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娱乐圈 查看内容

专访王迅|这个行业里边有我一个小马扎

2023-5-17 20:20| 发布者:admin| 查看:195| 评论:0

摘要:2006年,《疯狂的石头》上映,一部350万成本的影戏,终极斩获2350万的票房,里面的演员也大放异彩,其中就包括演员王迅。“《疯狂的石头》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进入影视行业的机遇,同时,它也给的是一个比较负面反派的

2006年,《疯狂的石头》上映,一部350万成本的影戏,终极斩获2350万的票房,里面的演员也大放异彩,其中就包括演员王迅。“《疯狂的石头》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进入影视行业的机遇,同时,它也给的是一个比较负面反派的人物”,正是这一部影戏,将王迅拽进了影视圈,在此之前,找到王迅最紧张的工作,是地方台栏目剧的男主角。

“小人物”“喜剧”“刁滑”这些标签一直挂在王迅的身上,但王迅并不急于拿掉标签,他只是想多增长一些,“我觉得好演员是什么都能驾驭,你不能说你只能演这一类,那不是完整的”,所以我们看到了《花繁叶茂》里有责任感的村支书,看到了《万里归途》里忍辱负重吃咖喱的刘明辉,还看到了《灵魂的救赎》里失独父亲的执着。只要人物前后有变革,性格充足丰富,王迅才会有更多的自信去演绎,脚色也才会更加立体。他会从一样寻常生活中罗致养分融入自己的演出中,没有现实生活的参照,会让王迅感到不安。

自入行到现在,从并不知道演出为何物、只能凭“本能”去演戏,到把舞台上学会的方法放到演出中,再到泉源现实升华现实,王迅终于明确了为何演出是一种艺术,最好的脚色,一定是在情感上触动了观众。他热爱小人物,热爱小人物身上的烟火气。黄金配角王迅,总是离他的脚色很近。

01 “被选择”的喜剧演员

王迅成为一名喜剧演员的过程中布满了各种意外和巧合。无论是早期影戏《疯狂的石头》里的秦丰收,照旧《唐人街探案》里的陆国富,他一出场,无论是西装革履照旧衣衫褴褛,眼镜一戴,手势一来,银幕前的观众总能被逗笑,仿佛王迅自己就是“笑点”的化身,这无疑是对他作为喜剧演员的最大肯定和褒奖。

但起初,王迅其实和“喜剧”两字毫无关联,反而是一种背道而驰的关系。按照他的话来说,“不是我选择走上了喜剧,而是喜剧莫名其妙选择了我”。王迅小时候是拉小提琴的,自己站在舞台上演出,下面的观众一脸麻木地看着。而同样是站在舞台上说着相声,观众的反馈却更好。就这样,王迅一步一步成为了学校里的小明星,成都市里的小明星,后来又到了部队文工团里演出相声,演小品,这是一个被喜剧选择的过程。然而生活中,王迅是一个不太爱跟人聊天的,有点社恐的性格。“比较沉醉的,每天会钻在自己的一个角落里边,研究科技,研究数码,就玩这种的,一个理工男的这种状态”。

“喜剧”是被选择的,“演员”这一身份也是机缘巧合之着落在了王迅身上。《疯狂的石头》这部作品真正把王迅拉入了演员行列,他面对的观众不再是舞台下的几百名,而是银幕外的万千观众。虽然这部作品由刘德华投资,宁浩导演,还有一众现在耳熟能详的演员出演,但在彼时,宁浩尚且只是不知名的新人导演。不知名的导演,无名的演员,无疑是一件“不靠谱”的事,甚至像是遇到了骗子。

当时的王迅还有一个成都台的栏目剧工作,眼看就能接到男主的脚色,可以挣不少钱,舍弃这份工作去演一个不知哪里来的草台班子的影戏,怎么看都是一件“不务正业”的事。但《疯狂的石头》的副导演相信王迅,认定王迅,不断打电话沟通。这一份真诚和执着感动了王迅,从剧本、演员再到导演,眼前的“草台班子”实则是一支满腔激情、斗志昂扬的队伍。

“你疯了,你这是主演,那里你去演一个……”当时成都台栏目剧的导演对他的决定既不解又抓狂,影戏爆红之后,这位导演再见到王迅,说“迅哥,幸亏你去了《疯狂的石头》”。

两次“被选择”的过程成就了喜剧演员王迅,相声让自己往喜剧道路发展,而喜剧让自己往专业演员的道路发展。对于王迅而言,演戏是一件能带来快乐的事情,远胜于名和利这些东西。“你把每一个脚色演好,然后你享受演这个脚色带给你的快乐,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来说就已经成功了”。

02 “准确”而不是“正确”

2023年,王迅主演了影戏《保你平安》,他在剧中饰演的是一个卖坟场的经理祁致富,面对“网暴”他能避则避,只求自保,最后在一番挣扎之后选择了公理。影戏中有一句贯穿始终的台词“做你认为正确的事”,对作为演员的王迅来说,他不追求“正确”,追求的只有一个“准确”。

