品升级,同时加快品类拓展与品牌重塑,实现从空调到健康家生态的战略目标。


第三,积极推动渠道转型升级,力争全面实现从经销商模式向新零售模式的过渡,同时加快推进营销场景化创新,类似“健康家电进社区的”的营销活动要多做,拉近与用户的距离。


第四,继续深耕国际市场,尤其加快在越南、印尼等地区的建厂。另外,积极参与世界杯等全球赛事的赞助,提升国际形象,并利用社交媒体举行品牌宣传,让格力走得更深、更远。


百年变局,不但是世界的,也是企业的。一家企业,总会碰到很多问题和挑战,最关键的做法是重视它们,解决它们,而怎样解决,能否看得更加久远,无疑是由掌门人的格局决定的。


参考资料:

1新京报:“绝不用海归派”,董明珠“间谍言论”背离常识

2南都周刊:董明珠,不再兼任格力电器总裁

3谷雨实验室:董明珠71岁了,她还在战斗

4民企观:“空调之王”格力电器的困境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27A05666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