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77|回复: 0

【技术文摘】魏红玉|建邦铸造1号高炉稳定炉况生产实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6 19:01:35|来自:中国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魏红玉  谭  涛
(山西建邦集团有限公司)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10月份铸造公司1#高炉在外部原料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从生产管理和工艺参数调整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利用系数提高了0.37 t/(m·d),焦比降低了39kg/t,煤比提高了27kg/t,入炉块矿比例提高到15%,达到了稳定炉况、改善经济技术指标的目的。
关键词高炉;稳定炉况;降本;措施
1 前言
1#高炉在烧结机大修改造期间,全部使用外购烧结,9月份进入雨季后,外购焦炭、烧结、球团等物料不同程度淋雨造成物料水分升高,由于应对措施不足,发生崩料、悬料等事故,造成了炉况波动,对生产技术指标有较大影响,公司格外重视,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通过加强生产管理和对操作参数进行调整,改变以往高炉操作理念,不断尝试新思路,规范操作行为,顶压稳定在135kPa,批重提高到19.8t,煤比提高到176kg/t,焦比降低到336kg/t,煤气利用率稳定在45%左右,使炉况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经济技术指标有了明显改善。
2 原燃料质量情况
各种原燃料入厂后,首先取样进行化验分析,以掌握其质量情况,然后根据化验结果进行小比例试用,根据炉况变化情况,逐步加大使用比例,根据炉况表现,2#、3#、4#烧结矿使用效果较好,作为主料,1#、5#烧结作为辅料;2#、3#焦炭使用效果较好,作为主料,1#焦炭作为辅料。入炉烧结矿、焦炭相关信息见表1~表3。



3 调整前高炉指标情况
9月份因外部条件发生变化,对炉况的变化未引起足够重视,采取调整措施不得当,导致中下旬发生炉况波动,恢复炉况期间减轻焦炭负荷、降低煤比并对相关操作参数进行调整,采取相对保守的操作方针,重点在恢复炉况,至月末炉况恢复正常,造成高炉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具体数据见表4。
4 稳定炉况主要措施
4.1稳定使用风温,减小风温波动
由于3#热风炉发生故障,目前使用2座热风炉进行送风,热风炉烧好后,送风初期风温达到1200℃以上,送风末期风温降低到1100℃,换炉前后风温波动较大,造成高炉初始气流发生变化,导致高炉憋风、料慢和炉温发生变化。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减小风温波动,根据热风炉实际能力,将送风风温设定在1150℃,自动化人员进行编程实现风温自动调节,减少人为调节造成风温频繁波动,通过加强烧炉操作管理、控制烧炉速度,实现90min换炉,换炉前后风温波动在20℃以内,达到了预期效果,减小了炉况波动。
4.2加强槽下筛分管理,确保净料入炉
由于外购烧结品种较多,且质量不统一,在物料倒运过程中会对粒度造成破坏。针对使用烧结矿的实际情况,对槽下烧结振筛进行重点管理,对进入到筛板的料流再次进行截流控制,严格控制下料量,通过对料流进行加强控制,控制振筛下料量小于15kg/s,使入炉烧结矿小于5mm比例由最高时的10%,下降到3~5%,效果明显,为改善高炉料柱透气性和减少炉墙结厚创造了条件。
4.3合理搭配入炉料,确保炉料性能稳定
由于原燃料全部外购,各种入炉料质量不统一,在原料入厂后,首先对入炉料做冶金性能分析,对原料质量进行掌握,根据质量情况对原料进行等级划分,然后根据各种原料的回货量,确定入炉料的使用比例,经过入厂检验和使用效果验证,以质量较好的三种烧结矿作为主料,使用比例占到70%,其他烧结作为辅料搭配使用,使用比例10%。另外,根据焦炭质量情况不同,固三种焦炭的配比定依次为:50%、35%、15%,通过对入炉料进行搭配使用,确保了入炉料质量基本稳定。
4.4 调整装料制度,确保两道气流分布
根据当前原燃料条件,迫切需要稳定的煤气流分布,来保证合理的操作炉型,为了改善炉内气流分布,对装料制度进行了调整,布料矩阵调整如下表5所示,在布料矩阵调整后,煤气流分布更加合理,从炉内成像可看出,具有稳定的两道煤气流分布,各段炉墙温度在小范围内波动,逐渐趋于稳定,为稳定顺行创造了条件。

