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体育新闻 查看内容

体谈 | 中国网球,10年之后会更加不得了

2024-4-3 12:16| 发布者:admin| 查看:97| 评论:0

摘要:撰文 | 于睿寅编辑 | 震震有辞“看见一只蝴蝶飞过废墟。”这是2022年8月的某一天,吴易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心灵感触,在许多关于他的采访中被引用。当时,吴易昺在美网晋级第二轮,成为公开赛年代第一位赢得大满贯

撰文 | 于睿寅

编辑 | 震震有辞

“看见一只蝴蝶飞过废墟。”这是2022年8月的某一天,吴易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心灵感触,在许多关于他的采访中被引用。当时,吴易昺在美网晋级第二轮,成为公开赛年代第一位赢得大满贯单打正赛胜利的中国大陆男选手。大概很少有人能料到,短短一年半之后,他所预言的“破茧成蝶”,成了中国网球新生代力量群像的真实写照。

2024年1月27日晚上,在李娜捧起澳网冠军奖杯整整10年后,潇洒而自信的郑钦文又一次让中国网球迷感觉,距离世界网球的王冠顶端如此之近。虽然最终0-2负于萨巴伦卡未能圆一个看似完美的结局,但这一晚所带来的期盼和荣耀,对于自2014年后蛰伏而又耕耘多年的中国网球人,已经足够宽慰。

也就在10年前的那个秋天,李娜激流勇退,郑洁转入仕途,张帅受困于伤病,出生于80年代的金花们奋力将中国网球托举到历史的制高点,可在郑钦文、朱琳、张之臻、吴易昺、商竣程这代人接过火炬之前,却陷入了一段不断的沉寂。可如今看来,这绝不是荒废的10年,而是中国网球人不动声色地蓄力、成长,直至突破、爆发的蝶变期。

除了他们之外,更年轻的“00后”亦在熠熠生辉——王欣瑜杀入美网16强,王曦雨赢得WTA巡回赛首冠,白卓璇仅用一年多时间便把世界排名从300左右提升到87位……吴易昺所描绘的废墟上的蝴蝶,从孤单到成群,振翅而起,穿越绝望的废墟。这景象,让人不必再担心间歇性断档、后继无人的尴尬,却可以更自信地崇敬下一个10年过后,中国网球将拥有怎样的未来?

走职业化培养,也要接受多样化发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比起足篮排、田径、游泳、乒羽等在国内部署历史久远、群众基础扎实的强势项目,网球虽然在国内也有1992万的人口受众(数字出自ITF发布的《2021年全球网球报告》),却仍难以被视作大众项目。究其原因,培养周期长、投入大、成材率低。应该是主要原因。

但这也不是网球一个项目独有的特点。按照科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的结论:“职业体育是过去300年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是按照产业规律、经济规律运转的。”那些自打落地国内,就和多数走体制内“体校路线”项目不同的市场化项目,走着以个人为团队、自负盈亏的“舶来品”式模式,俨然成了中产以上家庭让孩子走职业体育路线的又一条路径。 除了网球之外,我们最熟悉的一个成功案例,就是F1车手周冠宇。

当然,也不是完全不走“体校路线”,张之臻本人就是在上海的徐汇少体校(姚明亦出生身于此)接受的启蒙。但越往后打,越有拔尖的希望,便越明白“送出去”是唯一可能的成功路径。相较于传统竞技项目,网球需要教练团队给出个性化、针对性极强的培养模式,并与世界最前沿的体育科学、伤病管理技术接轨。李娜早年对于国内教练模式的形容,并不是吐槽,更像是无奈的现实:“没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没法进行沟通交流,他们不知道我需要提高改进什么。”

郑钦文、张之臻这一代人,他们在网球成长之路上,李娜几乎是唯一可以仰望的丰碑。2014年的澳网封后,对于中国网球是里程碑事件,对于刚拾起网球拍的娃娃们更是照行前路的光。等到2014年以后出生的这一代开始打球了,他们未见得知道潘斌、朱本强当年是多么优秀的本土前辈,但一定有人跟他们讲李娜的故事。更有种心理暗示始终在:你要取得李娜这样的成功,就得像她那样,请外国教练,去国外训练比赛。

李娜的湖北小老乡郑钦文正是如此。从2013年开始,她跟着李娜当年的外教卡洛斯·罗德里格斯在北京训练了四年,用他父亲郑建坪的话形容,就是“与国际接轨,目标明确,不走弯路”。从2019年起,郑钦文又聘用曾在ATP排名65位的西班牙选手佩雷·里巴,在巴塞罗那接受系统性训练,也迎来了火箭式飞跃的进步期——从WTA排名600名开外到前30,用了短短2年时间。

张之臻的“伯乐”名气更大一些。克罗地亚名将柳比西奇在2015年,张之臻才18岁时就看上了他,亲自担任经纪人,也给他配备了更多世界顶流的训练、比赛、医疗、康复资源。吴易昺有一个阿根廷教练、一个美国康复师作为核心团队,让他对于伤病的科学防范和管理也有了崭新认识。商毅的儿子商竣程,更是早在11岁时就赴美开始训练。

当然,花费也不是普通家庭能够轻易想象的,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来推断。因为“房贷梗”而时常自嘲的张之臻,据网友推算贷款月供3万元,总价近1000万的房子贷了600万元,按照产证面积146平米算单价大概是6.7万元/平(但人家是大复式),也的确印证了他自己所透露,位置在浦东很偏远靠近迪士尼的地方。虽然这未必是人家的唯一房产,但从自己还房贷这个细节,也足见张之臻绝不是为了走成功这条路,可以完全不计代价的“二代”。

