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军事新闻 查看内容

每日俄乌战报:乌军再炸俄控区大桥,试图复制赫尔松模式,“耗”赢俄军

2023-9-23 18:58| 发布者:admin| 查看:125| 评论:0

摘要:俄乌两军的交手,其实客观来说乌军的各类作战行动,基本可用军事常规思路来解释。相反,俄军的很多战略、战法,不太好理解。所以我们研究乌军作战,一般都能弄清它的作战思路,俄军很多时候搞不明白,因为它不按常理

俄乌两军的交手,其实客观来说乌军的各类作战行动,基本可用军事常规思路来解释。相反,俄军的很多战略、战法,不太好理解。所以我们研究乌军作战,一般都能弄清它的作战思路,俄军很多时候搞不明白,因为它不按常理出牌。

以这次乌军的反攻作战来说,其实早在好几个月前,外界稍微靠点谱的分析家基本都能判断出乌军反攻的方向在南线,尤其是扎波罗热。对于乌军所采用的基本战法,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在乌军发起反攻战役前,其必然要借鉴、学习、总结先前反攻得手的经验。其实也就是两大模式:一则是哈尔科夫模式,二则是赫尔松模式。

所谓的哈尔科夫模式,要点是以精锐部队取得突破后,不拘泥于前线的各个要点夺控,而是分路快速向俄军纵深取得突破,使得后者无法稳固防御,进而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收得最大的战略收益。

因此我们看后来流出的乌军作战计划概略,以及结合乌军在库班等方向的作战战术,基本可以确定乌军在南线开战初期,是希望复制哈尔科夫模式,以快速饮马亚速海的。

但是这套设想在实践中的首个阻碍是受制于俄军阵前的雷区地带,以至于装甲纵队前进不得,后退不能,随后在俄军综合火力的打击下折损严重。

其实,哈尔科夫模式的复制之所以困难,主要不在于乌军变弱了,而是俄军改变了防御思路。

此前在哈尔科夫反攻战役前,俄军满足于以往防御模式的成功,并未在前线布置大量的障碍带和绵密完整的坚固阵地。

它的防御思想是在前沿搞几个防御要点,后方布置一定的机动兵力和较强的炮兵力量。

其基本设定是,乌军必然会以集群兵力攻击要点,随后沿主要道路开进。俄军只要把有限的要点和交通线看住,就能挫败乌军攻势。

乌军此前的反攻的确是这种打法,但是在哈尔科夫反攻时,改换了战术。几个精锐旅取得突破后,并不执拗于立即夺下巴拉克列亚,而是沿大小道路,分路向俄军纵深插入。俄军所留的有限机动兵力和炮兵,无法同时应对多路开进的乌军。

加之战区的俄军驻防军兵力不多,关键是作战意志和战斗决心很低,故而误判形势(其实乌军攻坚能力严重不足),接连放弃诸多要点,使得后方的俄军预备队缺乏足够时间应急,致使哈尔科夫败绩后,乌军冲过奥斯基尔河和北顿河,直冲到了卢甘斯克西部地带攻势才被阻止。

而乌军在南线第一阶段的攻势作战,其实连最早的突破都未能实现,因此后续的一系列操作就难以复制了。

乌军几乎还未碰到这样的俄军阵地

这主要是因为俄军吸取了当初哈尔科夫败绩的教训,在南线采用了三条防线的分布式布防体系,既构筑了完善、绵密的防御工事,又添置了大量驻军布防其间,还强化了火力配系。

面对已经改变战术加之兵力密度大增的俄军,乌军再用“新军”上马,但也不过是“老战术”,自然也就难以得手了。

在哈尔科夫模式一冲再冲难以得手后,乌军便向赫尔松模式转变。

所谓的赫尔松模式,其作战的艰苦程度就比哈尔科夫模式大很多了。它的立足点不是靠速战速决来狂收战果,而是以前方绞肉战,后方消耗战的模式,最终将俄军耗走。

在2022年秋季的赫尔松反攻作战期间,乌军所遭遇的是战斗意志较强的俄军部队。因此在当时的4个作战方向上处处碰壁,尤其强行渡河的乌军部队,在突出部遭到了巨大的杀伤。

