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查看内容

美日韩戴维营峰会将举行,鸟瞰式回顾拜登两年来的全球外交成绩单

2023-10-1 18:16| 发布者:admin| 查看:67| 评论:0

摘要:核心要点:引言:美国总统拜登将于8月18日,在马里兰州戴维营接待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韩国总统尹锡悦,举行三边峰会。这是拜登上任以来首次有外国领导人访问戴维营。拜登重启戴维营外交备受国际社会瞩目,是否意味着

核心要点:

引言:美国总统拜登将于8月18日,在马里兰州戴维营接待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韩国总统尹锡悦,举行三边峰会。这是拜登上任以来首次有外国领导人访问戴维营。拜登重启戴维营外交备受国际社会瞩目,是否意味着美日韩在东北亚地区的三边军事合作制度构建进程的开始?拜登执政以来在中东、拉美、印太区域的外交关系又分别处理得怎样?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付随鑫作为《洞见美国》重磅嘉宾,深度解读拜登执政两年的外交关系表现。

本文整理编辑 殷晨浠

主持人:美日韩三边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广泛关注的话题。有媒体报道称,本次美日韩戴维营三边峰会很可能发布一个历史性的文件,您认为三国的合作将主要涉及哪些方面?峰会结束后三国的合作又将会达到怎样的程度?日韩与美国在军事和安全领域上日益密切的绑定,会不会逐步压缩两国未来的外交自主空间?两国为何作出如此选择,这又会对未来亚太地区的局势带来怎样的影响?

付随鑫:本次美日韩三国在戴维营举办的三方峰会具有历史性意义,是因为之前虽然这三个国家经常在国际场合碰面,但举行一个三国的单独峰会还是第一次。

戴维营是几十年来美国总统度假的地方,美国往往将很多重大外事活动定在这里。最著名的就是1978年时任美国总统卡特将“阿以冲突”中的主角、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请到戴维营,促成双方签署中东和平协议。埃、以领导人也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我认为本次戴维营峰会美日韩三国极有可能在政治、军事方面加强合作。

军事方面主要会先升级一下情报方面的关系。目前我们还是很难想象朝鲜进攻韩国的话,日本会否自愿去支援,只能说目前日韩仍处于一个初级的军事合作阶段。在经济方面可能在供应链领域进行一些突破。另外在地区的热点问题,比如台海和南海问题上或发表一些声明,不过实质性内容应该不会太多,因为日韩在介入中国周边这些问题上还是存在很大顾虑的。

我也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美日韩的关系。日韩一直都是美国在亚太区域的紧密盟友。美国在亚太地区建立的同盟体系跟北约不同,学术界称之为“轴辐体系”。在该等级式体系中,美国位于权力中心,日韩等其他盟友独立地分散在美国周围。

美国打造这样一个同盟体系,首先因为历史上日韩之间存在不少纠葛,因此美国需要施加很大的压力才能使日韩关系更紧密。二是美国在东亚成立这样的同盟体系主要是为了应对中国,但中国之前实力比较弱小,因此没有必要建立非常强的体系。但近年来中国崛起,美国认为有必要深化美日韩三国的关系,让该体系朝着北约的形式发展,这其实带有一点冷战的意味。第三个原因是为了应对朝鲜给韩国安全带来的压力。

至于日韩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纵观国际关系史,一个中小国家面对大国的崛起往往会有几种选择。第一是追随,即一边倒向大国。我们可以在中国周边看到,一些现在跟中国关系特别好的国家基本上都认同中国的崛起,然后选择追随中国。

第二种是疏远,中小国觉得崛起国在安全上对自己有一些压力之后,有可能会慢慢疏远崛起国。

第三种选择是对冲,即两面下注。中小国会选择跟崛起国和霸权国之间保持一个等距的距离,并不会一边倒向任何一方。

第四种也是最严重的一种选择就是制衡,通过与霸权国结成同盟关系来应对崛起国的挑战。像韩国这样的中等强国以及日本这样的地区大国,一般会选择对冲甚至制衡的战略。

我们可以看到韩国目前正从对冲战略转向至少是隐性的制衡战略,而日本基本上已是显性的制衡,公开表明与美国结为更紧密的同盟以应对中国的挑战。如果在东北亚真出现北约这样的团体,结果是很严重的。首先,这将对中国的安全构成非常大的挑战,也会恶化目前亚太地区的安全局势。其次,这也会对日韩的安全造成了挑战,让两国陷入安全困境,压缩两国的战略自主性。之前韩国奉行的是在中美两国之间寻求平衡外交,即经济上依靠中国,安全上依靠美国,但现在韩国对美国基本上有一边倒的趋势。如果韩国跟美国在经济、供应链问题上日益紧密的话,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也会遭受相应的损失,安全方面也可能会受到来自中国的更大压力。

主持人:我们把目光转向中东。从美国撤军阿富汗之后,到今年在中国的斡旋下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美国逐渐在军事上撤出中东,另一方面中东局势又在缓和,您认为这两者有没有什么必然关系?对于目前缓和的中东局势,美国又持有怎样的态度?

