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哈尔科夫州北部的战场上,乌军遭遇重大损失;在这种背景下,乌军不补充兵力是难以维持当前攻势的。 而补充兵力的模式,在乌军中也有好几种。 比较好明白的补兵模式是后调整补,重新恢复战斗力后再调上去参战,这是最理想的模式。 但是在乌军中更多存在的是火线补充、随打随补,即参战建制始终在火线,由后方不断补充兵力,直接在原建制的框架内参与战斗。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尽量不影响战斗,但坏处是对参战队伍的战力会造成致命损伤。 以负责利普奇方向攻势的乌国民卫队第13机动旅的现状,不允许其后调整补,所以采取的是随打随补模式;在后方的训练场紧急培训补充兵力后,即送往前线参战。 但是点背到极致的是,第13机动旅的后方训练场,也被俄军抓到了。 就在前几天,俄军方面放出的一段视频显示,其无人机在乌克兰后方的训练场抓到了几辆运送新兵的大巴车。 随后召唤伊斯坎德尔导弹,对训练场直接举行了打击,俄方评估乌军损失达到了160人。 当然,对于这种战果宣称,咱们还是参考听听就好,但导弹打了训练场的事实确实是存在。 根据地理定位,训练场的位置在哈尔科夫城西,距离利普奇前线约35公里。 俄军通常的炮火威胁不到这里,所以被作为乌军的前沿训练基地之用,但在当前俄军的战场纵深侦察能力大为增强的背景下,其无人机自然会“光顾”到这样的训练基地了。 而且现在的俄军无人机已经可以做到对重点目标实施较长时间的持续监控,毕竟像战区纵深范围内的训练场目标,也不是每时每刻都有大批职员活动的。 像这次战斗,俄军无人机一直等到乌军满载新兵的大巴车队抵达之后,才召唤导弹实施打击。 带集束弹头的伊斯坎德尔导弹覆盖轻型目标以及单兵,还是挺有杀伤力的;当然在视频上看集束弹头的爆炸威力不如高爆弹那样壮观,但在地面的乌军步兵可就不好受了。 后续监控到的画面显示乌军救援车辆抵达现场抢救伤兵,不过这次俄军没有后续补刀,可能是觉得这些大头兵不值第二发弹? 但对于乌军第13机动旅来说,前线挨FAB-3000的饱和式轰炸就够受伤的了,后方的训练场也吃伊斯坎德尔,这找谁说理去?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722A033FK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