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认知,王迅最初想当兵,想留在部队文工团,对当时的他来说,这才是正确的事情。《疯狂的石头》把王迅拽进了影视行业中,王迅去成为一名演员,这是一件不正确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来认为不正确的事情逐步变得正确,对于一名演员来说,“其实永远都没有正确”。

非科班出身的王迅踏入演艺圈时,也曾担心自己学的东西是否可以或许融入演出里面,为了演好脚色,王迅一直在琢磨演技,他发现好多演员演‘发现一个东西’,必要回三次头”,觉得这个技术很有用,但之后发现各人都这么演,又开始学习其他的技术。但时至今日,他已经知道,最好的技术照旧泉源于生活,泉源于现实。

“演员最佳的状态是什么呢?我离脚色近一点,脚色离我近一点”。王迅靠近脚色的方法就是观察,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人,谁和这个脚色像,王迅就把他的特征往里放,然后自己再去联合。这也是为什么王迅云云偏爱小人物的原因,小人物就在身边,99.8%的观众也是小人物。王迅坦言,“我不喜好和观众的生活有距离,喜好坐地铁,也喜好吃路边摊,习惯去观察周围人的生活,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自己很喜好这样的生活”。

接到《花繁叶茂》中的唐万财书记这个脚色时,王迅很有信心,因为他有一个战友是当村长的。他还去乡镇体验村长的生活,观察村长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村长的忙是一边做着这个,那里又顾着那个,从来不会沉沉静静、踏踏实实地只和你说一件事”。再联合战友身上没有官架子但有官的气场这一特质,“唐万财”就立起来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找得越多,人物才能丰富起来。这是王迅创造人物的方法。

回看过去的作品,王迅对自己的演出透暴露了几分遗憾和不满,表情做得不敷好,剧情节奏上没把握好,固然,也有让王迅觉得肯定的演出。无论哪一部作品,王迅所展现出的都是当下他对这人物的明确,人物会随着王迅的履历、认知的变革而产生不同的明确,所以作为演员的王迅不求“正确”,只求“准确”,这份“准确”泉源于他的生活,更泉源于他的观察。

03 演员是传递“情感”

从入行到现在,王迅对演员这两个字的明确也发生了变革。演员是去解释一个脚色的,要将“生活化”演技注入脚色,“我可以边跟你聊天,边喝着茶,喝着喝着我还可以吹沫子,然后这还漏了,弄完后再跟你聊着”。这是之前王迅对演员的认知。

但后来他发现,演员的工作也是可以或许上升到艺术的。“艺术是通过自己的方式来传递情感的过程”,从此,王迅对演员这两个字有了新的认知。观众会被演员所饰演的人物感动,其原因就在于情感的传递,观众喜好一个正面人物,因为他有好的情感,观众偏爱一个负面人物,也是因为他有不好的情感。“演员是一个情感银行,你不断地往里存,然后你在作品里边再把它输出,有了新的认知”,王迅想成为这样的演员。

作为演员,情感的传递有喜有悲,时而悲喜交集,时而大放悲声,每个演员都不可能以某一种情感贯穿自己的演艺生活,王迅也是云云。尽管很多人熟悉王迅是因为他身上的喜剧色彩,但他也演过身上布满悲剧色彩的人物。《灵魂的救赎》中王迅饰演何国典,一园地震让他失去了儿子,精神陷入瓦解状态,后来在他人的帮助下获得了救赎。当采访提起这部作品,王迅潸然泪下,半晌未开口。

“这一切其实对于我作为演员来说,为这个题材我已经做好了太多情感上的准备”。王迅也是汶川地震的亲历者,地震发生时,他正在成都拍电视剧,周围的楼摇摇晃晃,身边的人都面露恐惧。为了搜集创作的素材,当时还在部队的王迅回到了现场,满地的碎石,破碎的房屋,救济的战友们,被挡在围栏外边的家长们,这些画面逐步都定格在了《灵魂的救赎》中,王迅看得更清楚,明确得更深刻,他知道何国典的死后还站着数以万计的失独家庭。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履历,王迅才敢接下这个脚色。“我觉得我已经为这个脚色做好了准备”,不求影戏的高票房,也不求任何奖项,只是作为一个演员,对演员身份的认同和责任感,王迅觉得应该把这些失独家庭的伤痛出现出来,他们的伤痛怎样来疗愈,失独父母怎样走出来,这是王迅首先思量的。

对演出的热爱以及在演出中流暴露的感情,让王迅更享受当下,不去计较自己是主角照旧配角,“你可以把配角当成主角,对别人来说是配角,对你来说是主角”;不去计较名和利,演戏自己足以给王迅带来快乐,“至于其他的附加值,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看老天给你什么,你就接着吧”;拿不拿奖,“金杯银杯不如观众口碑,有观众口碑,我觉得已经有收获了,而且收获的可能是一个更好的奠基石”。

采访过程中,王迅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激,“我是歪打正着,搞技术的人去搞了艺术,我对自己的近况很满意”。谈及未来,王迅没有奢求太多,只求当下,顺其自然就好,“我已经在这个行业里边有我一个小马扎,我很满足了,我把这个马扎坐稳了,别一下来,马扎开始坐垮了”。

撰稿:张静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517A080AK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图文热点

  •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 黄色预警!

热门推荐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