4.5 逐步提高顶压,稳定气流分布
炉顶压力提高后煤气在炉内停留时间延长,可以增加煤气参与间接还原反应的时间,从而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燃料比。根据经验数据,炉顶压力每提高10kPa,可降低燃料比0.3~0.5%。根据1#高炉设备实际情况,满足提高顶压的条件,在炉况顺行的前提下,提高顶压的同时,同步加重焦炭负荷,克服提顶压初期风量减小、炉温升高、料慢难行造成的疑惑心理,通过三班的共同努力和坚持,提顶压操作取得成功,将炉顶压力由以前的120kPa,逐步提高到135kPa。
4.6 规范操作参数,三班统一操作
高炉生产以“稳定”为核心,无论是原燃料的质量稳定,还是各项操作参数的稳定,缺一不可。所以,在外部生产秩序稳定后,对炉内工长操作制定规范化操作方针改变之前加减煤量、调整风温、炉温波动大的操作方式,新制定的操作方针为:炉温0.25~0.45%,炉渣碱度1.25±0.03,铁水物理热≥1470℃,稳定小时煤量,稳定炉顶压力,稳定风温,稳定小时料批和班料批,调整氧气量保证料速正常。通过稳定高炉操作关键参数,高炉温度场逐渐趋向稳定,减小了炉温降低或升高后的反复调整,减少变量,更有利于判断和分析炉况,达到炉况稳定的目的。
4.7 稳定炉前操作,按时出净渣铁
稳定的出铁秩序是保证炉内各项参数稳定的前提,在炉内操作参数逐步稳定的情况下,及时出净渣铁作用更加明显。认识到出铁重要性后,对炉前出铁做了具体要求,对罐时间控制在15min,烤铁口时采取分段烤,确保潮泥烤干,稳定铁流,保证出铁质量。出铁间隔时间控制在28min以内,铁水流速控制在1.5±0.05t/min,同时保证出渣时间不低于25min,在生产中发现,出渣时间短对风量、风压的影响更加明显。堵口时稳定打泥量,杜绝跑泥,铁口深度控制在2.0~2.2米。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炉前出铁保证了正常秩序,为炉内稳定提供了条件。
4.8 大比例配加块矿,降低铁水成本
在燃料价格大幅度升高的情况下,铁水成本升高幅度也很大,在降低燃料比的同时,降低铁料成本成为降低铁水成本的重要方面,在经过对性价比进行分析结合炉况的顺行程度,决定配加优质块矿,降低球团矿配比,在公司的协调下,确保块矿数量稳定供应,在条件具备后,高炉进行配加15%块矿尝试并一次取得成功,在降低铁料成本的同时,降低了烧结矿配比,提高了综合入炉品位,保证了高炉燃料比稳定。此次尝试,块矿配比达到了开炉以来最高比例,为今后降本工作拓宽了思路。
4.9 采用超大矿批,提高煤气利用率
矿批大小对高炉煤气分布稳定性和提高煤气利用率起到关键作用,在炉况正常条件下,扩大矿批可以促进矿石均匀分布,优化煤气流分布,提高煤气利用率,同时使上部炉料得到充分的预热和还原,降低燃料比,提高产量。根据1#高炉上料系统设备能力和高炉内型实际情况,决定进行大矿批实践,首先将矿批从正常时的13.5t,增加到18.9t,矿批增加后,效果明显,气流分布合理,煤气利用率从42%提高到44%。运行稳定后,矿批再次加大到19.8t,并且炉况稳定,煤气利用率稳定在45%左右,本次加大矿批实践,创造了开炉以来最大矿批,为降低燃料比,起到了关键作用。
5 效果
通过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和操作参数控制,入炉烧结小于5mm比例控制在5%以内,出渣时间占到出铁时间45%左右,风温稳定在1150℃,采用19.8t超大矿批,煤气利用率稳定在45%左右,10月份高炉各项指标有了较大改善,截止10月15日高炉各项指标见下表: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通过采取上述措施,高炉的参数得到优化,技术指标明显进步。
高炉生产面临的外界条件经常会发生变化,在条件发生变化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应对措施,通过加强炉外过程管理和炉内操作管理,稳定各项操作参数,确保高炉稳定顺行,通过本次实践,为今后的生产过程控制积累了宝贵经验。
6  参考文献
[1]周传典.高炉炼铁生产技术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8:335-338,362-365
[2]张殿有.高炉冶炼操作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
来源:《炼铁交流》杂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