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挪死人挪活,这句中国的老话乌克兰人应该是不知道的,不过其中的道理应该都明白:当一件事在某个地点做不成的时候,也许换个地点是个不错的办法。最近,反攻近百日战果寥寥的乌军开始动脑子了,应该是琢磨着既然扎波罗热和北顿涅茨克都推着太费劲,不如换个地方,也许俄军在另外一些地方的防御没那么严密,更有得手的可能。 严格来说,乌军在扎波罗热和北顿涅茨克也不是真的打不动,主要是代价太大,罗博季涅确实打下来了,可俄军依然占据了地形优势,乌军几乎没有发展战果的可能;在巴赫穆特倒是稍好一些,南部的克里希夫卡已基本握在乌军手里,但向东几公里外就是俄军重兵集团,兵力和火力优势足以让乌军绝望。 在这样的情况下,乌军将视线转移到了大诺沃西尔卡以南,旧马约尔斯克和乌罗扎因一带。其实这个方向是乌军在夏初发动反攻以来,最先取得明显进展的战场,但8月中上旬乌军攻克乌罗扎因后,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竟然没有向南取得任何突破。 但从公开消息来看,乌军其实一直在向乌罗扎因以南的扎维特内巴赞尼亚进攻,同时还向东部的新顿涅茨克和新马约尔斯克、西部的普里尤特涅发动试探性进攻,只是规模都不大,所以一开始并不引人注目。但最近一段时间,乌克兰军队突然在新顿涅茨克和新马约尔斯克,向俄军四个旅的侧翼发动猛烈攻势,意图从俄军侧翼的防御空档穿插到俄军防御部队的后方,从而一举包围俄军4个旅。为了防止主力遭到乌军何为,俄军5000多人连夜撤离交火线,向扎波罗热南部快速机动。 在南线和东线都渐渐陷入僵局之时,北约和乌军总参谋部又盯上了这里。原因也不难理解,大诺沃西尔卡直通马里乌波尔,如果有可能,这里也是可以破局的“眼”,只不过攻击距离比起罗博季涅到梅利托波尔远了一些,所以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可是话说回来,重视不重视是一回事,能不能打下来就是另一回事了。 部署在这个旧马约尔斯克的乌军不像罗博季涅和巴赫穆特都是精锐部队,正面是第35和36海步旅对阵俄军第60旅和第5近卫坦克旅,第1坦克旅和第31机步旅在普里尤特涅,与俄军136摩步旅和第336海步旅作战,第37海步旅和第4坦克旅在新顿涅茨克,与俄军第40海步旅对峙。 另外,在更东一些的新马约尔斯克,乌军第38海步旅与俄军第37近卫摩步旅有小规模交火,曾短暂攻入村内,但被俄军炮火逼退。 从这个兵力部署也看得出来,乌军基本没有兵力优势,火力也差得远,给俄军造成压力不难,但要说打下扎维特内巴赞尼亚,还有更南边的斯塔罗姆利尼夫卡,难度就大了。而且还有一个比较致命的问题,不知道北约和乌军总参谋部有没有注意到,那就是这个地方其实是俄军嵌入乌军战线的突出部,乌军一开始正面进攻旧马约尔斯克,就已经上套了。 旧马约尔斯克和乌罗扎因是河谷地形,本身就不太容易防守,俄军在这里阻击乌军不短的时间才撤退,成功将乌军吸引到了这里,而不是侧面的新顿涅茨克和普里尤特涅。结果就是等到乌军推不动扎维特内巴赞尼亚后,才意识到他们真正应该攻打的目标在侧翼,那里才是有可能突破俄军防线的方向。 新顿涅茨克和普里尤特涅相比,还是前者的价值更大一些,因为新顿涅茨克向东就是弗勒达,如果能在新顿涅茨克,或者乌军已经发起试探性进攻的舍普琴科取得突破,有机会一石二鸟,同时击破俄军在这两个方向的左翼和右翼。 当然,乌军总参谋部本着“我全都要”的习惯,在这些方向全部部署了部队,不断发起规模有限但同样惨烈的进攻,结果也是显而易见,那就是没有取得突破。至今,乌军第36和36海步旅依然困在乌罗扎因一带,普里尤特涅和新顿涅茨克也没有见到有效的进展,但乌军显然不会坐以待毙,例如第38海步旅就是刚调来不久的部队,如果确定要在这里发起新的进攻,乌军还会调更多部队来,虽然现在的部队也不少了,尤其是海军步兵旅。 需要指出的是,乌军的海军步兵和俄军的海军步兵可不是一码事,苏俄的海军步兵那是与空降兵齐名的精锐部队,进攻时的矛头,防御时的“救火队”。相比之下乌军的海军步兵就差多了,不但跟海军没什么关系,战斗力也很可疑,第38海步旅的前身是海军陆战队第503独立营,今年2月才正式扩编为旅,装备一般,战斗力只能靠士兵们的意志来支撑。 所以,乌军选择这个方向试图突破这不是问题,问题是乌军是否还有足够的兵力,在俄军同样重兵设防的地方实现进展。也许,得等到乌克兰拿到F-16,拿到M1“艾布拉姆斯”以后,才有一定的可能吧。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915A02BUE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