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入夏时期被乌克兰和西方国家大肆宣传的所谓“乌军于扎波罗热展开大反攻”,如今似乎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了。综合近期各方面消息来看,很显然,即便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西方国家先进武器,但乌克兰军队依旧没能在战场上取得什么像样的进展,人员和装备的损失情况更是远远超出外界预期。对此,俄总统普京于前不久断言道,“乌克兰的这轮大反攻已经失败”。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手握明显的战略优势,但俄军似乎并未积极地展开反击,甚至部分前沿阵地仍偶尔有失。莫不是普京政府对于当前的战果已经满足?还是说能大致抵挡住乌军的攻势,就已经是当前俄军的极限了吗?这恐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乌克兰武装部队的战法来看,其已经做出了些许的调整,这应该是因在之前的作战中损失太大而不得不有所改变。起先,乌军曾试图依托北约国家援助的各类机械化作战平台,尤其是“豹-2”主战坦克、M-2步兵战车和CV-90步兵战车等先进武器,以西方国家惯用的“装甲劈入战”形式,实现陆地战场的直接突破。然而,在俄军以密集的地雷区、炮火集中覆盖和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所构筑的防御体系面前,乌军碰了个头破血流,于是乌方不得不调整了进攻战术。 而在改变进攻战法后,乌方确实获得了某些积极效果。不难发现,近期的乌军愈发减少对装甲力量的集中运用,不再让大量坦克和装甲车去“硬冲”俄军地雷战,而是改用小股步兵部队分散渗透俄军防线。这种方法颇有几分二战时期旧日本陆军的风格,旧日本陆军曾在技术类装备明显逊于美军的情况下,屡屡以这种方式对美军构成威胁和袭扰。 当然了,此类战法依然难以从根本上避免雷区所带来的杀伤,但却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遭俄军炮火的集中打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不仅如此,借由北约国家提供的信息化优势,乌军在尽可能地减少遭俄军炮火覆盖的同时,还加大了对俄军炮兵阵地的反制。从俄罗斯国防部发布的情况来看,近段时间俄军坦克损失数量明显降低,这是防御作战中的正常现象。但与之相对,俄罗斯炮兵部队的损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不少牵引式火炮和自行火炮被乌军击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俄军的炮火支援能力。 我们知道,得益于冷战时期的海量库存,俄罗斯的弹药库仍可经受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消耗,但火炮这种技术类武器的损失,却没有那么容易就被弥补。随着部分火炮被击毁和火力支援效率的降低,俄军从部分前沿阵地向后撤离,乃至不急于发动反攻,就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正在逐步失去战场主动权,因为俄乌两军的伤亡交换比依然对俄方十分有利,故俄军当前“结硬寨,打呆仗”式的防御战和消耗战模式,依旧有着不低的效能。将战斗继续拖入寒冷的冬季,对俄方来说是个更合理的选择。 于是乎,手握战略主动权的俄军究竟会在何时发起反击呢?恐怕要等到今年冬季结束后才能见分晓。这个冬天将是考验俄乌双方资源储备的重要节点,包括有生力量和各类装备物资。从俄罗斯近段时间与部分东亚国家的积极互动,尤其是开展军事合作的趋势来看,普京政府发起反攻的时间节点,说不定会是明年年初的冬季末尾,届时俄乌两军的战线局势恐出现新的变化。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913A03SJB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