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美媒4月26日报道,喜马拉雅山脉的降雪已停止。结果,20亿人的供水正面临威胁。
这条山脉绵延2500公里,西起阿富汗,东至缅甸。其高耸的山峰和深邃的山谷本应被冰雪覆盖。每年,融雪滋养着12条主要河流流域,它们蜿蜒穿过中亚和东亚大地。
这些河流是十几个国家的主要水源,但测量数据显示,近几十年来,喜马拉雅山脉的降雪量一直在稳步降落。本季,降雪总量更是降至23年来的最低点。

“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央(ICIMOD)科学家谢尔·穆罕默德表示。
“我们正眼见这样的降雪不足情况连续发生。”有些河流受影响程度更甚。
《2025年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降雪情况更新》报告显示,流入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和柬埔寨的湄公河和萨尔温江的流域降雪量比平均水平低50%以上。
中国的长江流域降雪量淘汰了26%。印度的恒河与孟加拉国境内的恒河段降雪量降落了24%。
同样,为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供水的印度河降雪量也出现降落。
如果只是偶尔出现降雪淘汰的情况,这或许不算问题,但联合国淘汰灾害风险办公室表示,在过去六年中,这种情况已有五年发生。
这是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以来观察到的一种趋势的加快,其影响极为深远。“澳大利亚的政策制定者严重低估了气候变化将如何破坏印太地区的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分析师迈克·科佩奇警告道。
水源枯竭
喜马拉雅山脉降雪淘汰意味着春季融雪量淘汰,地表冰雪或冰川的隔热层也相应淘汰。春季融雪量淘汰意味着河流水量淘汰,进而导致地下水补给不足。
降雪并非喜马拉雅山脉主要河流的唯一水源。尽管每条河流的情况不尽相同,但平均而言,降雪约占整年径流量的四分之一。但研究人员表示,毫无疑问,持续的降雪不足正在导致河流流量模式改变和水位降落。
“这意味着初夏时节将面临缺水压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受到该地区提前且加剧的热浪冲击的鄙俚社区而言”,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央表示。中国的黄河流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积雪持续时间从2008年比平均水平高出98%降至2023年的-54%。

报告指出,该流域仍面临降雪不足的情况。这种持续的降雪不足给农业、水电供应和水资源可用性带来了压力。中国的长江流域情况类似。今年的降雪量比平均水平淘汰了26%,且消融速度更快。报告警告称,积雪量持续淘汰危及三峡大坝的水电效率。
所有依赖喜马拉雅山脉供水的水电项目和农业地区都面临类似情况。联合国淘汰灾害风险办公室正敦促亚洲国家立即接纳行动。
投入数十亿美元改善水资源管理系统、加强抗旱准备、完善早期预警系统以及加强地区合作,只是第一步。
“碳排放已经锁定了喜马拉雅山脉降雪异常的不可逆转趋势”,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央总干事彭玛·嘉姆措警告道。“我们迫切需要转变范式,接纳基于科学的前瞻性政策,并推动新的地区合作,以实现跨境水资源管理和减排目标。”
但这种情况并非亚洲独有。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咸海已缩小至原来的一小部门。俄罗斯的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面积正在迅速缩减,而中非西部的乍得湖已蒸发高达90%。
更糟的情况还在后面
喜马拉雅山脉广袤的降雪和降雨流域受到多种气候因素的影响。此前,相对可预测的气候模式使东南亚的水资源供应改善希望渺茫。今年的拉尼娜气候模式仅持续了几个月便消散了。
拉尼娜现象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循环的冷相位,该循环是太平洋上长期观测到的自然温度交换现象。
通常,厄尔尼诺暖相位每隔两到七年会转变为拉尼娜冷相位。拉尼娜现象本应在2024年年中取代上一次厄尔尼诺现象,但它直到12月才出现。
现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报告称,拉尼娜现象已于3月消散。“拉尼娜现象仅持续了几个月后,热带太平洋地区现已处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中性状态,预测员预计这种中性状态将持续至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冬季)”,迈阿密大学研究员艾米丽·贝克尔表示。
从历史上看,拉尼娜现象与东南亚和印度支那地区降雨量增加有关。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警告称,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中性阶段通常会导致气候更加难以预测。
“厄尔尼诺现象大概引发干旱和极端高温,而拉尼娜现象则大概引发极端降雨和严重洪灾”,珀斯美国亚洲研究中央的一份报告指出。
“预计即使全球气温仅上升1.5°C,极端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频率也将翻倍,并加剧厄尔尼诺-拉尼娜气候周期的降雨量变化。”
联合国世界景象组织指出,亚洲正遭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最严重影响。连续的干旱导致破坏性热浪频发。这些热浪又陪同着毁灭性的风暴和大水,形成了一种无休止的趋势。
亚洲开辟银行预测,如果不接纳紧急且昂贵的气候适应措施,到2100年,从印度尼西亚到越南的水稻产量将降落50%。
“虽然气候变化的物理影响已在加剧,但全球最令人担忧的后果将来自社会、经济和政治层面的动荡,这些动荡远比单一的灾害事件更难预测或应对”,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科佩奇警告道。
“考虑到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面不断加剧的不稳定背景,气候变化的影响只会加剧这种动荡。”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27A08POR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