付随鑫:美国从中东的撤出和中国的介入,包括中国在促进沙特和伊朗和解这里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2009年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国就逐渐在中东实行战略收缩。2013年随着 “亚太再平衡”政策的推出,也预示着中东开始步入“后美国时代”。

总的来看,美国在中东基本上追求三个目标。第一,减少美国在中东的存在和负担。第二,尽力维持美国在中东影响力。第三,防止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和俄罗斯,在中东施加影响。无论是奥巴马、特朗普或者拜登,都在追求这三个目标。

但从中东国家的角度来看,美国撤出之后其内部的矛盾则暴露出来:一是土耳其和周边国家的矛盾,二以色列跟中东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传统矛盾,三是沙特与伊朗的矛盾。前两个矛盾在近两年已有所缓和,土耳其与其周边国家改善了外交关系,2020年特朗普主持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签署了《亚伯拉罕协议》文件。但沙特和伊朗之间的矛盾一直很深,掺杂着宗教、民族、安全等因素。

与美国相比,中国与中东各国都是友好的关系。近年来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贡献了全球安全的中国方案。中国与中东的经贸关系也非常强,目前是中东最大的贸易伙伴,每年大概跟中东各国有5000亿美元的贸易额,因此在中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而中国成功推动沙特和伊朗的和解,对于这样一件在世界舞台上大家都希望看到的场面,美国其实是持一个否定的态度。

美国国内撤出中东的呼声很大,所以美国既不真心想在中东待着,又不得不保持一定的存在。事实上美国在防止中国扩大中东影响力做了不少手脚,比如向沙特施压不准使用华为的5G设备等。

主持人:我们可以注意到近年来拉美与中国的交往愈加密切,例如巴西总统卢拉针对美元体系呼吁金砖国家用本币来结算,以及阿根廷和中国在今年签署了一带一路备忘录,应该也是引起了美国的关注。您认为在本届拜登政府任内,美国与其传统的“后花园”拉美的关系怎样?

付随鑫:从1823年提出门罗宣言以来,美国就一直把拉美是当做后花园,基本上建立了非常稳固的统治地位。可以说拜登跟以前美国政府一样,对拉美基本上不重视。因为美国对拉美有非常强大的控制,其他国家很难介入,这就导致拉美在美国外交里的存在感非常弱。

拜登上台之后,其实继承了美国历任政府反对拉美左翼政权的倾向。传统上,拉美的左翼政权都是反美的,尤其在经济上、文化价值观上。例如现在的巴西卢拉政府。卢拉上台后发表了很多反美言论,像希望在双边贸易结算、外汇储备里使用更多人民币。再比如阿根廷,因为现在财政比较困难,美元储备在减少,就用了很多人民币去还美元债,这其实也是中国在拉美地区发挥经济影响力的表现。

当然,美国在拉美的安全领域还是占据统治地位,其他国家很难与拉美国家进行安全方面的合作。中国更多地还是对拉美的经济和文化进行一种软性介入。但如果经济关系发展得好,中国在拉美还是能发挥很强影响力的。

主持人: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其实搭建了很多小团体,比如美日印、G7、北约等,并裹挟其盟友发表一些干涉中国内政的不利言论。您觉得这种表面上彷佛共进退的团体的实际效果到底如何?以及您怎么看待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在对待盟友问题上的异同?

付随鑫:拜登跟特朗普在外交上的一个重大差异就是拜登政府更重视同盟体系,并竭力新建很多针对中国的同盟体系,而特朗普比较单边主义。但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只是手段不同。

特朗普认为美国实力很强,其他盟友总是搭美国的便车,是美国的拖累。而拜登政府认为美国仍需要同盟体系,因为同盟可以为美国分担一些与中国竞争的成本。事实上,拜登近几年确实在中国周边构建了很多一环套一环的同盟体系,比如美日印澳四国机制、印太经济框架、开展价值观外交的民主峰会等。我认为这些机制的实际效果值得商榷,因为背后仍存在很多缺陷。

首先,美国在印太的这些盟友都有自己的考量和利益,小团体的成员其实各怀心思。例如,印度一直在谋求全球大国的地位,加上不结盟运动的长期传统,所以印度并不会完全追随美国的脚步去制衡中国。其次,很多国家认为未来的国际体系应当是多极化的而不是中美两国的对抗,因此它们并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再次,美国自身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相对下降也冲击了其领导力。

硬实力上,美国现在国内的财政问题很严重,很难为其盟友提供充足的安全保障和经济资源,也无法支撑整个包围中国的网络。在经济上,印太国家最想要的是美国降低关税,让商品进入美国,但近几年美国的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的浪潮非常强,拜登政府根本就不敢真正地谈论降关税,这也就无法满足印太国家的诉求。软实力上,诸多国内事件也让美国的民主感召力和可信度受到不少冲击。

主持人:我们对比了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在外交方面策略的不同,其实整个国际可以划分不同的区域,亚洲可以分出南亚,东南亚,东北亚,全球还有中东、欧洲、非洲、拉美区域。如果请您给这届美国政府在不同区域的外交应对上打分,您觉得各区域分别可以打多少分?

