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04|回复: 0

800-700=900?女儿不会算术,江苏父亲躺在路上哭:铭记这条常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2 09:33:0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庭教育,每一位家长都重视。但是真正懂得家庭教育方法和规律的家长,不多。
有些家长在辅导自家孩子作业的时间,完全是从成年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一旦孩子的答复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家长便不高兴,严峻的甚至被气出病来,做出一些可笑的举动。
家长有什么好办法吗?有!
孩子究竟是孩子,他还处于不懂事的时间,但是家长已经是成年人。孩子和成年人完全属于两个天下,岂非家长能把这一背景给忘了吗?
孩子考虑问题,完全按照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爱好下手,有时间看上去不符合逻辑,但完全符合孩子的感性认识。以是,作为成年人的家长,起首应该理解孩子这种注重感性的特点,恭敬孩子的这同心专生理。
有一条教育通例,家长不妨记取

800-700=900?女儿让父亲懵了

近日,江苏苏州一位年轻爸爸,躺在马路上大哭。交警上前查问的时间,他哀求交警把他拘留,他坚决不回家。
原来女儿在算数学的时间说,800-700=900,爸爸也不知道如何教女儿,于是离家出走,躺到马路上大哭。
这位爸爸由于女儿不会算术而离家出走,躺在马路上出洋相。这种不理性的行为和孩子的任性的行为,没有什么两样。
新闻没有详细报道这位女儿是几岁,根据数学题来看,应该是个儿童,是个孩子。父亲和如许的孩子斤斤计算,可见这位爸爸也没长大
有如许动不动就躺马路上打滚的爸爸,也就不难理解有如许的女儿了。难怪有网友讥讽说,女儿如许算算术,应该是遗传吧
这位爸爸不能按照精确的教育规律来教育自己的女儿,以是他接受不了现实。失望懊恼之下,跑到外面躺在马路上,哀求警察把他带走。
家长应当懂孩子的逻辑

对小朋友来说,算错了数学,这根本算不了什么问题。孩子犯错误太正常了,本身的心智不成熟,考虑问题都是完全出于个人爱好,出于个人感性的认识。缺乏理性,缺乏逻辑,这不很正常吗?家长应该理解孩子。
有一条教学通例就是,成年人实行教学的时间,一定要结合孩子的爱好,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如许教学效果就好了。
如果不能引发孩子的爱好,孩子就会排斥学习,漫不经心,自然也就笑话百出。这,无疑是等于给家长制造困难。
完全可以把筷子变通一下

有一位家长在教孩子算数学的时间,说一双筷子是两根,爸爸妈妈连宝宝三个人用筷子,一共几根筷子?

妈妈给宝宝出了这数学题,当然希望孩子立刻把3×2=6这个算式答复上来,家长就以为万事大吉,非常满足。
偏偏孩子不是这么答复的。孩子说,为什么是三个人使筷子呢?我就不喜欢筷子,我吃饭用勺子。

你能说孩子答复没有原理吗?孩子已经跳出了算数学题的小圈子,接洽到了自己在吃饭工具上的爱好。他不喜欢用筷子,他吃饭用勺子。你能说孩子说错了吗?

孩子没错。他由数学题已经跑偏了,跑到了吃饭工具上去了。他已经不是在做数学了,他已经是在说明自己的爱好。如果此时家长由于孩子的跑题而歇斯底里,那就是家长不懂教育规律。

完全可以把饺子变通一下

另一位家长,拿吃饺子来给举例子。
一个人吃五个饺子,现在爸爸妈妈和宝宝,我们一共要吃几个饺子?
宝宝答复:我不喜欢吃饺子。妈妈说,假设你喜欢吃饺子。宝宝说,我不喜欢吃饺子……

明显宝宝已经说了不喜欢吃饺子,妈妈还拿吃饺子来说事。如许就没法激起孩子的学习爱好,只能激起弟子的反感和烦躁
当然,家长急不可耐,希望孩子答复结果3×5=15。但是孩子的爱好和心思已经不在饺子上了,由于他说了,他不喜欢吃饺子。

