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一战成名后,中苏关系快速升温,大量苏联先进军事装备进入中国,使原本羸弱的中国军工,通过生产许可和逆向工程,实现了军事大跨越。其中,冲锋枪作为二战开始广泛装备的火力装备,自然也在其中。从仿制名枪波波沙,到基于苏联PPS-43冲锋枪,推出54式冲锋枪,国产冲锋枪在短短几年内,便实现了从无到有。但随着60年代中苏关系的渐行渐远,国产冲锋枪失去可以模仿的对象,接下来,就只能靠自己了。 1961年,美国正式介入越南战争,本来正逐渐侧重野战,更注重突击步枪发展的解放军,开始审视越南的作战环境。越南以山地丛林为主,遮蔽物多,近距离遭遇战是常态,冲锋枪的地位大大提升。与此同时,肯尼迪政府还提出特种作战概念,冲锋枪便于携带,火力猛的特性,又凸显出来。所以,在54式冲锋枪服役多年后,解放军很快就瞄准特种作战,还有越南环境,开发新冲锋枪。首先,根据侦察兵的迫切需求,中国军工先于1961至1964年间,开发了64式微声冲锋枪。 64式微声冲锋枪作为中国首款自研冲锋枪,性能相当出色,被称为“三无”,即无声,无烟,无焰。但是,该枪也存在结构复杂,可靠性低,维护困难,以及整枪过重等问题,小规模配发尖兵还可以,批量装备显然很难满足解放军需求。因此,在64式微冲定型的次年,国内研究所又开始研究名为“丛林冲锋枪”的新装备,但由于负责枪械研究的研究院条件艰苦,缺乏足够的有经验人员,“丛林冲锋枪”的研制,可谓是走走停停。直到5年后的1970年,解放军才直接下场,将“丛林冲锋枪”项目,转交给能力更强的第208研究所。 208研究所接手后,将该项目正式命名为“7.62毫米轻型冲锋枪”,定位侦察兵,炮兵,通信兵和空降兵等兵种使用。新枪于第二年亮相,但是和64微冲一样,新冲锋枪一上国家靶场,就暴露出质量和可靠性问题。随后,新枪被频繁重新送回打磨改进长达7年之久,直到1978年第四次大测试,新枪才获得军方认可。次年,该枪终于获得正式定型,被命名为79式7.62毫米轻型冲锋枪。 纵向对比64式微冲,预研5年,打磨8年的79式冲锋枪,自然是不负众望。79式冲锋枪仅重1.75千克,相当于64式的一半,1000发/分的射速,200米的射程,20发的弹夹,用于特殊作战任务,也是绰绰有余。而且,79式虽然采取传统的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回转式闭锁,但整体结构却十分紧凑,非常易于携带。 同时,79式冲锋枪还采取了许多奇妙的设计,用于提升可靠性和性能。例如,该枪所配备的51式手枪弹,质量参差不齐,导致79式早期测试时,很容易卡壳。而中国通过落实“抱得紧、抛有力、路线对”,79式易卡壳,抛壳难的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 还有,79式由于制造工艺粗糙,早期测试时精度也很感人,中国军工通过对枪托进行改进,使得79式冲锋枪在抵肩射击时的精度,也有大幅提升。而从1979年定型以来,短短十年里,便生产了20多万支。1979对越自卫反击战,刚刚开始小批量生产的79式冲锋枪,小规模投入部队使用。 由于战事急促,79式冲锋枪起初只用于侦查巡逻,并未能获得更多展示的机会。但由于越南贼心不死,持续挑起事端,79式冲锋枪终于获得一展身手的机会,在后续的一系列战斗中,79式冲锋枪凭借着射速快,精度高,便于携带等优点,在越南主场,打了许多越军措手不及。 还有压制力出色,79式冲锋枪一直都有MG3迷你版的称号。不过,过高的射速也导致79式冲锋枪的火力持续性,有所不足。毕竟,20发的弹夹一按扳机,顷刻之间就能打完。不过,得益于79式冲锋枪自重较轻,射手能够携带更多弹药,某种程度,也弥补了79式弹药消耗太快的缺点。目前,79式及其改进型号,正广泛活跃在世界各地,尤其是解放军军警部门,该枪的各种套件魔改,已经快让军迷认不出了,在可预见的未来,79式冲锋枪可能还将发光发热至少20年。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1004A01617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