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945|回复: 0

[本地新闻] 好消息!湖州这段高速公路取得新进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6 11:21:22|来自:中国山东济南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月4日上午,中铁十六局集团三公司湖杭高速公路吴兴至德清段工程土建TJ01标项目开始生产首片30米箱梁,标志着浙江省首个现代化智慧梁场正式建成投产使用,也标志着项目从单一的下部结构施工转入“下部+上部”同步快速施工阶段。

0.jpg
      湖杭高速公路吴兴至德清段工程是浙江省“十四五”期间聚焦交通设施建设的重大建设项目之一,也是湖州市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一条高速公路工程。

       中铁十六局三公司湖杭高速公路吴兴至德清段工程土建TJ01标(简称湖杭高速公路1标)起于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设织里枢纽与申苏浙皖高速公路交叉,终点为跨沪苏湖高铁起点,主线全长8.223千米,设计时速120千米,双向六车道。

       项目共有主线高架桥4座、匝道桥12座、地面辅道桥及其他桥梁14座,桥梁全长约13.43千米。其中,织里高架桥、织里东互通主线桥、旧馆高架桥1号桥主墩结构为全线独有的大直径超长灌注桩,单根桩长120米、桩径2.8米、单桩混凝土量近700方的超深大直径钻孔桩,在陆地施工中极为罕见。项目需预制、架设T梁、箱梁共计4048片,预制梁制作、运输、架设是项目的施工重难点。

        中铁十六局三公司湖杭高速公路1标项目智慧梁场长度156米,宽度38米,占地面积5928平方米,主要负责预制30米箱梁1433片。智慧梁场总体上分为钢筋绑扎区、箱梁预制区、蒸汽养护区、张拉压浆区四个区域。共设置4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设置4个移动台座,实现“混凝土浇筑+蒸汽养护+预应力张拉压浆+移梁”全预制周期的循环生产,每片箱梁预制循环周期为4天,每天产梁量可达到4片。

0.jpg
       项目部坚持“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信息化赋能”要求,贯彻绿色环保理念打造现代化智慧梁场,采用鱼雷罐送料、自动布料、集成振捣、智能蒸汽养护、移动台座等先进技术,将流水作业转化为平行作业。

       中铁十六局三公司湖杭高速公路1标项目技术负责人刘温奇告诉记者,梁片混凝土运输采用“鱼雷罐+布料机+轨道”实现运输。与传统的“门机吊灌”浇筑工艺相比,减少了混凝土供应对吊装设备、人员的依赖,避免箱梁浇筑与钢筋绑扎等工序“抢夺”吊装设备,节省了吊装操作人工、转运罐车等设备,箱梁浇筑施工变得更高效、更智能、更环保。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相比传统梁片养护靠人力浇水或喷淋养护,人为影响因素较多。智慧梁场引进智能蒸汽养护,梁片浇筑后由移动轨道送至蒸养棚,经过“静置、升温、恒温、降温”等步骤实现360度无死角养生,确保了梁片质量。

        蒸养设备一键启动,无需人工监控温度、手动调节阀门,系统根据设置的温度曲线,自动调节棚内温度,高效节能提升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实现快速成梁,达到张拉条件。一片成品梁的生产由传统的10天缩短至4天,提升了产梁速度,为桥梁快速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0.jpg
       智慧梁场引进由“大刚度整体模板+智能液压动力控制单元”组成的液压智能整体模板系统,配合集成智能振捣系统,操作人员通过触摸屏,可对梁片振捣部位、持续时间、间隔时间、振捣次数等数据进行智能调控,或根据需要对不同部位进行单动或编组联动振捣,有效提升了混凝土振捣密实度。

        通过液压智能整体模板系统上的位移传感器与同步控制系统配合,可实时感知模板脱模状态,自动协调各部位动作,解决了原单一式液压模板脱模不同步、模板“卡死”等问题,有效避免了因模板变形产生的梁体损伤,与传统人工拆装式模板相比,施工效率提高了5倍。

       此外,为了最大程度避免箱梁吊装、平移等环节因操作不当对梁体造成的损伤,项目部参照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标准,为箱梁专门建设了四条微型“轨道线”。

       箱梁“搭乘”专门定制的智能移动台座,通过“变频调速+无线技术”实现柔性启停,可随时掌握梁体移动姿态,最大程度避免了台座启动与停止过程的惯性冲击造成的梁体损伤发生,确保梁体移动安全。

       “与传统桥梁预制箱梁施工相比,湖杭高速公路‘智慧梁场’在场地上节约了45%,模板数量减少了40%,龙门吊数量减少了50%,整体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中铁十六局三公司湖杭高速公路1标项目负责人郭长江说。而规模化、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实现了企业提质增效的目标,特别是绿色、环保施工等方面严格按照“双碳”要求,打造绿水青山好生态。

0.jpg
        从“传统建造”走向“智能智造”,中铁十六局三公司湖杭高速公路1标项目依托信息化打造现代化智慧梁场,以现场数据智能调控、实时采集传输为基础,实现对人、机、料、法、环的动态监控、可视化管理,实现了对施工生产的数智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为“五化”工程公司打造,构建数智竞争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南太湖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