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台湾防务部门公布了第一艘命名为“海鲲号”的潜艇,不过“海鲲号”下水仪式不沾水引发岛内热议。有观察指出,不下水原因或是围壳焊接技术不到位,下去了或许就浮不上来。从凹凸不平的围壳外壳来看,您有何观察?如果连表面都焊不好,那么台湾所谓“自造潜艇”的压力壳是否更难完成? 时事评论员 杜文龙:从岛内发布的高清照片来看,“海鲲号”表面的确是坑坑洼洼,而且在玻璃以及螺钉的连接方面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瑕疵,很难想象这是正规军工厂制造出的潜艇,作坊制造的痕迹非常明显。 潜艇是一种在水下工作的平台,而且工作在大潜深等极端环境下。如果外壳都如此粗糙,内壳的焊接有可能更加令人担忧。如果在水下高压环境下,一旦出现意外,很有可能就会艇毁人亡。所以难怪这次不沾水的下水,保密措施非常严密,禁止携带手机,禁止携带各种摄录器材,这都说明目前该潜艇的下水到底是真下水还是假下水,在工艺上能否满足水下航行的需要等,都要画一个比较大的问号。 如果在如此大的隐患之下,“海鲲号”仍潜入水中,那么问题巨大,也说明台当局为了“以武谋独”,根本不把台湾海军官兵的性命当回事。 直新闻:有岛内民意代表就指出,内部电池、桅杆等部件都未装完,民进党为了“政治下水”急着封壳,未来可能要在舰艇内部完成后续组装,而这将带来更大挑战及危险,您如何看? 时事评论员 杜文龙:的确,这次从主要部件来看,潜艇组件还极度短缺。像水下静音航行的AIP电池就没有安装,另外,指挥塔围壳周边的各种光电桅杆也没有安装,说明今后的舾装过程时间会特别漫长。现在的“下水”只是抢了个头彩,要想按规定时间真的下水,形成实际作战能力,目前来看,路还非常长。 另外,这些核心设备什么时候能运达,能不能满足水下作战基本需要,目前也要打个问号。如果通过东拼西凑,把不同国家地区的装备运到台湾进行所谓的组装,要想形成作战能力,形成技术上的相对兼容,难度极大。 直新闻:根据您对这艘原型艇的观察,以及台湾方面为了这艘艇而东拼西凑不同国家厂商的技术、设备,您对于这型潜艇最终能形成的作战能力有何判断?能达到民进党当局“以武谋独”“以武拒统”的幻想吗? 时事评论员 杜文龙:这条艇,台湾当局给的名称叫“海鲲”,在《逍遥游》中有这样的描述,“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说明台当局对这条艇给予了很高的希望,但目前来看,这条艇几乎是大杂烩,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组成了一个混合结构,要想形成作战能力,要想形成强大的威慑水平,目前看基本不具备条件。 从台湾当局设计来看,是有什么用什么,能拿到什么就用什么,因为台湾在很多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并没有积累,比如水下指挥系统、水下的作战系统以及在潜艇耐压壳等很多方面都极度缺乏经验和积累,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进行所谓的组装,如果从外形去分析,有点像韩国的潜艇,跟日本的潜艇在某种程度上也相似。如果美国再提供一些粗制滥造的指挥设施,有可能这艘艇在水下可以勉强航行,但要想形成强大的作战能力,现在看为时尚早。 直新闻:台军“自造潜艇”项目负责人近日曾扬言,未来台军打造潜艇部队的目的,就是要将解放军拒止在所谓“第一岛链”内,国防部回应称这是“痴人说梦”。对于这种异想天开的作战想定,您有何观察? 时事评论员 杜文龙:台当局正在发展水下作战能力,试图通过水下屏障阻止解放军在“岛链”之间的迂回作战行动,但目前看,首先是潜艇数量有限,如果加上这艘“海鲲”,之前还有“海龙”“海虎”,一共是三条艇,要想在水下形成防线,形成绵密的作战能力不太可能。 其次,从综合作战能力来分析的话,它的实际水平跟真实作战能力和现在理论参数有重大的区别。 目前,解放军强大的潜艇作战部队,以及水面、水下、空中相组合的反潜作战网络,已经把台湾潜艇透明化,无论这几条艇在哪个地区航行,在哪个地区作战,都会处于解放军严密侦察监视范围之内。如果发动各种打击行动,可以让三条艇在短时间内丧失作战能力。所以台当局想凭借几条艇封锁解放军在“岛链”之间的各种作战行动,简直是痴人妄想。 作者丨杜文龙,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时事评论员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1002A06TY4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