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初乌军发动“大反攻”作战以来,已经过去了2个月时间。按照西方说法,乌军的反攻其实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 其中第一阶段进攻是采用西方联合作战战术思路的集群冲击;第二阶段进攻是以炮火消耗+小群步兵的多路出击战术。而自7月下旬以来,乌军攻势又有变化,到目前为止其第三阶段进攻已经箭在弦上或已经开始。 随着反攻过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乌军部队也已加入战团,总计在卡缅西克、库班、大诺沃西尔卡、阿城北翼、阿城南翼五大进攻方向上,乌军投入的战斗旅(不含炮兵等支援单位)已约有30个之多,下面我们按照自西向东的顺序依次梳理下乌军在各方向投入的部队。 A:卡缅西克方向 这里属于乌军在南线的策应作战方向,乌军投入正规军第128山地旅参战,并有“进攻卫队”系统的第15突击旅进行协同。在这个方向上,乌军在较早时期拿下了2个俄军控制的前沿居民点,不过后续限于兵力不足以及俄军防线的坚固,未能进一步深入。 作为乌军预备队之一的第117机步旅(北约亲训旅),可能也为此路的攻击提供了支援。 B:库班方向 这里属于乌军在南线的核心进攻方向,乌军最初投入正规军第33机步旅、第47机步旅、第65机步旅参战,其中第32旅和第47旅为北约亲训旅,第65旅为原驻库班方向的驻军。 由于战略地位重要,俄军在这个方向的兵力最为精锐、防线最为密集,所以乌军未能夺占其控制的前沿居民点。在近期的强攻作战中,乌军投入了预备队的第116机步旅和第118机步旅(均为北约亲训旅),另外第78空突团也加入了战团。 生力军的加入使得乌军攻至了俄军控制的居民点附近,但目前尚未攻下居民点。 C:大诺沃西尔卡方向 这里原本是乌军辅助作战方向,最初投入新军的第23机步旅、第31机步旅和第37陆战旅,其中第37旅属于北约亲训旅。在作战过程中,乌军虽然初战碰壁,但也发现相较于其他战线,这里的俄军工事要弱些,为了打出直接战果,乌军遂加强了投入。 其中在后方驻训休整的第4坦克旅、第25空降旅一部投入作战,当地驻军第68猎兵旅以及新调来的第35陆战旅、第36陆战旅以及领土防卫军的第110旅、128旅、129旅亦先后参战。 除了上述部队外,乌军第3特战团(证实参与在斯塔罗马约尔斯克的近战)、总统旅、第72机步旅(主要驻防弗勒达)可能也派出一部分部队参战。 即便除去未能确认的单位,在大诺沃西尔卡方向的乌军已经是南线实际投入力量最大的方向了。目前这一路取得的进展也最大,计攻下了河谷地带的5个居民点和西侧的3个居民点,初步削平了俄军在这个方向的突出部,目前正在向河谷方向展开进一步攻击。 D:阿城南翼方向 在阿城南翼方向,俄军自年初起控制了克里希夫卡及附近村边、运河线的高地,直接威胁到了乌军由恰索夫亚尔至伊万尼夫斯克再到阿城的补给线。因此乌军在这个方向的反攻,一直就在进行。 在阿城易手后,为清除俄军在高地上的威胁,乌军加大了攻击力度。目前在这一线参战的乌军计有第3突击旅、第5突击旅、第22机步旅、第28机步旅、第80空突旅、“进攻卫队”的Lyut突击旅(国家警察组建),以及3个负责跟进的领土防卫旅。 由乌军投入的兵力可见其对阿城南翼作战的重视,目前这一方向乌军基本将俄军推离了运河线高地,但俄军依然在死守克里希夫卡。这一方向交战地域不大,参战部队却不少,战斗烈度相当高。 E:阿城北翼方向 阿城北翼主要指的是向M03公路方向凸起的这部分俄军控制区,该区域俄军阵地的存在,对乌军纵深的威胁很大,因此这里的反攻也很重要。 因为俄军在这里控制了一整个高地群的缘故,乌军在高地外缘很难打得动,因此选择向别尔希夫卡展开冲击,希望能中心开花,一举瓦解俄军在这里的防御。但是乌军进攻的地形不算好,所以屡次突击到村边都未能保持战果,并进一步扩张下去。 在这里担负攻击任务的主要是第57摩步旅、第77空突旅和第92机步旅一部,外围可能有第30机步旅策应。因此该方向长期打不动,加之南翼作战成为重心的缘故,现在的战事比较沉寂。 综合以上5个方向乌军反攻作战的情况,我们大致可以确认乌军投入的旅级主战部队有: 第3突击旅、第4坦克旅(一部)、第5突击旅、第22机步旅、第23机步旅、第25空降旅(一部)、第28机步旅、第31机步旅、第33机步旅(北约亲训旅)、第35陆战旅、第36陆战旅、第37陆战旅(北约亲训旅)、第47机步旅(北约亲训旅)、第57摩步旅、第65机步旅、第68猎兵旅、第77空突旅、第80空突旅、第92机步旅(一部)、第116机步旅(北约亲训旅)、第118机步旅(北约亲训旅)、第128山地旅。 此外还有“进攻卫队”的2个突击旅,领土防卫军大约6个旅。上述一些可能参战的单位以及团级部队,没有计入在内。 以上大约就是乌军在反攻中投入的部队情况,以及基本的作战成果了。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805A02IZE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