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通了电话。这次通话很关键,王毅外长向博雷利发出了邀请,欢迎他率团访华,为未来的中欧领导人会晤、高层经贸对话做好铺垫。 中方发出邀请,算是送给傅雷利一粒定心丸。今年4月,博雷利首次提出访华,因为确认新冠遭到取消。7月初,傅雷利再度提出访华,中方没有同意。原因就是欧盟既想追随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一唱一和,对中国搞“去风险化”,又宣称要跟中方进行合作,不限制对华贸易。两边的好处都想占,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在此背景下,咱们肯定不能同意博雷利的访华请求。既然没想清楚,不妨让对方先冷静一下。 作为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的博雷利,为啥要坚持访华呢?不来不行呀,2022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近4000亿欧元,在两年内增加了一倍。作为欧盟经济发动机的德国,今年一季度,对华贸易同比下降10.5%,只有647亿欧元。一边“去风险化”,赚不到应赚的钱,一边还得花高价进口能源,欧盟的日子不好过,博雷利必须寻求打开中国的市场。 欧盟跟美国不同,它的经济支柱仍然是制造业,美国更擅长金融服务业。制造业对社会稳定、市场环境的依赖性更强,人才储备、物流运输、水电供应,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内容。金融服务业呢,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基金经理们天天跟一串串数字打着交道,外面风吹草动也好,刮风下雨也罢,只要金融资讯保持畅通,交易就不会中断。 过去的欧盟,一是依靠俄罗斯便利、廉价的能源供应,占据着成本优势,二是结合自家在汽车、航天、化工、医药等领域的积累,占据着技术优势,三是保持战略自主、愿意同中国互利共赢,占据着市场优势。三大优势相互结合,在过去的20年内,欧盟经济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现在的欧盟,跟美国命不同,却陪着美国一起“得病”。在北约的成员国里,除了美国、加拿大之外,大部分都是欧盟的成员国。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断东扩、持续拱火,导致了俄乌冲突的爆发,切断了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自家的用电、供暖都受到了影响,还得跟着美国陪跑,接受乌克兰难民,截止7月初,欧盟对乌的援助金额已经达到720亿欧元。 明眼人一看,这不是死循环嘛?俄乌冲突越持续、欧洲局势越动荡、民众日子越不好过、对外输血越不能停,不然就要前功尽弃。就像一个在沼泽中挣扎的人,每一次动作,就是向死亡靠近一步。 面对欧盟的困境,作为带头大哥的美国,会给予同情或扶持嘛?恰恰相反,2022年8月,美国通过了《通胀削减法案》,打着“降碳”、“减污”的幌子,出台高额的补贴和退税政策,吸引大批企业前往美国投资,降低美国的失业率。“美国制造”能否回归是一回事,先把你的资本、企业弄过来再说。即使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都跑到华盛顿,反复劝说、申诉,拜登总统也只是应付了事,根本无力扭转欧盟被美国收割的命运。 欧盟不是铁了心要跟随美国一起制裁俄罗斯嘛?形势所迫,欧洲企业只好撤离俄罗斯市场。留下的空白,自然会有人填补,因为世界上还有140多个国家反对制裁,至少保持着中立,俄罗斯欢迎他们前来投资兴业、洽谈合作。 近年来,中国的“高精尖”技术持续突破,航空航天、生命科学、军工制造、新能源技术等领域,不断传来好消息。作为传统车企的代表,大众汽车甚至要跟中国电动车企进行合作,利用中国的框架协议,向市场推出大众品牌的电动汽车。时代不同了,过去在全球畅销的欧洲产品,现在也卖不动了,欧盟的苦日子要来了。 在7月份的东盟外长会议期间,王毅外长应约会见了博雷利。这次,傅雷利想清楚了,他再次表示,欧盟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无意阻碍中国的发展。既然想清楚了,那就不妨见面、谈一谈。在中美关系的现阶段,欧盟作为世界重要的一级,当然需要尽量争取,至少也要保持求同存异。如果有人跳出来找事,那么我们仍然可以如法炮制,先冷处理,等头脑清醒了再谈。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809A0390X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