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39|回复: 0

《你好,儿科大夫》暴露最危险家庭教育:不想毁掉孩子抓紧自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3 20:00:0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人做了妈妈之后,最害怕的一个字就是“病”


有句话说得好:


“医院比结婚礼堂见证了更多爱情,比教堂听到了更多祈祷”


儿科更是如此,见地了太多的悲欢离合、人生百态...


之前看纪录片《你好,儿科医生》时,由于都和孩子生病有关,感慨颇多。





纪录片固然以儿科医生为名,但更多显现的是患儿和家属的喜怒哀乐。


有句话这样说:从他人的故事里,窥见自己。


这部纪录片可以让父母们思索一个问题:什么才是养育一个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

成熟懂事的孩子

其实掩盖了应有的童真



也有人认为,儿科医生的工作很轻松,哄小孩趁便看病。


哪有这么简朴?儿科医生不仅必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充足的耐心和爱心。由于他们所面临的是成长中的幼童,必要他们俯下身、弯下腰,走进“小人国”。





节目里出现的第一位医生是年轻的彭琨,资历尚轻,经常在急症室里“磨砺”,这里24小时无休,他也无止田地感受着病人的痛苦和盼望、冲锋在病魔与科学的对阵中。


对于哄孩子,他也有自己的秘诀。


一个孩子,额头被磕破了一个洞,被送来急诊,他非常勇敢地躺在病床上接受彭医生的检查,不哭不闹。孩子爸爸说是被骑自行车的行人撞倒,盼望孩子能尽快手术,不要被出差中孩子妈妈知道。





彭琨见状,问孩子家里谁职位最低,男孩很随意地说“我妈是老大,我中间,爸爸最低”


爸爸担心妈妈苛责自己粗心,没有照顾好孩子;孩子害怕妈妈会担心自己的身体,都盼望伤口能早点愈合。


于是彭医生向孩子答应:我们一起向妈妈保密伤口缝针的事情。


男孩很开心地答应了。


担心孩子在缝合过程会告急、排挤,彭琨把自己画的小猪佩奇送给他,还拿了零食给他吃,爸爸在边上给男孩讲故事,转移留意力。





缝合中出现了大片血块,孩子爸爸又心疼又内疚,捂住眼睛不敢看。他又担心孩子的伤势,又承受着妻子的压力。


做完缝合,还要突破伤风针。可能是刚刚创建起了友谊,他敲开彭医师的门,怕羞地哀求能否陪自己去注射。


这可能就是医患的默契和友谊:“孩子的灵活可爱,让急症室不再辛苦”





纪录片里不仅有这样暖心的环节,也有因疾病带来的家庭问题。


8岁的男孩浩浩的腹部长了个巨大的囊肿,因此常常腹痛难忍、坐立难安。手术难度很大,手术费对于一天收入几十元的浩浩妈妈来说更是天文数字。





浩浩心疼妈妈:妈妈那么辛苦,只能赚那么点钱,如果可以就不动刀了。”


主治医师李勇心疼浩浩的懂事乖巧,浩浩的事还让他遐想到自己的经历。他为了让浩浩专注应付明天的手术,和浩浩讲起来自己的故事。







他和浩浩的经历非常相似,他年幼时由于家里贫苦,决定放弃读书,但只有读书能改变这些山里孩子的命运,他的家里咬牙坚持多年,才有了现在的主任医师,李勇。


李勇对浩浩说:不要担心钱,要好好长大,实现你的梦想,这才是对爸爸妈妈最好的回报。”





浩浩满眼含泪,承受插入胃管的痛苦,顺遂完成手术。


手术成功后没几天就是浩浩的9岁生日。李医生预备了一个火箭蛋糕,他盼望浩浩可以刚强勇敢地长大,实现自己的愿望。



图片泉源/纪录片《你好,儿科医生》



这份关爱令人感动,浩浩立下誓言,绝不辜负李医生的盼望。


李医生还对浩浩妈妈叮嘱到,固然他很懂事,但他不惬意的时候就要让他发泄出来,克制病痛只会加速恶化“孩子的成熟懂事,有时候是坏事,会掩盖他的童真天性。不要让孩子背负这个年龄不该有的负担,尽早发现尽早治愈才对”



情绪不稳固的父母

伤害孩子的身体与心灵



纪录片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个三岁男孩。


孩子被妈妈踢成了下体裂伤,如果不是救治实时,他未来的排尿功能和生育功能都会受影响。





妈妈,只是为了“惩罚”一下孩子,并不是故意的。


我就是想治他一下,就猛踹了一脚,就一下失去理智。





就连医生也对这个妈妈的话感到无语:


「我当儿科医生这么多年,没见过家长对自己孩子下手这么重的。这真的是亲妈吗?」


毕竟什么样的缘故原由,会让一个妈妈失去理智,对自己的孩子下次猛手?


