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军队使用了B-4 203毫米重型榴弹炮,因其巨大的威力获得了“斯大林之锤”的绰号,尽管B-4拥有履带式的机动底盘,但是它只能支持火炮以很低的速度进行短距离移动,远程机动还是依赖牵引车或火车运输,指望它跟上地面部队的推进速度是不现实的,实战中主要用它来啃那些拥有坚固防御工事的“硬骨头”。 其实苏军也早就意识到B-4的局限性,早在二战爆发前夕就尝试开发高机动轮式牵引版本,但这可不是个简单的工作,因为B-4本身就重达19吨(履带版行军状态),火炮重心又偏高,当时苏联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要想满足越野牵引行军很困难,相关工作一直拖到二战结束后才取得成功,新的榴弹炮被称为B-4M。 B-4M没有改动火炮本身,包括炮管、方向机等设计,因此火炮的射击性能没有变化,依然采用25倍径炮管,最大射程18千米。原先的动力履带底盘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无动力的轮式底盘。 B-4M在底盘两侧各串联安装了两只宽大的充气橡胶轮胎,不过每个轮子是独立安装的,前后两个轮子之间有一个小型的矩形底座,战斗状态时抬起炮轮并让底座触地。火炮的大架也没什么变化,不过为了牵引行军,在大架的两侧也安装了橡胶轮。 与B-4不同,B-4M自身没有动力,这就降低了一部分重量,加上轮式结构比履带式更轻,B-4M的牵引行军重量降低到16.8吨。虽然也不轻巧,并且失去了自主移动能力,不过轮式结构让它的牵引行军能力获得极大提升,苏军使用AT-T履带式牵引车作为动力,最大牵引速度30千米/小时,已经可以跟得上一般推进速度了,这种牵引车虽然不提供装甲保护,但可以搭载炮组以及携带一些炮弹。 苏军在1955年正式装备B-4M,总数约为105门,这些火炮都是用旧式的B-4改装而来。因为火炮巨大的威力,它在苏军手中作为特殊重炮使用,后来苏联还开发了适合B-4M发射的核炮弹,让它变身战术核威慑武器。 不过在上世纪6、70年代,如155毫米这种级别的榴弹炮开始将射程提升到30千米级别,B-4M不到20千米的射程已经不足,况且它过于笨重,已经不太适合新的军事环境,没多久就被S-23 180毫米火炮、2S4“郁金香”自行迫击炮等装备替代了。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802A0A2O4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