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美国推动“仁爱礁事件”,中国呼吁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 近日,中国海洋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孙健翔指出,美国是“仁爱礁事件”的幕后推手,是危害地区和平的最大因素。用事实说话,第一,美国这些年以来,一直以“航行自由”为借口,非法闯入中国领海,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第二,“仁爱礁事件”是美国“三海联动”战略的一部分,即在东海方向,加强美日同盟,牵制中国的军事力量;在南海方向,美国拉拢周边国家,以遏制中国的崛起;在台海地区,美国对台军售甚至是直接军援,以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第三,今年3月,菲律宾又为美国新增了4个军事基地,其中一个距离中国台湾仅有400公里。孙健翔对此总结说,美国旨在利用这三个海域,加强与菲律宾、澳大利亚、越南等国家的合作,形成对抗中国崛起的“朋友圈”,削弱中国在这些海域的权益和影响力。 这些国家试图对抗中国,也都是有据可查的,菲律宾对应着仁爱礁事件;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则对应着“护身军刀2023”军事演习,这场演习在今年七月末开始,八月初结束;越南和美国的关系也有升温趋势,据路透社报道,8月8日,拜登表示将很快访问越南。其实可以看出,美国没什么新意,“三海联动”战略不过是岛链战略的延伸。孙健翔认为,美国炒作南海问题,无非是想使得美军的力量介入南海,以达到在武力层面遏制中国的目的。然而,美国的借口是站不住脚的,这又让人想起了那个经典笑话,总拿《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说事儿的国家根本就不是缔约国,况且,中国从来没有违反过海洋公约。 与美国不同,中国一直是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的维护者和缔造者。8月12日,中国外长在访问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期间,就南海问题阐明了中国立场。呼吁周边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抵制美国等势力的破坏,加快关于“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对于仁爱礁等相关问题,中国愿意通过对话等方式解决分歧,珍惜中菲的双边关系,恪守以往达成的共识。 事实上,根据中国官方发布的一系列文件,可以看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是一以贯之的。2022年3月,中国外交部针对美国国务院发布的《海洋界限》第150号报告做出回应,即《中国致力于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与秩序》,该文件指出,美国的报告充斥着法理谬误,其目的无非是挑拨离间,激化南海争端,破坏地区稳定。中国坚决维护国际法之下的国际秩序,而不是美国规定的国际秩序,在此呼吁美国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停止破坏中国和东盟国家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努力。 2022年7月,中国官方媒体发表了一篇名为《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望海楼)》的文章,文章内容正如标题一样,中国呼吁周边国家将南海打造成充满和平和友谊的地区。2022年11月,中国官方媒体同样发表了一篇《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是地区国家共同愿望(钟声)》的文章,它指出,美国是南海争端的幕后推手,是威胁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因素。呼吁东盟国家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拿出智慧,保持耐心,把南海打造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2023年1月,中国南海研究院创始院长吴士存写了一篇文章,即《2023年,南海形势怎么看?中国应该怎么办?》。吴士存认为,美国是“仁爱礁事件”的黑手,建议中国坚持直接同有关当事国谈判协商解决争议,与东盟国家加强对话合作,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可以看出,中国从来没有做过仗势欺人的事,也没有违背过和平外交的基本政策。近日,有一个美国退役的少将在电视台直接表明,美国目前的基本对华战略是舆论战,通过污名化中国,宣传“中国威胁论”,忽悠世界其他各国共同抵制中国的崛起。然而,事实胜于雄辩,一方面,中国从来没有欺负过弱小的国家,恰恰相反,中国只会帮助他们。另一方面,客观来说,美国与中国的脱钩都不太可能做到,更别说周边这些依赖中国的弱小国家。 关于美国要和中国脱钩的问题,最近《经济学人》的一篇题为《拜登的经济战略不起作用》指出,脱钩论“很傻很天真”,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没有改变。例如,美国确实不直接进口中国的汽车零件,而是选择从墨西哥等国家进口,有趣的是,中国对墨西哥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在过去的五年中翻了一番。因此,供应链已经变得更加复杂,贸易变得更加昂贵,但是中国的主导地位没有衰弱。 综上所述,美国近年来的一系列动作,都是基于对中国崛起的恐惧。然而,中国不会向西方国家屈服,也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关于仁爱礁问题,正如中国领导人所说,“我们要共同建设一个亚洲命运共同体”,只有亚洲人自己才能解决亚洲问题,只有亚洲人自己才能维护亚洲和平。南海问题不需要,也不允许美国政府的插足。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814A05P7K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