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查看内容

外国人为何看不起中国人?罗素:中国人有三大缺点,但永不服输

2024-6-6 19:52| 发布者:admin| 查看:59| 评论:0

摘要:中华民族曾在汗青上创下辉煌史碑,我们的发展一度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风向标。成吉思汗的铁骑打到过欧洲,郑和带领船队下过西洋,丝绸之路联通各国贸易……华夏民族气力雄厚,也引得许多国家俯首称臣。与此相应,

中华民族曾在汗青上创下辉煌史碑,我们的发展一度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风向标。成吉思汗的铁骑打到过欧洲,郑和带领船队下过西洋,丝绸之路联通各国贸易……华夏民族气力雄厚,也引得许多国家俯首称臣。与此相应,外国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态度也非常尊敬。

但是近代以来,这种地位开始发生转变,外国人开始看不起中国,看不起中国人,还发明了诸如“东亚病夫”之类的词用来侮辱我们。

忍受过漫长屈辱岁月之后,如今我们的国家逐渐从苦难中走出,日益强大起来,国人在外国人眼中的地位又发生了改变。外国人当初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中国人?哲学家罗素又为何会给出如此评价?

一、“天朝上国”跌落神坛,中国人被看不起

清朝末期以前,中华民族各朝各代虽有内部斗争,但在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总体气力并不差。400年前利玛窦从中国发出的家信,是外国人对自己眼中的中国的形貌,他在信中提到了中国的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国力雄厚、秩序井然。

在“天朝上国”的错误思想认识影响下,中国人不停以来就看不起外国人,把他们称作蛮夷,即便在交往过程中会对外国友人以礼相待,但在认知中,以前的中国人是将自己置于上位者的位置。

虽然封建期间的中国人封建傲慢,在外交中歧视外国,但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外国政府因发展经济需要依靠中国,所以并没有表现出不满,但这并不意味着外国人在心田里就对中国人臣服。对于外国人开始看不起中国人的时间线,赞同人数较多的观点是1840年鸦片战役以后。

傲慢自大的错误思想使得清朝人民和政府闭关锁国,拒绝接受新思想。也正因如此,使得中华民族全体人民和清朝统治阶级,在西方人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仍然相信自己那一套效率低下的小农生产方式。可以说,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以后,大概说是从蒸汽机开始出现的时候,外国人对中国的见解就已经发生了改变。

通过行为具体表现出来,具有标志性的就是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役。当年中国境内的“大烟鬼”非常多,部队中也有不少染上大烟瘾的士卒。外国人一边向中国出售“黑疙瘩”获得金银,一边嘲笑因吸食大烟而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的中国大烟鬼。在这期间,有不少染上大烟瘾的人为了抽一口大烟,就可以或许做出伤天害理、草菅人命的事变,这让外国人非常看不起中国人。

不过上述都是民间的一些见解,并不能代表官方态度。对于外国政府,表现较为明显的就是从综合国力出发的蔑视。1840年,中国官员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英国人发动第一次鸦片战役。1840年6月,英国舰队到达广州海面,第一次鸦片战役正式开始,此战清朝失败,被迫和英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经此一战,外国人对中国的气力有了一个明确认知,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加紧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进行侵犯、控制和掠夺,使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逐步解体,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虽有人故意反抗,但收效甚微。国际争斗,向来是强者拥有话语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统治时期虽然在某些期间领先于外国,但在清朝末年因思想上的腐朽而导致国力衰微,根本无力抵抗外国人的洋枪洋炮。

不仅如此,当时人们在思想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题目,清政府内部妥协者更多,他们的卑微妥协,向外国人割地、赔款,卖国求荣的做法使得泱泱华夏民族在外族入侵的时候地下了头颅,他们的怯懦活动使得外国人认为中国人没有骨气。

正如罗素百年前在北大演讲时提到的“贪心怯懦冷漠”,这6个字很好的总结了当时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见解。在当时的外国人眼中,中国人是愚昧落后的野蛮人,而他们是高贵的文明人。从看不起中国人,到看不起中国,终极列强瓜分中国领土,从中国掠夺金银财宝和劳动力。

二、罗素:中国人贪心怯懦冷漠

鸦片战役之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面对外国人的欺压,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为谋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奔走。在此过程中,知识分子在开化思想的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上世纪初,不少外国的大思想家受邀来到中国进行讲学,传播新思想,罗素就是其中之一。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在梁启超的邀请之下来华讲学。

在访问中国的几个月时间里,罗素访问过上海、南京、杭州、长沙、北京等城市,共作了近20个主题演讲。当时关于他演讲的内容,大部分都被报社记载下来。经过后来的学者整理,在《中国到自由之路:罗素在华讲演集》、《哲学盛宴:罗素在华十大讲演》两部作品中记载了罗素访华的运动和讲演,罗素还专门写作了一部名为《中国题目》的著作。

