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北部·联合2023演习结束后,解放军编队并未回国,而是调整航线与俄方舰队一道往北驶去。按照国防部的说法,根据中俄两军年度合作计划,两国海军舰艇编队将于近日在太平洋西部和北部相关海域举行海上联合巡航。 尽管发布会并未透露相关海域的具体位置,但考虑到解放军曾在2021、22连续2年前往阿拉斯加附近海域巡航。 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次联合巡航,中俄编队大概率会像前两年的解放军一样,在美国家门口的阿拉斯加附近海域活动,以继续践行联演中“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课题。 这不仅意味着随着中俄两国军事合作交流的加深,两国的活动范围也逐渐从东北亚乃至西太平洋地区进一步扩大到北太平洋等靠近美国本土的核心利益区域。也标志着在北极航线的商业价值与战略价值越来越大的当下,中国有意进一步扩大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维护这条海上通道的战略安全。 而在中国与美国的战略博弈愈发激烈的当下,这一系列部署以及俄罗斯的加入,也将让中国在竞争中掌握更多的战略主动权。 因为美国海军虽然坐拥世界第一大规模的水面舰艇部队,但这些舰队大多都被部署在了西太平洋、北大西洋、地中海以及印度洋等战略位置。在靠近阿拉斯加地区的北太平洋上反而没有多少常态化部署的美军舰艇。 当然,美国海军这么做也不是没有理由。毕竟阿拉斯加地区靠近北极,年平均气温甚至低于海水的冰点。这不仅会让航行其中的舰船遇到海上浮冰、船体结冰等影响航行安全的问题。长时间的低温也会影响舰船设备的正常使用,并加剧金属疲劳问题,缩减舰船使用寿命。 可以说,在没有进行适当的寒区航行改造的话,温带地区的舰船进入北太平洋部署,无异于是让南方人在三九天去东北进行野外生存挑战。即便是美国自己,也难以在这里常态化部署航母战斗群。 加上冷战时期,整个苏联太平洋舰队都被日本所包围,而毗邻阿拉斯加的苏联东部并没有值得美军重点关注的战略设施。久而久之,整个阿拉斯加地区也就成为了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薄弱点。 所以如果解放军与俄军能够加大在阿拉斯加方向上的军事存在,那么缺乏相应战略部署的美国海军就将陷入被动应对的状态,加大在阿拉斯加方向上的战略精力投入。而在美国海军可用水面舰艇数量本就有所不足的当下,这样一招“围魏救赵”也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中俄两国在西太平洋方向上面临的战略压力。 除了迫使美军转移战略精力外,中俄的北太平洋联合巡航也将成为两国加深在北极航线合作深度的标志。 毕竟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北极航道的商业价值正逐年增加,往来于欧亚地区的商船极有可能在未来塞满这条新生的航线。 在这种情况下,像美国、俄罗斯这些北极周边国家势必会争夺对这条航道的战略主导权。而一旦主导权落到美国手里,别说是航行在其中的中国商船了。我们在北极地区正常科研活动也可能受到影响。 因此,中国有必要在可能出现的北极航道问题上争取到足够的话语权。而加强话语权的最好办法,自然就是让解放军出现在北极地区,展现我们的军事力量。 事实上,中国能够在吉布提建立后勤保障基地,并在治理国际海盗问题上拥有不小的话语权。就是因为中国自2008年起,就一直在积极地组织亚丁湾护航活动,将解放军的招牌打到了阿拉伯海。而今天中俄两国组织的联合巡航,也完全有可能是中国为可能组织的北极航线护航活动做准备。 因为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哪怕是北太平洋这类近北极海域,其航行环境对温带舰船来说就已经十分恶劣,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改装才能安全的航行其中。如果解放军想要将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北极圈内的话,就需要积累更多的寒区航行经验与数据。 毕竟北极圈内的气温水平是滴水成冰的级别。别说是打在甲板上的海浪会形成厚厚的冰层了,就是舰船通风口都有可能因为空气中的水汽而结冰堵塞。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影响航行安全,解放军显然有必要提前积累相关经验。而与拥有寒区航行经验的俄罗斯海军一同训练,无疑将极大地提高解放军的学习效率。为未来的独自航行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科考船已经先于解放军的军舰在北极地区展开了活动。并且据外媒报道,这些科考船已经在北极的水下部署了民用的水声传感器。这对于在北极海域活动的美军核潜艇来说显然不是好消息,而如果未来解放军的军舰能够进入北极,那么我们也不介意将这些水声传感器升级一下,以保障中国的战略安全。 可以说,随着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愈发激烈,两国竞争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北极地区只是其中之一。而在此基础上,中俄的军事交流,也不会局限在东北亚和亚太的范畴,而是会越来越向其他利益攸关区乃至是美国本土靠近。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727A05C88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