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巴以冲突中,以色列的表现,或许会让观者产生了下面两个疑惑: 1.跟以前的那几代以色列国防军相比,如今的以军似乎不那么能打仗了? 2.面对一次中等规模的袭击,以色列政府居然开搞起了举国动员的总体战。 要知道,前几次以色列进行全国总动员,几乎都是为了应对阿拉伯联军的集体围攻;而这次以色列仅仅是遭遇了袭击,直接和它交战的对手,只有哈马斯一个,规模也就两万多人。以色列竟然在18万常备军基础上,紧急动员了36万预备役,凑成了50多万大军。 这番操作,令人费解。 不过,你换个角度再看,以色列最近打的一场大战,还是老早前的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这以后,四十多年过去了,以军几乎都没怎么得到真正的正面战场试炼,仅有的几次战役,表现的都不算好。 像这次遭遇袭后,穿着裤衩被打死的国防军士兵、抓走后只会嘤嘤哭的女兵,都很打以色列政府的脸。 原本,最早前的以军精锐部队里面,有一部分是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苏军老兵,这群人能从苏德战场那种地狱模式中活下来,再加上美国的援助,他们亲自培训出来的以军能打胜仗,真的不很意外。 而如今的以军,跟之前移民一二三代不同,基本没有经过严酷的战争筛选,战斗意志和战斗技能都不比前辈。特别是那些被紧急动员出来的预备役,他们组成的作战单位,很多都是充数的“架子部队”。 显然,这样大量拉来充数的“架子部队”,“注水国防军”,严重拉低了以军的专业化、合成化水平。 这方面咱们不多解释了,大家就回忆一下自己高考前后做题能力的变化...更何况,找一群离开军营有段时间的老百姓,拉他们马上去前线跟从小就被灌输“圣战”理念,完全不怕死的哈马斯去硬刚。 而且,这么着急,如此大规模的动员,以色列的后勤,已经明显吃不消了。 原本供给十几万人的后勤配置,你突然让它一下子供应另外36万部队的弹药、物资补给? 毕竟,这个世界是讲物理规律的,以色列的上帝来了也得遵守这个规律。 现实情况也确实相当尴尬,以军紧急动员出了30多万人,但库存却只有7万支枪和300多万发子弹。 平均下来四个人都分不到一杆枪,一个人只能得到十发子弹。 另外,还要再考虑安排这群被突然拉来的男女壮丁们的“穿衣吃饭”问题.... 结果,为了“自救”,以色列民间干脆在社交平台WhatsApp上建立了专门的群组,为有需要的人与当地的捐助者和物资进行匹配。 很明显,这样为了动员而进行的无序扩编,会大大稀释掉部队的战斗力,降低以军的整体素质。 原本,以色列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其经济政策都是接近欧洲左翼的,建立了大量的基布兹集体农庄和国有企业,这让战士们在物资上很有保障,上前线也更有动力,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进而保证了全民兵役制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和最理想的效果。 而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以色列的内部经济政策逐渐向美国华尔街犹太人的做派靠拢,私有化程度越来越深,贫富差距拉大,某种程度上,以政府把基层官兵也当成了压榨对象,不太再关注他们的福利。 这导致,不管是常备军还是动员出的预备役,他们的训练水平和作战意志都远不比从前。 据一些媒体揭露,以色列陆军士兵的月薪平均是2400谢克尔,折合人民币4319元。上前线的多些,能拿到3000多谢克尔。但以色列的物价极高,一瓶碳酸饮料就13要谢克尔。 为了200来瓶饮料,和三个战友共用一把枪,枪里就10发子弹,以军就真的愿意去和早就做好同归于尽准备的哈马斯拼命吗? 开进加沙抢隔壁老乡的财物?他们比你还穷。 这样的结果就是,浩浩荡荡的以色列大军,一直有点磨洋工的意思,紧急动员出来的那30多万人,大部分都在后方消耗预算,根本上不了前线。 而且,这么一大群人,光坐那不动,管他们一天三顿饭,每天的花销可能都过亿了。 此外,以色列虽然有950多万人口,但他的国防动员基数,却并不是950万。 以色列其实也是个多民族国家。它那个全民义务兵役制和国防动员体系,只适用于主体民族犹太人(世俗派)和阿拉伯公民中德鲁兹人男性。 因此,这950多万以色列籍的人口中,还得扣掉除了德鲁兹人以外的近200万阿拉伯人和120万极端正统派犹太人(不工作也不纳税,人口出生率还超高)以及其他民族人口(主要是亚美尼亚人和切尔克斯人),还有那些身体状况不适合兵役的公民,剩下可供动员的人口基数,大致上也就600来万。 这样的情形下,18万常备军+36万动员出来的预备役,以色列的国计民生不要了吗?后方不生产不管理了吗? 而更让旁人想不通的是,那些以色列高层领导们,随便琢磨一下,也应该能料到,这般仓促动员出来的30多万预备役,围攻只有三百多平方公里加沙城(还不如咱们的一个小县城的规模),更多的,就是空费粮饷。 为了两万多人的哈马斯,紧急凑出总共50多万的以色列大军,真的值当吗? 而且,地球人都能看到,以色列虽然大兵压境加沙,却很难打击到真凶——人家哈马斯都混于民间,藏起武器就是老百姓,哈马斯的高层们更是早就通过地道转移到了国外了。难不成以色列要去炸卡塔尔吗? 典型的就是,即便以色列已经掌握了哈马斯在加沙地的下指挥中心的位置和详细布局,但却依旧拿它没办法——因为这个指挥中心被刻意修在了Shifa医院的正下方! 因此,以色列真正需要的,是能打巷战和地道战的精锐军人,专业的情报人员,不应该是光走量的“注水部队”。 很可能,内塔尼亚胡政府之所以为了几万人的哈马斯就搞了全国总动员,一部分原因,就是要通过动员,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引导他们把对政府失职的怒火发泄到加沙人身上。 只要战争轰轰烈烈的打起来,民众们就没精力去认真追究之前的事情了。 这么看,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以色列举国动员出的这36万预备役,不仅是军事行为,更像是个政治表演。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1030A0ANVH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