付随鑫:对于外交的评价标准很多,我认为第一是看有无达到其战略目标,第二个是看手段是否匹配其战略目标,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是看成本收益是否合理。根据这三条标准,首先我们来看北美区域。美国对北美区域掌握得很牢固,安全领域没有什么可说。拜登上任以来,美国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经贸关系在上升,因此我觉得拜登对北美的外交政策能有七八十分。

拉丁美洲区域,刚刚也有提到美国其实不是很重视,所以没有太大的动作和进展。依然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问题,而且中国对拉美的影响力在逐渐扩大,所以实际上拜登政府在拉美的外交是一个后退。我认为可能不太及格,倾向给50分。

欧洲区域是拜登外交政策最大的亮点。首先,拜登政府花了很小的成本有力地遏制了俄罗斯。其次,拜登政府激活了北约,加强了与美欧之间的关系。虽然未来还可能存在较大风险,比如美国的援助能否持久、核战争威胁一直存在等等,但在处理美欧之间关系上,已是这届政府在各个区域里面完成得最好的了。

非洲区域,是目前国际政治力量角逐特别激烈的地方,也是美国外交政策里经常忽略的区域。美国和非洲之间没有特别密切的外交需求,所以美国对非洲的外交投入主要涉及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反恐、民主状况、人权价值观等。但随着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扩大,美国现在对非洲政策的重点就是遏制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但美国的实际资源投入与中非之间的密切关系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我认为是不及格的分数。

东南亚区域,东南亚各国的外交政策和对中美的倾向非常不同,所以很难形成一个紧密的团体。虽然美国一直试图拉拢东南亚国家,但实际投入的安全和经济资源都十分有限,距离其战略目标,即拉拢东南亚来对抗中国,仍相差甚远。总的来说,拜登任内没有恶化与该区域的外交关系,但进展非常小,是刚及格的分数。

南亚区域,尤其是拜登对于美印关系的推动,我认为可以打到六七十分。美印之间的合作相较以前有不少进展,例如在技术、情报和军事上的合作,以及各种首脑峰会和部长会议。但刚刚也提到,印度有独立自主的外交传统,尽管有向美国靠拢的趋势,但并不会完全听美国的话,因此离美国希望印度牵制中国的战略目标仍相当远。

东北亚区域,尤其是日韩方面,我觉得拜登政府做的比较好,七十分没有问题,但风险也比较大。目前来看美国有很大的收益,但如果造成地区局势恶化,后患也非常大。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近期与朝鲜的关系比较紧张,其实拜登政府对待朝鲜问题无能为力,只能维持现状,包括最近做出的对韩国实行核保护的承诺,但其实和特朗普政府一样,在直接解决朝核问题方面并没有特别进展。

中东区域,我觉得拜登政府比较失败的,零分甚至负分都可以。从美国国内来看,大家都想从中东脱身,但处理上确实非常困难。油价、沙伊建交、中国在中东影响力的扩大对美国来说都是损害。

主持人:有网友提问,美国国务院已正式邀请中国外长访问,中美关系是否会迈入新的阶段?中国外长又会在什么情况下接受访问?美国长期致力于拉小团体对中国经济进行围堵,在耶伦成功访华后,中美经济上是否会迎来合作潮?

付随鑫:我觉得中美关系进入新的阶段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现在中美结构性的矛盾还是很严重,中美关系的恶化也不是短期可修复的。

从美国的国内政治和外交战略来看,美国都会对中国越来越强硬,所以很难预见美国会有一个对华外交政策的大转变。但总体来说,拜登政府是在做两手准备。一方面,总体上还是对中国进行竞争与遏制,但另一方面不希望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造成经济方面太大的损失,拜登也不希望发生不利于他明年大选的事件。

所以在未来半年时间里,中美之间可能存在一个缓和的窗口。而如果我们的外长要访美的话,美国那边首先得做好铺垫,不能再搞各种恶化中美关系的动作。至于中美经济的合作潮,我觉得可能性也不大,无论是贸易、关税还是科技方面,美国对华经济政策基本上都没有明显改善的前景。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811A068ZO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