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19|回复: 0

这款金山特制的“古早”美味,又出新花样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3 18:49:3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糯米饭糍
许多人的印象
可能停留在
“冬季限定”

每年秋冬,
江南地区收获了新鲜糯米,
每家总会留出一些
来制作糯米饭糍。
而这份糯米饭糍在春节时,
往往会配上红糖
作为亲友串门时的“最佳美味”。

眼下,在枫泾,
制作糯米饭糍已经不再需要
灶头和考究的烧火功夫。
位于王圩西路的上海千穗香食品厂通过技术加持,让美味突破了季节和工具的限定,实现了流水线式的量产,枫泾美味从小镇走向了长三角地区。
28年不倦筑梦


“糯米先煮成米饭,用铲刀在铁锅内一点点粘刮,把糯米饭摊开,接受均匀烘烤,慢慢地形成一层薄而脆的糍壳。”2017年,糯米饭糍入选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这项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张根华描述起糯米饭糍的制作过程时,仿佛也带着色香味。他注册的糯米饭糍产品商标叫做“铲刀汤”。

▲张根华在摊糯米饭糍时汗流浃背
由于制作复杂、不易储存等原因,它往往是随吃随做,始终没有脱离农家土灶的小范围制作。再后来高热量、高糖分的冲饮小吃在市场上琳琅满目,加上农家土灶逐渐被淘汰,糯米饭糍一度被人遗忘。而像张根华这样从早年物质匮乏年代走来的人,都曾深深被一碗红糖糯米饭糍温暖过整个童年,对这一拙朴的农家小吃满怀眷恋。他用了28年时间钻研糯米饭糍的标准化流水线生产,用这一口“古早”美味冲击当代年轻人的味蕾。

如果不是糯米饭糍,曾做过木匠的张根华没准能成为枫泾版的“手工耿”。1993年,把机械装置和糯米饭糍两项爱好结合,张根华突发奇想,想要做一台自动生产糯米饭糍的机器,当时研究失败后,他在这个“坑”里一直没出来。

直到2003年,张根华转行做机械设备,又尝试开发做了一台全不锈钢的糯米饭糍生产机,然而依旧失败。直到后来他邀请了金山区机械专家为他“量身定做”,一条糯米饭糍生产线才“转”了起来。后来,又经过30多次的改版修正,申请并获批了3项专利技术,设计才正式进入实用阶段。2014年,张根华又投入500多万元选址搭建标准化的生产车间,虽然投入运营还不到一年,但慢慢地,“回头客”越来越多。28年不倦筑梦,糯米饭终于在不锈钢的滚筒上被烘焙出甜香。

全新包装 让美味更方便
在糯米饭糍生产车间,近2000平方米的车间只有一台糯米饭糍烘烤机在运作。“不要看只有一台,整条流水线日产达到了2万包。等其它机械调试好以后,3台烘烤机一起生产,产量还能提升2倍多。”张根华信心满满地说。

曾经局限于土灶制作的糯米饭糍有了全新的生产方式。在数控机械地运作下,糯米被淘洗、蒸熟、烘烤至只有3%的水分后,一张张薄饼经过工人捣碎后,在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密封包装。据介绍,这条流水线既解决了传统方法制作的糯米饭糍产能低、品质不稳定的问题,也用小包装破解了糯米饭糍易受潮、不耐储存的麻烦。

为了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口味,非遗产品不再局限于单一品种,张根华一方面在糯米蒸煮时加入了红枣或枸杞,让糯米饭糍的营养更丰富;另一方面,在辅料方面,张根华通过多方比对,优选了云南红糖、酸奶、蔬菜、麦乳精等配料,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张根华还在包装上“做文章”,推出了桶装系列,犹如“方便面”一样,里面统一搭配好了各种调料,吃货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枫泾美味。当开水冲入焦脆的饭糍,那独特的糯米清香冒出来,周遭的食客都想吃上一碗。

对于未来,张根华表示“酒香也怕巷子深”,希望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让这份美味越走越“远”,越走越“持久”。
撰稿人:范黎平
摄影 | 蔡一  车健
编辑 | 陈忆文
责编 | 俞萝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