上述筷子和饺子的问题启示我们:家长在辅导孩子的时间,一定要从孩子的爱好和爱好入手,先把孩子的爱好引发起来,再引导孩子,那就事半功倍了
陶行知:向富兰克林的爸爸和爱迪生的妈妈学习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发出招呼:男西席要学习富兰克林的爸爸,女西席要学习爱迪生的妈妈;中国的爸爸要学习富兰克林的爸爸,中国的妈妈要学习爱迪生的妈妈。

陶行知为什么强调要向富兰克林的爸爸和爱迪生的妈妈学习呢?
由于富兰克林的爸爸和爱迪生的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间,都遵循了一条教育规律:从造就孩子的爱好入手,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入学习当中,从而学有所成
富兰克林的爸爸,把车间自己生意上的一些原料尽可能让富兰克林玩耍,折腾。实在无形当中,就造就了富兰克林的爱好。

爱迪生的妈妈,在自己的儿子遭到老师嫌弃的时间,把爱迪生领回家,用地下室给孩子当实行室,信赖爱迪生不笨。在妈妈的鼓励下,爱迪生才树立信心,学有所成。
如果富兰克林的爸爸和爱迪生的妈妈都从成年人的角度下手,用成年人的眼光来看孩子的话,那么也就很可能不会有汗青上成功的富兰克林和大发明家爱迪生了。天才,很可能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陶行知:在做中学,寻找爱好的入口

陶行知特别强调,家长和老师要学会和孩子一起玩。在做中学,玩中学,而不要高高在上,跟孩子之间不要有隔阂
实在这种玩儿,就是两代人打造和谐气氛的一种方式
我看到,好多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间,都是以成年人命令的口气去教唆,甚至于去强迫。不但把孩子弄得爱好全无,甚至家长本人也是暴躁如雷
这种辅导作业,用“鸡飞狗跳”形容,一点也不外分。搞得孩子和家长双方心思都已经不在学习上了,真是两败俱伤。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环境呢?这不能怪孩子,要怪就怪家长根本不懂得教育规律。有一条教学通例那就是,恭敬孩子的爱好,从孩子的爱好和爱好入手,有效引导,绝对胜过你的强迫与命令
陶行知曾经以修表为例,给我们做了详细说明。

陶行知跟修表匠约好时间,谈好价格。修表匠允许陶行知带弟子过来观察修表匠修表,经过一番详细的观察之后,陶行知又自行到商店买来修表的工具和原料,让弟子拆表装表。

结果拆表很容易,安装的时间安不上了。如许费了很大周折,到了半夜才把表装上。一旦把表装好,孩子们是欣喜若狂,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自不待言。
为什么强调要带孩子去看修表匠修表呢?实在这就是让弟子参与其中,让弟子和老师一起,造就动手的爱好。
师生一起拆表,这就没有谁命令谁的问题。只有共同砚习,共同进步的问题。如许,弟子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最大程度发挥,效果当然好。
如许变通是不是更好

回到家庭教育上来。
当妈妈以吃饺子为例给孩子说事的时间,孩子一旦说我不喜欢吃饺子,那么家长可以耐心一点,问一下孩子那你喜欢吃什么。比如孩子说我喜欢吃面包,家长接着拿面包来举例,你看孩子是不是立刻就有爱好了!
这就是从孩子的爱好下手,实在很简单。但是家长,很难转过这个弯来。
像那位吃饭用勺子不消筷子的弟子,家长完全可以立刻更改,你不要强迫用筷子做例子。既然孩子说了不喜欢用筷子,那你就拿勺子来说事嘛:宝宝手里有三把勺子,爸爸妈妈连宝宝三个人每个人手里都有三把勺子,那么我们三口人一共有多少勺子?

如许不就是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吗?
结语

这条教学通例就是,恭敬弟子的爱好与爱好,引导弟子一起,从爱好出发
记住了这条通例,家长还就省了许多贫困,孩子学得也会容易得多!
为防失联,关注我。@拥抱大语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