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做一道人生选择题。 假设,你是一位男性。在你20多岁准备要为事业打拼的阶段,生活中,出现了两个女孩: 一位是你的青梅竹马,和你一块在农村长大的女孩。她纯粹、勇敢、热烈,她纯朴的个性,连你父母都非常喜欢。 另一位,是你在县城读书时认识的上海姑娘。她聪慧、美丽、摩登,是你欣赏的新时代女性。 这两位姑娘,都喜欢你。 你在出来城市工作之前,已经和青梅竹马确定了恋爱关系,但你又忍不住和那位上海姑娘多接触,因为你们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话题。 一边是情感责任,一边是精神共鸣。 如果是你,你怎么选? 人性的真实选择,是前程还是良心? 以上,就是摆在《人生之路》男主角高加林(陈晓 饰)面前的难题。 高加林,陕北高家村一个知识青年。他一直渴望走出农村,在城市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惋惜运气比较背,每一次都因为意外无法往前踏出一步。他最沮丧的时候,还是青梅竹马刘巧珍(李沁 饰)鼓励他振作。 刘巧珍让他安心在家读书写文章,自己上山劳动,有我一口肉就有你一口汤。刘巧珍的表白朴拙热烈,他也就接受了刘巧珍炙热的爱。 但是,当高加林到县城当通讯员,和当播音员的黄亚萍(张嘉倪 饰)有了更多接触以后,心开始动摇了。 黄亚萍和高加林是高中同学,读书时效果都很好,是那个时代的文艺青年。文艺青年的恋爱你懂的,只要恰好喜欢同一本书同一首歌,那我们就是天造地设的难得。 高加林喜欢写作,黄亚萍喜欢舞蹈,两人有雷同的代价观,可以聊诗词歌赋,人生哲学。 关键是,黄亚萍是从上海来的女生,见过世面,在某些方面,她懂的比高加林多。黄亚萍的背后,是高加林向往的广阔天地。 对于高加林来说,选刘巧珍还是黄亚萍,并不但是一道爱情的选择题,它还是“良心和前程的挣扎”。 刘巧珍,是高加林的根,她代表着他熟悉的过去。面对刘巧珍,高加林可以无所顾忌地开释情感。刘巧珍带给高加林的,是直接又猛烈的情感涌动。 但另一方面,刘巧珍和她身后的农村,又是高加林想逃离的原地。 黄亚萍对于高加林来说,是一个新的世界。他们之间有更强的精神共鸣(包括对广阔未来的畅想),这种精神力气是他过去在农村环境没有办法得到的。 黄亚萍的出现,让高加林看到一种新生活的可能。当然这里面也有人“贪新忘旧”的本性。 人的情感是复杂且多阶段的。最初可能是荷尔蒙和多巴胺的牵引,一旦走进现实,情感选择就会和个人的代价追求联系起来。 走过低潮的高加林,在事业发展的阶段,更想要的是能资助他“进步”的黄亚萍。刘巧珍的爱,对于此刻的他来说,没有那么重要了。 在剧里,高加林选择了“对他前程更有利的”黄亚萍,辜负了刘巧珍,很多人因此大骂高加林“渣”,但好像人性本就云云。“利己”是人性,但爱就是要放弃掉一部分自己,高加林在感情上,绝对是是懦弱的。 正如剧里说的,“走对了,是运气好;走错了,就要有承担苦难的责任”。高加林接下来也为他的“自私的”选择付出了代价。 她为什么没有被失恋打倒? 高加林的选择不意外。让人意外的是刘巧珍的选择。 刘巧珍固然是这段感情中的受害者,所幸她并没有被情所困,被运气打倒。 她身上有一股强盛的生命力,知道“自己的路得自己走,走了才有自己的路”,这让她被爱人背叛以后,也不至于走向悲剧。 刘巧珍,在感情中确实是有天真的一面。 在这段感情的前期,刘巧珍的体现是王宝钏看了都想给她送两筐野菜。她同心专心只为高加林着想,无条件付出。高加林说我不会赢利,刘巧珍拍拍胸膛表示"我会",高加林说我不愿意下地,刘巧珍说"我来下"。 当高加林到县城当通讯员的时候,刘巧珍心甘情愿留在农村等他。每天主动到高加林家帮忙干活,照顾他的父母,也不怕村里的人说闲话。 这样的无私付出,最后换来高加林的分手,在外人看来,刘巧珍很傻。 这种“傻”,在于她过于相信爱情,而忽略了人性。 但是,刘巧珍有一点好,她不会像王宝钏那样被动接受运气,逆来顺受。 刘巧珍爱高加林这个行为,是主动的,她在这段关系中,是引领者。 她对高加林的爱,不因为他长得帅大概他有前程,能为她的生活带来某种可能。 她欣赏的是他的志气,她在高身上看到的是理想、知识、智慧,是一个更美好和宽广的世界。 她遗憾自己被剥夺了受教育的可能,没办法像高加林一样读书、识字,所以她更愿意支援高加林的梦想,她盼爱人过得好,别像她一样委曲、遗憾。 这也是为什么她会对高加林说出“我不会让你受苦的”,她比任何人都不愿看到高加林沉沦。刘巧珍的爱越是朴素热烈,越显现高加林在情感上的自私和懦弱。 她也可以通过爱高加林这件事,让自己变得更勇敢,更快乐。 比如,刘巧珍看了高加林送她的电影杂志,会顶住全村异样的眼光,去烫头去变时髦。连高加林都忍不住夸一句“你很了不起”。 