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啸天 有记者问《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导演孔大山:戴锦华老师曾在自己的年度影戏观察里点评说,“《宇宙探索编辑部》找到了它的观众,应该是一部叫好叫座的影戏”。您觉得《宇宙探索编辑部》最对口的观众群体,是什么样的群体? 孔大山答复:它肯定会吸引相当一部分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影戏气质的观众,大概说,喜欢的观众会一下子就接收到这部影戏传递出来的那些信号。 其实这是一个很鸡贼的问题,记者你问问题就好好问呗,却非要拉着戴锦华,问题还没问,就把彩虹屁先给吹上了,戴老师都觉得好,那你觉得呢? 记者同志,你觉得如许好吗? 孔大山也不客气,上杆子就来了,既然戴老师都说好,那肯定是好,肯定能够准确吸引到一批拥趸,看懂的人都会觉得好,都应该来继续拍彩虹屁。 但是,对不起,戴老师觉得好,不代表就是真的好。而且,戴老师明显猜错了,她说这应该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影戏。现实会来给戴老师上课,上映三天票房只有1700万,如许下去,票房不会超过1亿的,影戏院里的上座率也证实了它不叫座。 至于叫好,对不起,我看懂了,但是我就不觉得好,反而觉得《宇宙探索编辑部》很差,非常差,是一部标准的速朽的烂片。 这是一部典范的实力不足以支撑野心的影片。 在宣传上,《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团队积极将其打造成是一部科幻片。现实上,它是一部魔幻片。由于,这是一部对于《西游记》举行拙劣模仿的魔幻片。 影片主角唐志军,一直执着于探索外星生命的存在,而且坚持认为外星人一定会有,而且智商与道德水平都会高于地球人。曾经,他地点的《宇宙探索》是与《读者》齐名的高销量杂志。效果到了现在,社会发达了,原本应该文化繁荣,效果《宇宙探索》则反其道而行,沦落了,穷到连编剧部里的暖气费都交不起的地步。可是,唐志军依旧坚持不懈地认为外星人一定存在,而且还根据一条荒谬绝伦的线索,率众去寻找所谓的外星人。 这个故事,一点都不复杂,也不科幻。反而,很魔幻。 置换一下,将大西南去寻找外星人的过程变成西天取经的故事,就变成了《西游记》的套路与模式。 大唐时期,到了开元盛世时期,唐王朝旺盛发达,蓬勃发展,效果唐太宗李世民却对内采取了锁国的政策。对外,是开发的,外国人可以轻易地进入长安城举行交易。可是,大唐臣民却必须日落而息,长安城一到晚上就会闭门闭市,街上也允许随意走动。至于国门,更是严严禁唐朝人出国。 可是,唐僧唐玄奘却一心认定救济世人的真经在天竺,他必须要出国,必须要去取得真经,死不罢休。 朝廷不放人,怎么办?偷着出国呗。 所以,历史上的唐僧去西天取经,现实上是偷渡出国,按照当时的法律是叛国贼,是要被杀头的。 可是,唐僧不管不顾,就是要去。 这一点上,唐志军是不是与唐僧一个样子,只是场景变了一下而已,他依旧姓唐的人。 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不是一个人,还有几个伴侣一起,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唐志军西南找外星人的路上,同样不是一个人,他的队伍里也有一个姓孙的人,名字叫做孙一通。其实,叫什么并不重要,只要知道这个姓孙的对应的就是孙悟空就好。 至于猪八戒,则对应了一向对寻找外星人泼冷水的秦彩蓉。猪八戒就时不时要闹一下分手,要回高老庄去娶亲,秦彩蓉就是如许的人。任劳任怨,还时不时惹点祸的那日苏,则对应了沙僧。病恹恹还被父亲抛弃了的女孩晓晓,则对应了白龙马。 这可不是我自己硬拗的,毕竟《宇宙探索编辑部》英文名就是“Journey to the West”,学过英文的人都知道,这就是《西游记》的英文名字。 而且,导演孔大山自己也承认唐志军的身上有着唐僧的影子。只是,他又往上添加了一些唐·吉坷德的影子,别的还有一点动画片《瑞克和莫蒂》内里的姥爷瑞克的一些影子。但团体故事框架,依旧是《西游记》的架子。 而且,《宇宙探索编辑部》对《西游记》的改编也不是单纯的人物形象的照搬,而是从根子上去发掘了《西游记》的魔幻渊源。 《西游记》,外貌上它是一部神魔小说,人物魔幻,情节曲折。