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对于欧美的航空工业而言,虽然不能用灾难来形容,但至少也可以视为狼狈不堪。 在2023年已经过去大半之后,原本计划在当年交付156架F-35战机的洛克希德·马丁表示,已经无法完成此项任务,将有超过80架的F-35将被推迟交付。其中不仅包括美国自己的F-35,也包括欧洲盟友等国的订单。洛马给出的解释,是因为用于“技术更新-3(TR-3)”的升级包研发被大大延迟。所以原定于2023年4月推出的升级版F-35,也被推迟到2023年12月或2024年4月才可能交付。 就在洛马的F-35被延迟交付之时,法国达索的“阵风”战机也在经受着同样的煎熬。根据外媒的报道,达索公司现在积压了约160架“阵风”战机的订单,其中大部分用于出口。洛马和达索的相同的遭遇,其实都是因为他们的“供应链问题持续恶化”造成的。 被称为联合战斗机的F-35,不仅有多国参与研发和投资,使用的零部件也多达30万个。所以有十多个国家的1900余家供应商为其提供保障。同样,法国的达索也号称建立起了较为可靠的全球供应链条。但是,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之后,西方国家开始对俄罗斯进行各种经济制裁和贸易禁运。随后美国又裹挟诸多盟友挑起了与中国的贸易战。 这两场同时进行的,原本旨在削弱和打击中俄的“经济战争”,结果反而让欧美的航空工业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首先西方失去了来自俄罗斯的铝、钛等原材料,导致机加工零件的短缺日益加剧。无法继续从中国采购芯片、合金部件,以及稀土等原材料,使得欧美航空工业原本已经极为脆弱的供应链进一步恶化。 洛马和达索延迟交付战机的问题,还只是所有供应链危机的“冰山一角”。在未来,单单因为供应链的问题,这些战机的生产和妥善率都将受到致命的影响。以F-35战机为例,每生产一架F-35需要417公斤稀土,而目前全球85%以上的稀土产品是由中国提供的。一旦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管制,那么洛马的生产线很可能会变成一堆废铜烂铁。同样,法国60%以上的铝制材料都来自俄罗斯,对于前机身主要是常规铝合金的“阵风”而言,没有俄罗斯的原料将根本无法开工生产。而正是这些看似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原材料,卡住了这些技大国航空产业的“脖子”。否则也不会导致F-35系列战机的产量连续三年无法达到预期的计划,更不会导致160余架“阵风”战机订单被积压而无法量产。 如果说战机的产能还是未来才需要考虑的问题,那么现有战机能否继续保持作战能力就是更为严重的危机。根据美国政府高级问责局(GAO)公布的调查报告,从2018年5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美国全球的库房内有超过8500万美元的零部件不翼而飞。除此之外,还有19000个零部件属于多余、过时或无法使用的。虽然这些零部件大部分属于轮胎、起落架、螺钉等等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但是缺口数额高达100万件,足以让正在运行的900余架F-35战机感到“威胁”。即便是一个螺丝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这型价值近1亿美元隐身战机失去作战能力或者机毁人亡。2015年时,当F-35与F-16进行缠斗演练时,就是因为发动机出现故障,使得F-35成为了此次“狗斗”失败者。 其实美国也好,西方也罢并非没想过寻找新的供应商来取代中俄,但是成本太高。以2022年,美国拒收含有中国合金的F-35战机为例,美国国防部最后之所以选择妥协,被迫授予了中国产合金所谓的“特别豁免权”,是因为想要把这些中国生产的零部件剔除,需要花费1080万美元,并需要至少25000个工时。 即便如此,在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霍尼韦尔都没找到新的供应商。而比这个合金部件更为恐怖的是,美国和西方人人根本搞不懂,在他们的战机上到底使用了多少来自中俄的零部件。比如诺斯罗普生产的某型雷达上就发现了来自中国的合金部件,价格仅为2美元;F-16的弹射座椅“有多达10个假冒以及有缺陷的晶体管和半导体芯片”,其中很多来自中国;五角大楼的数据中心、中央情报局操作的无人机以及海军舰艇的机载网络系统中,都可以找到来自中国的“芯片”。 想要在短时间里寻找大量供应商,取代来自中俄的产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除了需要面对资金成本,时间成本之外,更要面临诸多的生产风险。在GAO的另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五角大楼所采购某款零部件中有44%的无法与战机兼容。其中原因,或许与更换了新的供应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不同的供应商,生产工艺和水平不同,导致零部件的质量出现巨大差别。零部件的短缺和质量问题导致了F-35 飞机在2018年5月至11月期间,30%的时间无法进行飞行。当然这还不是最坏的结果,因为在2019年之前,F-35战机的妥善率仅为52%,拥有完全作战能力的更是只有27%。 西方世界在零部件管理方面出现如此混乱的局面,其实与上世纪90年代科技供应链全球化、西方民用高科技制造业衰退,西方各国军费缩减有关,使这得他们不得不将大量的低成本零部件外包给海外承包商。而在这次浪潮中,则是全球工业和高科技产品向东亚转移的结构性变化。于是西方航工产业的一级或二级供应商,在寻找三级、四级供应商时,不得不将供应链向东亚尤其是中国延展。虽然,这些供应链已经涉及到了美国国防工业的机密,但已是五角大楼监管力所不能及之处。于是来自中国质优价廉的产品,几乎“渗透”到了美国军工的产品的美国一个角落。 如今,即便西方和美国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彻底放弃中俄的原材料和中国的零部件,或许还有理论上希望,但也仅是理论上的希望。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811A06GNX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