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国军事实力不断增强,但核潜艇仍然是隐蔽性极强的攻击利器。美国航母、战机、核潜艇频繁现身中国周边海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这种情况下,中国科学家正在开发“潜艇杀手”,拿捏住了美国的七寸。 前言:在全球战略核潜艇竞赛中,美国凭借起步早、技术领先等多重优势居于领先地位。美军也一直将核潜艇力量视为对抗解放军的非对称优势。 对于如何应对美国核潜艇,中国也一直在努力。一方面,发展使用泵推技术的新一代攻击核潜艇,打造无人潜航器、装备先进的反潜巡逻机,建立完善的反潜体系。另一方面,中国科学家也在不断探究发展对核潜艇的探测技术。能发现,能拦截,那万一真要硬碰硬,解放军又该如何应对呢?这不,科学家研究了“潜艇杀手”,在降低美国优势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中国科学家研制新型“潜艇杀手”,威力强大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威力强大的新利器。一旦研制成功,潜入南海的美国核潜艇将面临极大的威胁。 一些科学家曾利用计算机模拟了一场针对核潜艇的打击。画面中,一艘核潜艇正在海底巡航,这时声呐周围出现了一枚鱼雷,几分钟后,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鱼雷开始逼近核潜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鱼雷现身,在距离中国海岸线还有数百公里的地方,核潜艇遇到了巨大威胁,在密密麻麻的鱼雷包围下难以脱身。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模拟打击中,除了鱼雷,还使用了一种新型武器,那就是火箭发射器,能够从远距离定位并摧毁目标。火箭炮系统可以连续发射多枚炮弹,覆盖大片区域,还能使用制导弹药精准击中目标。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有了一种新想法,通过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结合,火箭发射器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对距离海岸线200公里的目标进行打击。 2.核潜艇在海底寂静无声,解放军依然有办法谈到核潜艇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静音,这种特性可以使敌方难以察觉,从而对目标发起突然袭击,导弹防御系统也反应不过来。为了预防这一点,解放军建立了极其庞大的海底监听网络,与此同时,科研人员还研制出了另一种方式,不仅可以锁定核潜艇的方位,还能推测其行进方向。 科研人员发现,核潜艇快速前进时,会在尾部出现低压空间,海水无法迅速填补“空缺”,这时就会形成气泡,就是这一串气泡暴露了潜艇的行踪。 一旦行踪被暴露,核潜艇就难以发动突袭,这种时候就该被偷袭方出手了。按照中国科学家的设想,发现核潜艇踪迹后,待命的火箭发射器立即发射,此时携带智能鱼雷的无人机与火箭助推器分离,无人机继续探测潜艇行踪,同时将鱼雷投入水中,双方保持紧密联系,鱼雷先发现目标后能直接进行打击,无人机先发现则可以规划接下来的拦截路线。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设想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科研人员正在不断完善相关技术,在模型中一次次演练。相信在经过多次模拟后,这种打击方式终将会成为现实。 3.核潜艇成制胜关键?实际上本身问题可不少多年来,解放军不断增强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应对可能到来的威胁,保卫自身权益。但仍然有一些美国智库,将美国核潜艇视为削弱中国上述能力的关键。 在美军进行的多次兵棋推演中都显示,潜艇会对中国造成沉重打击,即便美国空军和水面舰艇损失惨重,但还是夺得了最后的胜利。这种结果的出现,或许只是美国的一厢情愿罢了。 先不说中国在探测和压制核潜艇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美国核潜艇本身问题也不小。美媒透露称,2022年,美国只有9.3%的攻击潜艇处于前沿海域的可作战状态,这表明美国平均部署的核潜艇只有7艘,其中一部分还要用来应对俄罗斯,剩下的几艘用来应对中国结果可想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核力量建设方面一直谋求绝对的数量和质量优势,在全球多地耀武扬威,导致许多核潜艇一直处于维修、保养中,整体的状态也不好,可供部署的核潜艇更是少之又少。尽管唱衰声不断,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不管什么时候,绝对的实力才是安身立命的基础,只有足够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美国核潜艇出现的问题或许能为我国提供更多经验,避免出现相似的问题。 4.中国反潜体系逐渐完善,美国优势进一步减弱面对美国核潜艇带来的威胁,解放军多年来也在不断完善反潜体系,各种新式装备层出不穷。以“中华神盾”为核心的各种新型雷达系统,再加上海红旗-9B、海红旗-16、海红旗-10和“万发炮”,共同构建了远程、中程、近程防御体系,能够从容应对各种来袭目标。 与此同时,中国近年来还拥有了移动式水下传感技术和主动式声呐技术,能够让反潜无人机、潜艇和驱逐舰发射传感器坐标,以此来判断目标位置,还建立了一套水下侦察传感网络,实现全方位的侦察和监控系统,真正做到让美国核潜艇无处遁形。 此外,中国正在构建水下无人反潜作战网络,从海外防务展上展示的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潜艇,再到计划构建的实现水下通信的6G网络,中国在该领域不断创新,美国核潜艇的优势正在进一步减弱。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今的中国海军已经今非昔比,能够从容应对外部挑战,任何恶意挑衅,最终只能自讨苦吃。 结语:关于中国探测压制美国核潜艇的方式,大家还有什么了解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和故事。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1108A054FN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