但是扒去西天取经的外皮,《西游记》其实是一部劝人修法向善的宗教劝谕读本。 现在的《西游记》,是颠末多代人不断改编,不断添油加醋的效果,故事最初的模样已经模糊不清了。其实,稍微用心看一下,就会发现,所谓西天取经的过程,就是一个修炼心法,追求正果的过程。西游团体,一行五人,其实都是一个人的五种幻象,是五种性格的差别表现。 唐僧之外的四个徒弟,就代表了“心猿意马”,尤其是孙悟空,直接就是“心猿”的直接化身。猿猴的特点,就是心浮气躁、顽劣不宁,而所谓的紧箍咒,就是一个不断束缚心猿的工具,总是冒头的心猿受到束缚,并最终修成正果。此外,像“斜月三星洞”,明明就是一个心字。“五官庄”“镇元大仙”,这里的五官、镇元都直接与道教的内丹心法相关。对了,《西游记》是混合了佛教与道教内丹,成了佛道双修的书籍。一道道关口要过,就是对心的道道磨炼。 《宇宙探索编辑部》就吃透了《西游记》的真髓,然后直接化用。这部影片的结尾,才点明了前面所有寻找外星人的真谛,那就是唐志军真正要找的,是他对自己内心的观照,影片结尾双螺旋DNA的篇幅,说的就是这一点。前面所有的荒诞的经历,都是铺垫,而求诸内我才是真实的表达。就像《2001太空漫游》一样,最终整部影片讲的其实是哲学。 所以,《宇宙探索编辑部》一点都不科幻,而是用了一个魔幻的外壳,讲了很哲学的故事。这也是喜欢这部影片的影迷们真正发狂的根本原因。他们彻底被导演俘获了,万万没有想到最终看了一部哲学片。然后,就觉得导演着实是太牛逼了。 真的牛逼吗? 并不。 讲哲学,华语片里最佳的作品是《无间道》。 《无间道》外貌上是一个卧底的故事。但现实上它真正想讲的是哲学,是佛法里的一个终极命题。《无间道》不是单纯的正与邪的对决,卧底与警匪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影片的终极追求。它的高明之处在于,警匪双方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梁朝伟明明是一名警察,却卧底了9年,一直当匪。9年的时间,他要坚持着自己不被同化,依旧保持着自我。这个很难,以至于梁朝伟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承受着无间地狱般的折磨。 刘德华扮演的匪,同样如此,多年的卧底,使得他模糊了正邪的边界,不再觉得自己是匪,而是想要去做一个好人。 警与匪,都在承受着无间地狱一样的摧心折磨,这种痛苦,才是片名《无间道》的主题,也是故事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这部影片真端庄典也就经典在了这里。它不是一部简朴的警匪片,而是一部走心的哲学片,大噶鲒教片。 可是,即便你不去懂《无间道》想要表达的价值观,只看外表的那个警匪相互卧底的故事,就已经足够震撼了。外壳的故事就足够好看。有哲理,但外表本身就好看,《无间道》的不可颠覆性就在这里。 《西游记》也是如此,到现在压根就没人在乎什么宗教劝谕,也不在乎什么内丹心法的修炼,就看外表的那个西行的故事,就已经非常好看了。其他像《霸王别姬》,像《色戒》,都黑白常具有深意的影片,但他们之所以经典不完全在于内在,而起首在于的就是影片好看,非常具有可看性,然后才是深度。 《宇宙探索编辑部》之所以是烂片,就在于故作高深,连故事都没有讲好。演技也不行,除了艾丽娅,其他人全都是烂演技,丝毫无法打动人。 唐志军在四川的乡间寻找外星人的故事,一惊一乍的,一点都不好看,让人昏昏欲睡,沉闷了大半天,突然告诉大家那都是假的,最后那个纪录片一样的双螺旋镜头才是真正想要表达的,你们看,我很牛逼吧? 我真去你大爷的吧。 装神弄鬼,糊弄我半天,然后突然来个转折,就告诉人真命题在这里,大家快来敬拜我。 得了吧你呐,求求你先将故事表明白了,讲好看了行吗? 学《西游记》没有错,最少人家西游的故事很好看,你也把你的故事变得好看些才好吧。没有故事,只有高深莫测,这不是高明,而是装逼,是很low的行为。 最终的效果,是没有多少人去看你装逼,只会记住影片不好看,然后迅速忘记你,让你速朽,如此而已。说到底,照旧野心太大,实力不足以支撑。 真正可以学的,是《无间道》,求求你下一部片时好好学习一下吧。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403A0AZEW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