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娱乐圈 查看内容

纵然罗大佑周杰伦加盟,我发现《声生不息》也救不了华语乐坛

2023-4-8 00:41| 发布者:admin| 查看:165| 评论:0

摘要:文|令狐伯光湖南卫视的音乐综艺节目《声生不息.宝岛季》正在热播。这一季由于请来的嘉宾没有罗大佑、周杰伦、陶喆、蔡依林等音乐人,这档综艺有了太多的遗憾。伯光君之前也分析过,这档音乐综艺本身倒没什么问题。毕

文|令狐伯光

湖南卫视的音乐综艺节目《声生不息.宝岛季》正在热播。这一季由于请来的嘉宾没有罗大佑、周杰伦、陶喆、蔡依林等音乐人,这档综艺有了太多的遗憾。

伯光君之前也分析过,这档音乐综艺本身倒没什么问题。毕竟一档综艺节目有人看,那就是它存在的意义。但这种怀旧的音乐综艺只要出现本身就代表着华语音乐一种衰落,否则各人何必疯狂去怀旧呢?

不过,华语乐坛本身没有衰落,反而因为经济的稳步发展,人们生存水平的提高,从事音乐的人员变多,导致音乐本身是越来越丰富的。

现在当地音乐并不差,范例也丰富,只是缺乏一个完善的运作机制,现在各人如此怀念已往的港台音乐可以理解。但是本身对于华语音乐的发展没有什么意义。比如罗大佑,周杰伦登上了这档音乐综艺,他们还有大概推动华语音乐的发展吗?对吧!

《声生不息》救不了华语乐坛?谁都救不了华语乐坛

华语音乐乐坛为何衰落之前写过很多遍,以前是唱片时代,一张专辑特别是主打歌都是层层筛选过的,一张专辑出来要经过音乐总监啦,市场调研这类的啊,还要过公司那关,经过这些筛选,剩下了都不会太差。

现在是没有这些了,相当于生产和听众直接对接,自然就什么都有了,现在好歌需要自己去筛选,但现在节奏快,没有多少人有那个时间去筛选,再说,以前筛选歌是人家的专业,而我们大多听歌只是娱乐,只是消遣。

关于现在的音乐电子化,碎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缘故原由较少有人提到。在唱片时代消费者只能购买有限的CD或磁带,你不大概看到喜欢的就买,不但是钱的事,你有那么大的空间来存放吗?以是听众必然聚焦在少数几名歌手上。

现在的电子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则否则,我喜欢某人的某首歌,我就只听这首歌,用不着去听专辑的其它歌曲。然后不同听众的歌单趋同,即相当多的曲目是雷同的,这也正常,因为人的审美原来就是接近的。

以是电子时代,听众对于歌手的忠诚度开始急剧下降,你有好歌我就听,没好歌就不理了。

另外还有一个缘故原由是音乐市场的份额,在大众娱乐生存中比重大幅下降。现在大部分人听歌就是各种短视频的背景音乐,我因为工作缘故原由要经常戴耳机听歌,以是会有兴趣去探求大量好的音乐,而绝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工作背景。

全天下先是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后来又进入智能手机信息时代,产生一个新的变革就是话语权的转移。

唱片时代,消费最强的是哪些人?我以为是12-25岁,12岁上初中,25岁硕士结业,或本科结业三年。再往后人逐渐进入中年被生存所困,注意力开始转移,也没有耐烦接受新的区分了。

大部分人对于音乐的喜欢是在这个年事区间确定的,以是音乐从业者重要迎合的也是这批人。在八九十年代,当时接受流行歌曲的也重要是年轻一辈。智能手机时代大家都有手机,受众面一下子扩大到12-60岁。

最典范的是从2005年兴起的网络歌曲,迎合的就是60后、70后、部分80后。而不适应的是90后,他们是听周杰伦长大的。以是现在出现严峻的割裂,大街小巷放的热歌,无人讨论,榜单出现的金曲,鲜为人知。

同样都是“口水歌”?为何港台音乐经典,当地都是“烂俗神曲”

固然,我们看上面的内容的时间,你就会发现这里面也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虽然因为信息方便让音乐传播更轻易了,但为什么以前也是口水歌却都是经典,而现在的口水歌,为何就只是烂俗口水歌了。

这个问题本身也是答案,国家经济发展,及根本设施发展灵敏,网络遍及,以及视频app出现带动全民娱乐生存变革。以前的网民主流都是学生群体发展而来,港台音乐及文娱产业当时更成熟更有话语权和市场,受众和文娱传媒能够在网络和电视上占据上风。

现在全民小视频,以前的学生都在职场里卷,前些年的偶像功成身退或显疲态,港台在资本上也不具上风,“流量快消时代”到来了,再加上音乐人重要“赢利”的唱片工业崩塌了,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够甚至敢于用心打造整张专辑。

