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25|回复: 0

联合利华、雀巢、星巴克多家消费品外企中国区“1号位”集中换人 战略结构或迎重大调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2:11|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经记者:范芊芊每经编辑:董兴生
今年以来,跨国食品饮料巨头雀巢集团在中国市场动作不停。先是年初,大中华区重新回归“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大区”,不再为独立一级大区;再是3月,雀巢集团宣布收购徐福记剩余40%股权,实现全资控股。而在近日,雀巢又宣布更换大中华区“1号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雀巢集团方面获悉,现任大中华区市场负责人张西强决定搬到上海以更多地伴随家人,并将在集团外寻求新的职业发展时机,其将于2025年7月1日卸任。菲律宾市场负责人马凯思(Kais Marzouki)将成为新的大中华区市场负责人。
据记者通过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近一年内,从咖啡巨头星巴克,到乳业名企菲仕兰,再到食品饮料大鳄雀巢,多家外资消费品企业纷纷官宣关于中国区“一把手”的人事变动。这一系列动作,不仅引发业内广泛关注,更让人不禁揣测,这些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棋局,将如何落下新的棋子?
在雀巢任职13年 张西强将去哪里?

2012年,随着雀巢集团收购惠氏公司,时任惠氏公司高管的张西强参加雀巢集团。此后,他曾担任雀巢中国流通食品零售高级副总裁、太太乐总裁兼雀巢大中华区食品业务负责人。2022年,随着大中华区成为独立一级大区,张西强被任命为雀巢大中华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CEO)。
在雀巢集团近13年的职业生涯中,张西强也被贴上了一些标签,包罗雀巢在华首位本土CEO。在大中华区独立后,张西强也参加了雀巢集团执行董事会,成为董事会15名成员中首位中国籍高管。
张西强的下一站是一家投资机构。4月25日,挑战者创投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称,从2025年8月1日开始,张西强将参加挑战者创投,担任运营合资人。根据挑战者创投官网,其专注消费产业方向的投资,累计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并已投资超过200家创业公司,其创始合资人唐彬森也是元气森林的创始人。


张西强 图片来源:挑战者创投官方微信公众号

“接棒”张西强的,是雀巢菲律宾市场负责人马凯思(Kais Marzouki)。根据公开资料,马凯思也是一名雀巢“老人”,其早在2011年就参加雀巢,曾担任雀巢大洋洲咖啡和MILO(美禄)的业务执行经理、雀巢中非和西非地区首席执行官,2018年起担任雀巢菲律宾市场负责人。
“雀巢作为‘超级航母’,某一个人的去职或参加,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整体去看,我觉得雀巢应该还是会按照既定的节奏、战略走,大中华区整体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在目前的情况下,能保持业绩增长应该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记者分析称。
根据雀巢集团最新发布的2025年一季报,大中华区有机增长率为1.7%,现实内部增长率为4.0%,定价贡献率为-2.3%。对比雀巢集团整体业绩来看,大中华区的有机增长率没有跑赢整体,但现实内部增长率表现较为亮眼。也就是说,今年一季度,虽然提价难以推动雀巢大中华区收入增长,但销量增长明显推动收入增长。
消费品外企中国市场“1号位”集中换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留意到,去年4月至今的一年内,外资消费品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人事变动颇为频繁,“1号位”的更换也被多家企业提上日程。
据记者通过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近一年内,包罗雀巢、星巴克、菲仕兰、卡夫亨氏、联合利华等在内的外资消费品企业,都官宣了中国区“一把手”的变动。而从接棒的人选来看,一些是从内部提拔,一些来自其他快消品外企;部分是中国籍高管,部分则是来自亚洲其他国家市场的高管。


每经记者通过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整理

环球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合资人严威对记者分析称,变动背后有许多复杂的因素,部分中国市场高管的调整是环球调整的连锁反应。
记者留意到,去年9月,雀巢集团新环球CEO上任,随后便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并在去年11月的环球资源市场日活动上官宣了加快增长的“行动计划”。类似的,去年3月,卡夫亨氏新任CEO公布了为期10年的长期战略,包罗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被列为三大增长支柱之一。
毋庸置疑的是,对这些外资消费品企业而言,中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市场。“对于大部分的跨国食品饮料公司,中国市场的收入能占到5%~15%之间,可能不是最大的一个市场,但肯定是很重要的市场。”严威表示。
根据罗兰贝格此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罗兰贝格于2024年夏日观察中国、印度等9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3000名消费者后发现,亚洲地区的消费支出有望在2024年到达16万亿美元,占据环球市场的27%。未来10年,亚洲地区个人消费将增长7万亿美元,仅中国就占其中的60%。
同时也需要留意的是,随着中国市场本土消费品牌的日益崛起,这些外资消费品企业也面临更多压力。“其实更多的不是由于外资企业在退步,而是由于中国本土企业在变强。中国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认同感增强、国潮风兴起等推动本土企业发展,同时,本土企业在精细化运作、决策效率等方面的本领也在提升。”严威说。

每日经济新闻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28A07G2V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