赫尔松反攻战役乌军之所以最后得手,关键靠的是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对俄军往返第聂伯河的通道进行持续打击,使得俄军补给线出现严重问题。在俄军后勤出问题的同时,乌军则依靠兵力优势跟俄军前沿部队持续绞肉。

此时乌军成功进行了打击卡霍夫卡水电站闸门的测试(后续美国媒体对乌军指挥官采访中证实),俄军担忧水坝垮塌后将导致西岸部队陷入绝地,因此于2022年11月初选择从西岸全部撤军,乌军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很显然,赫尔松模式中乌军面对的是防御力十分顽强的俄军,其作战成功的要点有二:

第一:前线的作战一定要消耗掉俄军的大量火力,尽可能消耗俄军的兵力和武器装备,致使其作战需求的物资量加大,削弱前线部队持续抵抗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后方的作战一定要对俄军重要补给通道进行有效破袭,以加大俄军的后勤供应难度,迫使其防御决心出现动摇。

因此从6月下旬后,乌军就改换了战术,西方将其总结为第二阶段作战。

就前线部队而言,乌军一改大规模机械化劈入战,而是以远程炮火尽可能削弱前线俄军,同时以小群多路的步兵展开冲击,一方面挤压俄军阵前的雷区地带和支撑点,另一方面消耗俄军弹药,并将前沿点位的俄军兵力拖入近战。

而就后方打击来说,6月下旬乌军即使用英国援助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打击了连接克里米亚和赫尔松的琼加尔大桥。

自2014年俄罗斯控制克里米亚后,即将该地强化为军事重镇。2022年俄乌开战后,俄军自克里米亚北上的部队,打出了最为显赫的战绩。如今俄军在乌克兰保留的战果,绝大部分都是此路俄军打出来的。

而自克里米亚半岛向西北、向东北,均有铁路、公路通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兵力、武器、物资于新的占领区。

其中西北向通道主要供应的是赫尔松方面的部队;而东北向通道,则主要向扎波罗热方向(只穿越一部分赫尔松州地带),进行供应。

而琼加尔大桥则是连接克里米亚至梅利托波尔M18公路线上的重要通道。自梅利托波尔再向北,则供应托克马克、沃斯里夫卡等方向。

琼加尔大桥所处的位置,距离最近的俄乌交战线约130公里。乌军使用海马斯之类的武器,够不着这里。但是乌军使用英国支援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射程达250到300公里。

这使得乌军导弹载机,足以在己方控制线内一定的安全距离发射,也能打到琼加尔大桥。当然实战中为了打得更为精准,乌军载机仍然需要尽可能近的发射。

对于琼加尔大桥这样的重要交通通道,俄军防空部队当然也有布防,甚至击落风暴阴影巡航导弹的战例也不鲜见。但正所谓“防空防空,十防九空”,俄军并不能做到百分百的防御得手。

继6月下旬乌军导弹打击之后,到7月份乌军袭击继续进行,至8月初乌军再用导弹打击,终于是在桥上打了个窟窿。

另外乌军的巡航导弹还打击了赫尔松州临时首府格尼奇斯克附近的一座大桥,并对该桥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坏。

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中旬时乌军使用海上无人艇袭击克里米亚大桥,其实也属于此类打击。只不过克里米亚大桥距离乌控区较远,在俄军戒备力度增高后,不太好打而已。

所以由目前乌军的作战动作来看,复制“赫尔松模式”的意图十分明显,不过其复制成功的难度也很大。

首先,俄军现在的布防兵力密度、工事的复杂程度和打击兵器的多样化程度都较先前有很大提升;

其次,俄军的作战决心比先前大很多,尤其可以后撤的空间已经不大;

最后,现有战区的俄军补给通道很多,尤其大陆通道存在,因此单独打击某座大桥不至于产生像当初赫尔松战役时的效果;而且现在打击的这些大桥,俄军进行防御和修复的难度也要抵御赫尔松战役时期。

所以,乌军能否成功达成“耗赢”的目的,关键还得看前线的绞肉战能有多疼了。如果是自己先顶不住,那这反攻前景可就不那么美好了。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807A02T73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图文热点

  • @所有织里人,这份国庆假期安全提示请收好
  • 节前这场新闻发布会聚焦治安与共富

热门推荐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