新生代主流网民涌入大量更基层和更大龄的人群,明显冲击了原市场格局,不能说是审美下降了,而是更全面地体现了全民审美。

时代变了啊,同志们,唱片已经亡了,更多工农当家作主了。

显然直白的,猛烈的,动词打次的,更打动普通人,所谓高级炫技的本就属于少数人。

任何艺术的门槛都会随着技术进步而越来越低,大概他对于局部是不好的,但对于团体是好的,主流流行乐坛的崩溃确实有粗制滥造的缘故原由,但重要还是短视频神曲供大于求的缘故原由,毕竟谁更轻易赢利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比如李荣浩做辛辛苦苦做一张良好专辑在短视频不火,还是做《乌梅子酱》能在短视频十拿九稳爆红,如果是你你怎么选择?

这就是数字专辑和实体专辑的利与弊,但问题是中国流行音乐重要市场发展不起来注重质量的实体专辑,连数字专辑掖掖音于部分歌手(独立音乐),短视频已经霸占了音乐的话语权。

但短视频并不是一两个音乐软件,而是现在音乐的重要传播方式。甚至都不仅仅是音乐这个文化商品,小说、动画、游戏、影视剧等等;3分钟看电影,5分钟看电视剧,10分钟读完一本小说,各种看别人打游戏视频等等。

这些音乐本身就是为短视频服务的,这不就又回到了上面分析的。短视频观众就把音乐当个背景,短短十几秒时间需要洗脑循环。这和港台唱片时代制作人,音乐人选出良好歌曲是两个不同模式的情况。

同样都是口水歌,以前的音乐好歹有点音乐水平,现在就只剩下口水了。

港台乐坛衰落,当地尽是短视频神曲?华语乐坛的将来在哪儿

这时大概有人问了,现在音乐的市场这么大,除了各人不听的短视频和各种无人问津的音乐,那么好的音乐到底在那里呢?你凭什么又以为会发作呢?我以为重要就是线下音乐节和livehouse养气的独立音乐。

因为依托于实体的音乐产业虽然还比不上短视频,但是也是个庞大的音乐产业。

当地独立音乐有多好,之前写过很多次,这次我换一个方向总结一下。

这个之前华语乐坛不行除了流行音乐,是不是还有影视配乐和影视OST。毕竟影视配乐和OST也是音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几年来中国影视配乐,还有OST是不是有长足的进步。

像《灵笼》《不良人》等动漫背后,《长安十二时辰》《秘密的角落》《三体》等等。电影《爱情神话》《流离地球2》和《宇宙探索编辑部》等等,这些文化商品背后是不是养了一票影视配乐人,歌手和音乐人。

这当中《秘密的角落》《爱情神话》《宇宙探索编辑部》有三个雷同点。一是都是当地青年导演,《爱情神话》导演邵艺辉还是90后;二是3部电影都是文艺片;三是导演都用了大量当地独立音乐做OST和配乐。

我信赖你们只要看过这三部作品都会发现里面的音乐有多好,这都是当地乐坛撑起的,完全没有港台乐坛的事儿。而这样良好的动画,游戏,影视作品其实是越来越多,当地乐坛也是一样。

罗大佑周杰伦参加《声生不息》,这也救不了华语乐坛

末了,大概有人会说在用水平高低去衡量流行音乐,但流行音乐的评价尺度原来就不是“水平”。真正追求音乐水平的人会听什么严肃音乐、小众音乐。但对于普通听众来讲,流行音乐的第一属性就是流行。

也就是你经常听到的两个东西,什么哪首歌火,什么歌曲的传唱度。

现在讨论流行音乐不谈如何提高音乐的流传度,不谈去如何吸引听众,谈的是音乐水平高低,谈的是如何提高听众欣赏水平,这是流行音乐该干的事吗?

这就有一个根天性的逻辑问题,各人风俗性弄混了“流行音乐”和“流行的音乐”的区别。前者是popular music指的是除古典外的所有音乐曲风、摇滚、金属、爵士、民谣、r&b统称流行音乐(我觉得应该翻译成通俗音乐),后者是pop music指的是排行榜上流行的音乐(也就是流行度)。

前者这些年当地独立音乐发展得越来越好了,音乐风格比以前港台音乐丰富十倍不止。后者嘛,大陆连一个大众认可的音乐奖项都没有(这是音乐连接大众和行业的一个风向标),任重而道远。

而《声生不息》这种炒情怀的音乐综艺双方不靠,纵然请来罗大佑,周杰伦和更多台湾音乐人,对于华语乐坛的发展也没有任何帮助!

情怀从来不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将来,不信看看各种IP好莱坞大片,以及日本动漫和香港电影。翻来覆去炒冷饭从来不是进步,而是倒退!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408A0079M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图文热点

  • 春节长假收官,湖州交警一直守护
  • 市领导春节前夕分赴各地开展走访慰问 把党

热门推荐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