在这段感情中,刘巧珍是付出更多,但是她自己也有所得和成长。她不是那种为爱盲目,因为爱而完全忘掉自己的人。 所以,当高加林和她提出分手的时候,刘巧珍固然很伤心,但是没有被击倒。 这大概是她早就看到的现实,高加林和她不是一路人。她的陪伴,注定不可能长久。 刘巧珍没有埋怨,没有痛恨。她选择接受现实,把高加林送她的红丝巾扔掉,斩断全部的念想。 在这段无疾而终的爱情里,刘巧珍看清了自己的心和真正得当自己的生活。她勇敢地爱,也果断地放开。 刘巧珍这股爱的本能和强盛的生命力,让她可以放下过去,继承寻找新的生活。 故事的后半段,刘巧珍开拓出自己的事业线,和真正懂得珍惜她的马栓在一起, 她没有因为“陈世美”耽误一生。 刘巧珍过于天真的一面,让她误入“爱情陷阱”。 光荣的是,她投入的是「爱自己」,而并非把自己生命的全部捆绑在另一个人的身上。 她鲜活的人生,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消散而崩塌。刘巧珍的爱,从来都是热烈又苏醒的。 那些敢于觉醒的女性 《人生之路》里除了刘巧珍,其他女性脚色在情感路上,也是相当积极的。她们都具有爱的勇气和能量。 对于那个时代的女性来说,脱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去争取自己的爱情,是很难的一件事。但是这部剧的女孩儿,都想要努力拿回自己的主导权。 像黄亚萍,参与了高加林和刘巧珍的感情,做法并不妥当,可相比心神不定的高加林,黄亚萍在感情中的态度更果断。她在爱和不爱之间,内心有非常清晰的界限。 她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和一直追求她的张克南产生爱情,于是,即便高加林没有做出选择,黄亚萍也主动和张克南分手,不打算把对方当“备胎”。 后来,黄亚萍和高加林因为举报事件而被迫分开。 黄亚萍便回到了上海,继承读书,把精神投入到自己喜欢的舞蹈中。 黄亚萍那么用力地争取过高加林,但是她也没有傻到对一个人的爱当作全部。 而另一个女性陈秀礼,她是上海人,在上海读大学。这在其时是条件很好的女生了。 她妈妈一直希望她找个门当户对的当地人结婚。但是陈秀礼却喜欢上了来自高家村的高双星。 她没有嫌弃高双星的出身,反而看到了他的纯朴、上进的一面。在高双星渺茫的时候,陈秀礼鼓励他投稿,支持他参加学生会竞选,推动他进步。陈秀礼的爱,让高双星找到了自大。 对于自己的选择,陈秀礼也是很笃定的。在妈妈反对的时候,陈秀礼也没有退让,始终对峙自己。 《人生之路》里的女性脚色,爱得主动的同时,也爱得非常苏醒。 她们在感情中,看到的是自己的需求:刘巧珍想要走出大山,黄亚萍想要精神共鸣,陈秀礼不想只做妈妈的“乖乖女”。 她们追求的,是爱,也是爱的权利。她们的群像,丰富了这部剧的内涵。她们让人看到,在那个时代,女性同样也在为自己的理想生活而奋斗。 E姐结语 刘巧珍的爱朴素、纯粹、热烈,是当下几乎绝迹的爱人方式,其实勇敢地爱,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是一件坏事。 我们这一代人,现实的羁绊太多,反而失去了放肆去爱的能量。日复一日,人其实是必要一些炙热,去保持我们生命活力的。爱,就是其中一种能让人感受到生命力气的东西。 就像上野千鹤子说的,恋爱是谈了比不谈要好。“因为在恋爱场上,人能够深入学习自己和他人。恋爱会资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欲望、嫉妒、控制欲、利己心、宽容和超脱。” 爱是让我们认清自身的一个过程,使你充盈的,“是爱而并非被爱”。懂得爱,勇敢爱,拥有爱的能力的人,是强者。他/她能履历比其他人更丰富的人生。 不过,我们也不能对爱过于乐观。爱情是必要运气的,它不掌握在一个人手中。哪怕勇敢如刘巧珍,也会有“爱错人”的时候。 对她们来说,爱错是意外,不是效果。“爱”自己,更不是她们生活的全部。 后来刘巧珍为了孩子远赴上海寻医,生活的苦难推了她一把、却也因此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黄亚萍不断追求着自己的舞蹈梦想,相逢高加林也不改以自我为优先的代价排序; 等待陈秀礼的可能是残酷的真相,但善良却不柔弱的她知道怎么面对生活的风暴。 效果不应该成为过程的负担。我们应该学会的,是热烈又苏醒地爱,保全自己爱的能力,不让它在生活中消磨。 -本日头条の主笔- 你的小仙女E姐,万能的腹黑女王 值日生:菜籽 美术:树懒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402A071NN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