1920年6月,罗素受邀到北京大学任访问讲师。当时罗素经过杜威宣传,在中国享有“世界上最重要的哲学家”的称谓,而他当时正处于失业状态,他需要得到中国听众的欢迎来增强责任感和自大心。在访问中国的几个月时间里,罗素一边宣讲自己的哲学思想,一边研究中国的社会题目。

在他看来,外国人之所以看不起中国人,是因为中国人“贪心怯懦冷漠”的这三个弱点。在《中国题目》一书和演讲过程中,罗素对中国人身上的这三个弱点进行了更详细的解释。

第一,贪心。身处乱世,军阀对于领土的贪心,使中国同胞自相残杀。相互残杀之后会出现一个新的领导人,而这个人便和封建君主无异,说到底还是对于经济和权力的贪欲。对于权力的追求会使人丧失理智,也会使人获得成功。当时中国各大军阀正在混战,还企图复辟帝制,罗素预言“照此下去,会滑向深渊,假如可以或许加以约束,则可以安然无恙”。

第二,怯懦。当时罗素提出这一观点时,青年大学生最为赞同。面对外敌入侵,大部分人的表现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怕招惹是非。甚至连最应该表明立场的政府官员都选择求和,帮着外国侵犯者打击国内反侵犯力量,着实是令人寒心。

罗素在《中国题目》中指出:

“中国人在与外国侵犯势力抗争的过程中,大概心态守旧,强烈排外,只注重武装备战,中国文化的未来与政治、经济题目痛痒相关。”

这种守旧性使得中国人广泛缺乏反抗精神,对于外部势力百般顺从。

第三,冷漠。经过对中国社会的考察,罗素感受最深的就是人性的冷漠。国家遭受灭亡危急,同胞处于苦难之中,但仍有一些人在只顾自己。

在国家危难时,人们应该相互团结起来战胜困难,但是罗素在中国访问的时候,看到的却是“各扫门前雪”,人人只顾自己。这种人性的冷漠让罗素感到悲哀,所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演讲唤醒受欺压的国人。以此来挽救中国危亡。

三、罗素:“中国是最好的国家”

当然了,罗素对于中国的评价也不全都是欠好的,他在指出中国人身上存在的三个题目后,也表示“中国是最好的国家”。

罗素作为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在访问中国期间,对中国的社会题目进行了深入了解,在《中国题目》一书中提到

“中国物产丰富,人口浩繁,完万能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

在这句话中,“完万能”一词用得非常巧妙,说明中国具备崛起的物质条件,但是在某方面的缺陷阻拦了中国成为强国的进度。到底是什么题目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可以或许阻拦一个国家的发展呢?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贪心怯懦冷漠”,是思想上的缺陷,是上位者苟安一时,百姓长期被压迫才使得我中华泱泱大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历经百年屈辱,数十年战火,现在不过短短几十和平时期,早已经是世界强国。

至于仅次于美国,这种评价在当时属实客观,现在我们距离美国依然有差距,但距离赶超之日已然不远!

罗素在《中国题目》里写道:

“中国和西方的激进相比更加具有韧性,同时虽然是一个暂时性的弱国,却表现出了极为强烈的改造国家的勇气,中国人灵魂之中有一股永不服输的气魄,这种精神非常难得。”

这是他所认为“中国是最好的国家”的重要缘故原由,正因为中国人骨子里的这股不服输的劲头,使得华夏民族生生不息。

在《中国题目》中,罗素指出:

“中国需要快速变化,迄今为止,我们所看到的变化终极可归结为:西方拥有了强大的军究竟力。但在未来,西方强大的经济气力大概也很有威力”。

这是罗素根据近代中国和西方国家双方气力对比后得出的结论,总结来说就是西方国家在军事和经济方面都远比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的中国要好。

那么中国到底要怎样做才气够摆脱当前处境呢?罗素在《中国题目》中也给出了破解之策:

“我认为,假如给中国人自由,让他们从西方文明中吸取想要的东西,拒绝欠好的东西,他们就有本领从自己的传统中获得有机生长,综合中西文明之功,取得辉煌成就”。

罗素的访华之行也引发了中国学界不少的争议,知识分子开始进行论战。对于发表在报刊上的关于罗素的思想主张,陈独秀曾写信质询,但未收到回信;毛泽东在湖南听了罗素的演讲后表示“理论上说得通,究竟上做不到”;别的,鲁迅、胡适、周作人等各派人士对罗素的观点也并不完全赞同。虽然罗素的观点并没有完全得到中国学者的支持,但大家都是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进行对待的,并没有过火活动。站在当时的角度,罗素对于中国的理解具有超越期间的认知性。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601A07QKI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