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姐 据环球网8月1日报道,普京新闻秘书、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1 V 12”坦克乘组的英勇和英雄主义行为值得钦佩,这个战例也足以纳入教科书,他们将获得国家级的奖励。顿涅茨克代理领导人丹尼斯·普希林也称,计划为这个坦克车组颁发“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奖章。 英雄的“阿廖沙”车组7月29日,一段俄乌“坦克对决”的视频出现在了社交媒体上,并在短时间里开始疯狂传播。 据称,这场战斗发生在扎波罗热地区的新达里夫卡,时间则是乌军反攻行动刚开始后不久。 从视频画面看,乌军派出了至少2辆坦克和5辆美制MaxxPro防地雷反伏击车,12辆车浩浩荡荡排成了一个纵队,向俄军防线发起了进攻。 俄军无人机通过空中侦察发现了乌军的动向,观察员在通信频道中进行了通报。俄军防线瞬间进入了紧张状态,士兵们纷纷寻找掩体,无人机则密切关注着乌军的动向,准备伺机予以进行拦截。 这个时候,在附近的“阿廖沙”坦克车组突然动了。 电光火石之间,或许是艺高人胆大,也或许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想为战友提供支援,“阿廖沙”突然从隐蔽处冲了出来,直直奔向了乌军的装甲纵队。 看到他们的动向,俄军无人机观察员也震惊了。他在通讯频道到对“阿廖沙”车组大喊着“不要过去!撤回到树林!”但“阿廖沙”仍然向着前方一往无前的冲锋着。 见状,俄军其他士兵也开始行动了。无人机引导火炮,开始为“阿廖沙”提供远程火力掩护,“阿廖沙”也趁机开火,第一辆坦克、第二辆坦克、紧紧跟随着的4辆装甲车……仅仅3分钟,乌军7辆装甲车就被摧毁殆尽,其他装甲车见势不妙直接掉头,远离了这片战场,而“阿廖沙”仍然毫发无伤,矗立在战场的最中央,看到这一幕的俄军无人机观察员激动地在通讯频道中用脏话表达着自己的心情。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样的真实战斗,虽然没有电影中眼花缭乱的特效,却显然比电影画面更加令人心潮澎湃。 不敢打,也打不赢这场战斗,可以说是乌军反攻的一个缩影,它向我们清晰展示了乌军为何会在数个月的反攻中毫无进展。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乌军缺乏战场制空权的问题。 “阿廖沙”车组可以以一敌多,无人机引导的远程火炮支援绝对是功不可没。 在视频中,我们也能清晰听到,俄军无人机观察员充当着整个战场的眼睛。他们向“阿廖沙”车组通报着战况,协调着后方火炮的攻击方向和频率,将装甲车队逼进了俄军的雷区,以及“阿廖沙”车组最为舒适的射击视野之中。 而乌军主要在执行着总司令扎卢日尼的战术——在正面快速切入,在侧翼进行打击。但由于俄军雷区的广泛,乌军又缺乏远程重火力支援,现在,他们连第一步都根本无法执行。 其次,乌军士兵军事素养欠佳,也缺乏战斗意志。 在两军正面短兵相接后,俄军率先开火,乌军却似乎有些乱了阵脚,完全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坦克没有开火,装甲车中的步兵畏惧炮火,也没能先下车展开队形,这都显示出,乌军的士兵缺乏严格的军事训练,也没有坚定的战斗意志,很难被称为“合格的战士”。 反观俄军方面,“阿廖沙”车组选择单刀赴会,从意志上就超出了乌军一大截,后方火炮打击的准确性同样相当高,也直接奠定了俄军在这场战斗中的胜利。 不敢打,也打不赢,这就是如今乌军的现状。 完全失效的战术,损失惨重的反攻事实证明,虽然扎卢日内的战术在去年的哈尔科夫被成功执行,但这种战术对于乌军的反攻行动来说,其实是完全失效的。 现在看来,当时这种战术之所以可以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可能还是那里的俄军几乎没有布置防线,人数和装备也少得可怜。 甚至到了赫尔松地区,哪怕那里的俄军还存在着补给不畅的问题,只是防御战线要比哈尔科夫密集一些,乌军也没能通过这种战术拿下大胜。到了大反攻阶段,乌军面对着严阵以待的俄军,完全无法取得优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据俄罗斯国防部通报,整个7月,乌军就损失了将近21000名士兵,以及2227件各种武器,包括了10辆豹式坦克、11辆美国布拉德利步兵战车、40套美国M777火炮系统、50门其他北约国家援助的自行火炮。 乌克兰军事记者也坦承,反攻开始到现在,每次攻击(即使是成功的攻击),乌军都会损失几十件装备和上百名士兵,从整体来看,乌军可能已经损失了至少1/4的重型装备。而几周后,乌克兰的秋季泥浆期又将再次来临,没人没装备的乌军,不管是物理上还是精神上,恐怕都将再次陷入深深的泥淖。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802A052D7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