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48|回复: 0

家长“一言不合就举报”,是爱子心切还是过度保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2 15:34:2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家 · 快评



从《虹猫蓝兔七侠传》到《小马宝莉》,从《迪迦奥特曼》到《伊索寓言》,“一言不合就举报”已经成为贴在一些家长身上的刺眼标签。“少儿不宜”似乎变成了专斩青少年文艺作品的尚方宝剑,让人生怕自己喜欢的作品被判一个“血腥暴力”的罪名,剑刃相向。


诸如“儿童邪典”这样危害少年儿童的毒物固然应该被清除,然而连《小马宝莉》都可以和暴力联系在一起,不禁让人啼笑皆非,产生部分家长是否太过草木皆兵的疑问。


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在“9岁儿童模仿灰太狼烤羊,火烤同伴”这类新闻下,家长对孩子的担忧;另一方面,更多的孩子从小看着奥特曼大战小怪兽、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也依旧茁壮成长起来。


模仿固然是儿童的天性,但这些模仿多是即时性的,很容易被遗忘。而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帮助他们去甄别从书中读到、从动画片里看到的行为。


过度保护,一味阉割儿童接受到的信息,刻意掩盖“脏东西”,只给孩子展示纯净的一面,对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什么好事,反而可能造成孩子认知的残缺。


举报盛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家长的忙碌和懒惰。因为没有时间或懈于陪伴孩子,他们将电视、手机和平板这些获取信息和娱乐的工具当成万能保姆,让孩子漫无目的地消磨时间,也就更没有时间耐心地为孩子讲解虚构世界中的真与假、善与恶、什么是可以模仿的与哪些需要改正,只希望孩子从中吸取的是可以没有营养,但必须“无害”的肥料。


害怕孩子学坏?那就干脆一刀切。视频下架,书籍回收,大家都不要看就好了。


然而,当碎片化信息在网络上无孔不入时,企图为孩子塑造“无菌环境”,将孩子与那些“不合时宜”的作品隔离的做法,早已脱离实际。如果一部在国内没有正规观看途径的《鱿鱼游戏》,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成为幼儿园孩子的“游戏”,那么千千万万个奥特曼早已在家长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占据孩子的屏幕。


下一步是什么?关闭平台,还是抽离手机?


一部动画片不会毁掉一个孩子,一篇暗黑童话故事也不会。那些害怕孩子被带坏,所以愤起举报的家长,展示出的实则是对孩子,也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他们不相信孩子可以分辨是非,也不相信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比动画片强。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作者 | 李英菁

设计|朱强

统筹|周彩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