原来,男孩不想上课外班。


这个小男孩叫米多,米多妈妈是个典范的“鸡娃妈妈”。


固然儿子才3岁,她已经给孩子报了5个课外班:早教、英语、美术、钢琴、平衡车...





3岁孩子的课外班要求不高,但米多妈妈性格要强,对儿子的要求高,另外给米多布置了课后作业。


男孩抵触学习,才会想尽办法逃离上课。


当他再一次抗拒上课外班时,米多妈妈就气不外,踢向了孩子的下体,把自己的儿子一脚踢进医院。


这个故事看得人又气又心疼,固然米多妈妈已经非常自责了。


可以看到妈妈在手术前,不绝地问主治医生:会不会影响生育?会不会影响智力?以后还能分泌吗?会不会留疤?





米多妈妈的痛恨和伤心,溢出屏幕。但是,早知今日何须当初...


幸好,米多手术很顺遂成功,但是米多的生理上伤害,必要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去修复。


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生理,大部门家长都有。


现在的教诲形式和竞争越来越猛烈,家长内心的恐惧也被无穷激发,对孩子的欺压也越来越严重。





很多家长都和米多妈妈一样,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担心孩子考不上好学校,担心孩子未来过不上好生存……


然而,只知道焦虑告急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催促和欺压,只会消磨孩子进步的动力,学业对于孩子来说只是负担,因而想尽办法逃避,止步不前。


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先生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


大人再着急、再告急,都不应该让儿童承受父母的负面情绪和压力。


别忘了,他只是个孩子。



对孩子最好的教诲是

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医院里的悲欢离合,每天都出现太多次。


在儿科,更加令人揪心,在这里,花朵还没完全绽放,就面临凋谢。


纪录片里还有一个叫哈哈的小宝宝,让人印象深刻。


一个十个月大的婴儿,长期被病痛折磨。


哈哈的肚子像个篮球一样鼓起来,四肢却瘦得皮包骨。这个巨型的肿瘤已经占据了她体重的四分之一,重达4斤。





落井下石的是,哈哈治愈的盼望非常小。


动手术,宝宝有可能在手术台上发生不测;不动手术,宝宝的身体就会逐渐衰竭。





上天似乎不想让这家人好过,高昂的医疗费对哈哈父母是一个沉重的压力。


家里还有一个孩子,哈哈的外公是口腔癌患者,如果钱都给哈哈治病,家里立刻就过不下去。


奶奶也是妈妈,当然知道,放弃,有多么残忍。


但她还是硬心肠,提醒哈哈父母:如果手术失败,就是“人财两空”。





哈哈爸爸坚持要给孩子最好的手术治疗,和奶奶大吵一架,留下奶奶一个人在病房里痛哭。


知乎上有个问题:毁掉一对父母,有多简朴?


此中一个回答是:让孩子生场病,就够了。


孩子生了病,父母也进入了地狱。只有孩子规复康健了,父母才重返人间。


哪怕只有一丝可能,父母就算是败尽家业都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


上天无情,固然哈哈的手术很成功,却因病情复发,离开人间。





这样的悲剧,可能每天都在儿科上演。这部纪录片赚了太多眼泪。


在存亡和康健疾病面前,一切都无足轻重。


伴随孩子的成长,父母最初的也是最大的愿望,就是他们能康健平安幸福地度过一生。


只是走着走着,大家繁忙着成为良好的父母,却忘了养育孩子的初心。


当父母为养育孩子感到迷茫或焦虑时,不妨问问自己:


在为什么缘故原由烦恼?


烦恼的事真的这么严重吗?


这件事和孩子的康健快乐相比,哪个更重要?


困惑的时候,停下脚步想一想,大概可以更好地回归初心,回归孩子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父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