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于冷战时期打造的“基辅”级载机巡洋舰的2号舰,即被中国买下并改造成航母公园的“明斯克”号,看来是难以善终了。其在江苏南通遭遇了一把大火,原因可能是对该舰进行拆除改造的施工人员因器材使用不当所产生的火星,最终酿成了这场火灾。从现场画面来看,“明斯克”号基本烧了一天一夜,消防人员始终难以彻底扑灭明火,直到第二天上午才控制住了火势。于是可能有人就要问了,军舰天天漂在水上,怎么着起火来却这么难扑灭呢?笔者就来简单聊一聊这个事情吧。 我们知道,现代军舰通常有着较为完备的损管设施,其中就包括用于扑灭舰内火灾的自动喷淋设施,可喷出水或消防泡沫等。不仅如此,舰员也会定期开展消防训练,以应对不同类型的火灾。按理说,相比起普通的民用船只,军舰的消防设施水平要高得多,但实际上,军舰一旦发生火灾,在灭火难度方面往往也远大于民用船只。除去人员在日常操作方面可能出现的诸如乱扔烟头、擅自使用与舰内电源制式不兼容的电器,以及胡乱堆砌易燃物等违规操作等人为因素,军舰本身着实就是个巨大的“易燃品”。 究其原因,其一,军用舰艇往往会携带大量弹药和油料,即便人员操作无问题,诸如发射系统故障和油路系统故障,以及军舰受外力碰撞所带来的弹药库磕碰和燃料舱出现火星等,都有可能酿成恐怖的火灾乃至是爆炸。 其二,作战舰艇的舰内舱室结构划分较为复杂和紧密,部分舱室的降温条件较差,一旦出现小规模火灾,热量很难散发。再加上金属材质的舱壁本身就有着很强的热传导效果,故一个舱室着火后就很轻易让邻近舱室跟着起火,进而出现火势快速伸张。二战后期,旧日本水师多艘舰艇都进行了所谓的“不燃化改造”,以拆除全部易燃物的方式,试图尽一切可能地阻止军舰因中弹燃烧而扩大战伤,但却收效甚微。没办法,军舰特殊的结构和舰内环境决定了这一点。 其三,在军舰内用水进行灭火的行动,远没有在陆地上那么自由。任何漂浮在水上的船只,都需要严格控制重心,尤其是要保证各方向上的平衡,否则就可能因不平衡而出现船体倾斜,更严重的环境就是倾覆。所以说,在用浇水的方式扑灭舰内火灾时,需要时刻关注对相关位置的用水量和水都流向了那里。今年7月在孟买造船厂内起火后倾覆的印度水师“布拉马普特拉”号保护舰,就是在浇水灭火的过程中,因舰内注水过多引发了不平衡,然后就向着一侧“躺”下去了…… 最后还是那句话,“安全弦松不得”,尤其是在军用舰艇上,防火一事更加重要。“明斯克”号尚且只是一艘没有搭载任何弹药和燃油的航母公园,都能被烧成这样,就更别提各类军用作战舰艇了。经过此次教训后,笔者信赖国内相关单位会对舰船防火一事予以更多的重视,杜绝类似的事情再度上演。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820A05YAK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