家长送孩子学网球的比例,比起李娜夺冠的2014年,是多了不止一点点。据郑洁透露,十年前她刚开始做“郑洁杯”时,全国各地参赛的青少年选手很少,但现在U10和U12组别的报名名额,基本几秒内就会被抢光。在过去一年,除了10站职业巡回赛,国内还举办了7站ATP挑战赛,11站ITF男子巡回赛和14站女子巡回赛,由上及下的热度可见一斑。

家长用脚投票的选择,原因也很明白:网球是个人项目,比起团体球类项目更好开展,而且职业化程度比较高,体系完整,成才路径明确。但更多家长在“内卷”和“躺平”两种极端之间,也有着更理性的预期——网球作为特长,打得好能走职业路线;次一级的,可以作为优势特长在升学、入学中成为加分项;走不了职业路线却仍想坚持这一行,教练、培训、经纪等与网球相关的职业和生意,哪条都可以作为备选。

在可以量化的经济付出之外,需要考虑更多的是培养周期长、成材率低的背景下,孩子和家庭所承受的“沉没成本”。能够达到郑钦文、张之臻这一高度的只是极小概率,而出国或者升学的过程中网球作为特长能帮衬多少,每一年、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倘若孤注一掷,球没打出来,学习也不好的概率是很普遍的。这一方面需要家长在送孩子进网球场前,就有足够理想的B方案,更要求有更开放平和的心态去接受任何可能的结局——这,其实已经不是对于普通家庭的要求了。

更灿烂的中国笑脸,更自信的中国表达

其实,多数家长都深知成为网坛顶流只是少数人的幸运,所以在送孩子进入网球场之前,他们合理的预期更多停留在诸如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进取的精神和自信的表达之上。这,也是郑钦文、张之臻们带给世界的新面貌。

相比起传统竞技类项目,网球选手是比较不容易被“脸谱化”的。一方面,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从技术风格到个性魅力,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转播镜头时常要“怼近”到你场上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的细节,让世界看得一清二楚。另一方面,作为更遵循经济、产业、科学规律的高度市场化项目,网球对于运动员的商业化包装和个人IP塑造,本就有了一套自洽且沿用多年的内在规律。在那种场景下,优秀网球选手的言谈举止,仿佛是一种天然的禀赋。

最著名的一个例子来自朱琳。去年年初的澳网女单比赛中,朱琳2-1战胜6号种子萨卡里,职业生涯首进大满贯16强。赛后采访中,她笑着说出了一句惊世骇俗之语:“没有除夕‘惨案’,今天是喜剧。”这映射的是2012年的除夕夜,李娜连续浪费赛点而被克里斯特尔斯逆转的旧事。冒犯吗?我觉得不。后辈用胜利来弥补前辈落败的遗憾,甚至能带着轻松的口吻调侃失败,这其实是最自信的致敬。和前一晚郑钦文收获的宝贵亚军一样,传承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输赢,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比赛结果,这也是网球新生代们“反脸谱化”的宣言。

这一方面与这代网球人的成长背景有关。相比于前辈们,更早迈出国门的他们,较早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对手成为朋友,也更容易地接受了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的碰撞和包容。另一方面,成长在这个被流媒体、短视频裹挟的直播年代,要做到不被流量反噬,最好的办法就是以自己的风格去拥抱和驾驭它——用一种更松弛也更自信的姿态。

皮肤晒成健康的颜色,打扮装束日趋多元化的他们,将原本少见于东方选手身上的张扬个性,与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敛谦逊,融合得恰到好处。郑钦文此前聊及女性生理期这样的敏感话题,可以丝毫不落俗套,既彰显性别平等又突出女性关爱:“我当然非常以女性身份为荣,而且我也以每一位我的女性同行感到骄傲。但大家还是应该尽可能共情作为女性一些独特的不容易。”长发飘飘的张之臻在场上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愿意带着呆萌的气质和大家讨论“奶粉钱”“还房贷”等当代年轻人避不开的生存话题,既接地气又拉近了和普通人的距离,仿佛就是个网球打得挺好的隔壁家小鬼头。

此外,对于礼仪破坏者的正当抗议,对于错误判罚的勇敢挑战,这些愈发频繁见于这届中国网球选手身上的场上个性,其内核也是网球这项运动所教会他们的,对于规则和专业的尊重,以及对于平等和公正的追求。

对于那些渴望成为郑钦文、张之臻的网球少年,以及希望为他们开辟成功通途的家长们,吴易昺此前采访中的一句话,虽然观点并不新鲜,但的确道明了大家对于网球这项运动,应该管理的合理化预期:“网球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但生活中不该只有网球。”同样的表达,适用于所有被赋予了“夺金”“争光”“成功”“成材”等世俗意义的体育项目——当我们这代人能够更平顺而自信地对胜利做出自然的表达时,须明白对于“不成功”(并不意味着“失败”)的坦然接纳,也是这项运动,以及所有运动的必修课。

10年之后,中国网球选手在这条上扬曲线之上所能企及的高度,或许有希望企及李娜在2014年所塑造的丰碑,但我们更期盼看到的是这份成功的广度。吴易昺所描绘的“蝴蝶飞过废墟”的场景,不仅仅是一只蝴蝶的踽踽独行,而是一代网球人的破茧、振翅、冲天。这不同于传统竞技项目的“集体攻关”,而是在组成令人敬畏而忌惮的强大矩阵之外,仍能保持独立个性,葆有不同于其他人的那抹颜色。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28A01GFG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图文热点

  • 春节长假收官,湖州交警一直守护
  • 市领导春节前夕分赴各地开展走访慰问 把党

热门推荐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