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乌克兰的“夏季大反攻”进展不顺,但是出于政治正确和舆论宣传的原因,西方还是为其寻找了各种各样的借口。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乌克兰精锐的九个“北约旅”还没投入战场。实际上乌军这九个所谓的“北约旅”,早在6月初就已经投入战场,甚至有的部队已经被打残,比如第47机步旅。由于乌克兰采取的是“添油战术”,将这九个旅逐次投入到反攻的战场,结果就是犯了兵家大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却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所以乌克兰方面根本不好意思对外公布,这些被西方寄予厚望的“北约旅”早已投入到作战中。而这种掩盖关键信息的做法,直接导致的就是西方媒体对战场形势出现严重误判。当西方还在不遗余力的为乌克兰鼓吹,期待还保留“强大的战斗力”乌军,投入“北约旅”发动更为强大的攻势时,俄罗斯已经在北线展开了反攻。 在经过2天的休整后,俄军西部军区三个突击集群约2万人多人在库普扬斯克东北方向发动猛烈进攻,对库普扬斯克城北的关键要塞辛基夫卡实施包围行动。据悉,俄军主力2个机械化步兵旅采取宽正面突击战术,从维尔查纳附近11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发起猛烈攻势,由于猝不及防,仅在一天内俄军先锋就连续突破乌军单薄的防线,俄罗斯军队向乌军防区纵深推进了至少2公里,也就是说俄军在24小时内就夺取了至少22平方公里的乌军防区,并将交火线推进至距离辛基夫卡一公里的地区。乌克兰军队虽然派遣4支预备队进行增援,但前线乌军遭遇俄军重型滑翔制导炸弹以及TOS-1A喷火坦克的“联手”攻击,乌军增援部队甚至无法进入防御阵地,接替守军组织反击。 仅7日至8日夜间,乌克兰军队在维尔查纳的半永久工事就连续遭遇80枚温压弹的集中钻入地下引爆,乌军藏匿在地下工事内的弹药随后引发连续殉爆,现场惨烈异常,大量乌军士兵来不及彻底地下甬道,被活活烧死在防御工事体系内。在北线乌克兰军队已经疲于奔命,顾此失彼。 与此同时,在原本就胶着的战场上,出现了一个更为奇怪的局面,那就是俄乌双方之间,已经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俄乌双方的兵力部署和武器部署情况,又会发现两军的战术设计各有不同。兵力占据优势的乌军几乎是将兵力全线铺开,采用了类似一战沙俄“勃洛西洛夫突破”和解放战争期间东北野战军围歼廖耀湘兵团,采用的“百花齐放”的战术。这种战术的精妙在于,没有主攻方向,但是处处都是主攻方向。任何一个方向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防线崩盘。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赫尔松的安东尼夫斯基大桥,扎波罗热西南的奥里希夫-库班方向,南顿和扎波罗热交界处的大诺沃希尔卡方向,顿涅茨克中部的巴赫穆特方向,甚至北部战线的克里米纳方向,都有乌克兰人的军队在发动进攻。但乌军的整个攻击看似轰轰烈烈,实际收到的效果却微乎其微。 兵力相对薄弱的俄军,需要在多条战线上抗击乌军进攻,所以只能集结一个规模较大的野战机动兵团,用于执行突击任务。为了让俄军的兵力优势发挥到极致,所以俄军将兵力集中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哈尔科夫三个州的交界处发起攻击,也就是目前大家较为熟悉的库普扬斯克-斯瓦托韦-克里米纳一线。 在战场的其他区域,俄军只能利用二线兵团依托筑垒地域执行防守任务,并伺机发起反突击作战。得益于坚固的防御系统,以及乌军失误的“添油战术”,俄军不仅扛住了乌军的攻击,还在多处成功实施了反突击。可以说,俄军的战术,似乎与春秋城濮之战时,晋军的战术有几分相似。 双方战术设计,都学习了前人的经验,为何乌军的效果远不如俄军呢?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乌军的战术只是“形式”。要知道,想要让“百花齐放”战术能否发挥功效,就必须拥有成倍于防守方的兵力才可以。比如“勃洛西洛夫突破”攻势里,俄军动用的总兵力达到140万,是对面“德奥联军”的两倍。 而乌军兵力确实比俄军占有一定的优势,但还达不到绝对优势的程度,随后乌军又将兵力分散在不同战线,这导致分散了自己的火力支援能力,令火力弱势更明显。乌军的这次反击,兵力上没有绝对优势,火力差距反而更大了。这导致从6月初的“全面大反攻”开始,一直到今天,乌克兰方面付出巨大伤亡后也只攻下了10余个居民点,连俄军的第一道防线主体还没看到。 反观俄军,似乎掌握了先轸在城濮之战中战术运用的精髓。同样是面临强敌,同样是兵力不足。与先轸将晋军分为“上中下”三军迎击楚军不同,俄军是将自己作战区域划分为攻守两端。但是在战术执行时,先轸的晋军是先集中中军配合上下两军成功击溃楚军的左右两军,然后三路大军围歼楚军中军。 俄军的打法则是,依托筑垒地域死死拖住乌军主力,必要时让出部分居民点,继续将乌军主力留在该区域进行攻击。俄军的机动兵团则从北部对乌军防守、兵力薄弱区域发起攻击。在赢得北线作战胜利后,再挥师南下与俄防御部队共同夹击正在进攻中的乌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从目前态势看,乌军似乎更为不利。由于缺乏空中掩护,无人机又遭遇俄军电子战系统压制,乌军只能依靠火炮来提供火力支援。但是由于乌军新兵太多,再加上GPS制导的弹头容易受到干扰,乌军炮兵的质量优势没能体现出来。甚至已经有45%的乌方炮兵装备,在俄军展开的反炮兵作战被摧毁。 随着战事趋紧,乌军的弹药输出量在增加,俄军每日弹药发射量则出现了减弱的迹象。很明显,俄军是将更多的弹药投入到了北线反攻作战中,在巴赫穆特地区、南顿和扎波罗热地区则是维持着基本需求。不过,俄军弹药量减少,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俄罗斯在大量运用“红土地”制导炮弹、“柳叶刀-3”巡飞弹等等精确制导弹药。所以,无需大规模炮火覆盖,也能达到之前的火力打击水平。 在目前相对胶着的战场态势上看,乌军的攻击已经陷入停滞。尤其是一度看似危机四伏的扎波罗热、巴赫穆特等地区,乌军的攻击强度、攻击次数都在下降。更为关键的是,渡过第聂伯河的在东尼夫斯基大桥进行袭扰作战的乌军,未来该如何发展?这支乌军想要在赫尔松进一步发展已经没有机会,想要撤回东岸,必然遭遇俄军炮火覆盖。总而言之,摆在乌克兰军队面前的现实问题太多了。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809A034EF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