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军事新闻 查看内容

开历史倒车还把发射井炸了!吹上天的俄制"萨尔马特"是纯废物?

2024-9-28 05:13| 发布者:admin| 查看:4| 评论:0

摘要:【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两三天前,外界意外发现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州附近,著名的普列谢茨克导弹发射基地出现严重爆炸痕迹。结合其他信息,现在根本可以认定,俄军国之重器——RS-28 "萨尔马特"洲际弹道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两三天前,外界意外发现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州附近,著名的普列谢茨克导弹发射基地出现严重爆炸痕迹。结合其他信息,现在根本可以认定,俄军国之重器——RS-28 "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再次发射失利,弹体在发射井发生剧烈爆炸,这是非常严重的技术变乱。

▲爆炸发生后的普列谢茨克导弹发射基地

这次RS-28应该是发射出井后又掉入发射井,大概点火后干脆没出井就发生爆炸,可怕的威力将发射井彻底摧毁,基地外貌也被波及。自人类建造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以来,井内爆炸并不是没有发生过,但这次RS-28爆炸背后的问题非常大。1980年,美国阿肯色州一个弹道导弹发射井内,维修职员利用失误引发导弹爆炸,场景与这次普列谢茨克基地极为相似(核弹头引爆条件非常复杂,根本不用担心意外爆炸引发核爆)。不过这属于制度和利用问题,并没有对美军陆基弹道导弹部署造成显著影响。而RS-28这种级别的武器,在仓储、运输、入井、发射前,要进行多次复杂检查,确认无误后才气发射,结果点火后在发射井内爆炸,这可不是一句失误能解释的。

▲1980年美国阿肯色州洲际导弹发射井爆炸后的场景

事实上,RS-28不仅这次发射失利,之前还有三次失败记录,只有2022年4月那次发射比较成功,也让其为世人所知。虽然说洲际弹道导弹失利并不罕见,但对技术并不先辈的RS-28而言,这种结果是严重不合格。这两年各国发射洲际弹道导弹都有失败纪录,去年11月美国“民兵-3”甚至当着韩国代表团的面,硬生生“被安全终止”;英国战略核潜艇在年初发射“三叉戟2D5”时,导弹“扑通”一声坠入海中。但前者是装备数十年的老爷爷装备,后者则是从美国获得,8年没发射的特殊武器,而且整体失败几率远没有RS-28这么高。最紧张的是,RS-28是纯粹的液体弹道导弹,设计时就是牺牲反应时间、使用成本,来换取成熟度和威力,结果还是落得这种结果,只能说俄罗斯核工业已经出现根本性问题。

▲ "萨尔马特"发射成功率很低

二战结束后,美苏率先发展洲际弹道导弹,使用的就是液体燃料。其技术比较简单,但燃料本身并不稳固,储存时容易挥发,不仅对人体有害,危险也很大。因此,各国一般在导弹发射前,才会正式注入液体燃料,这就意味着需要几个小时,才气走完下达发射指令,到导弹发射的流程。美国针对这一缺点,率先开始发展更稳固、安全、易储存的固定燃料,履历十几年不计成本的投入、数十次失败后,才在70年代完成突破。苏联在液体燃料这条路上走得很深,以至于美军早期固体弹道导弹,根本不是苏联顶尖液体弹道导弹的对手。

▲“台风”也是款很受追捧实则尴尬的装备

但随着美军不断改进,苏联也认识到液体燃料的上限,比固体燃料低很多。为了强行扭转局面,苏联不惜花费巨资建造“台风”级战略核潜艇,以搭载第一代技术落伍、体型巨大的潜射弹道导弹。但苏联还没在固体燃料范畴追上美国就解体了,俄罗斯一方面继承追赶,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接受现实,利用苏联遗留技术,建造相对简单、能快速形成战斗力,组建核威慑的新一代液体弹道导弹,也就是RS-28 "萨尔马特",这在全球紧张国家中是独一份。从理论上来说,这种“开历史倒车”的做法,虽然问题多多,但最起码导弹性能是有保障的,毕竟苏联液体弹道导弹那是全球一绝。现在这个局面,只能说苏联遗留的核人才、工业体系,俄罗斯都丢得差不多了。

▲RS-28 "萨尔马特"远不足以扛起大梁

RS-28理论上能搭载10枚一吨级核弹头飞行18000千米,全球任何地点都在打击范围,但本就落后的液体燃料,加上并不理想的发射成功率,让其威慑大打扣头。而在这次爆炸发生后,俄罗斯还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从普列谢茨克基地到勘察加半岛的最理想发射路线中断,修复或新建发射基地的开支,又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数字(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建造成本奇高)。RS-28后面就是想再进行发射试验以解决问题,短时间内也没有合适的场地,进度拖延是避免不了的,区别只是多久而已。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927A09V58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图文热点

  • 师傅,不好了!“二师兄”掉在高速上了!
  • 台风“贝碧嘉”逼近!湖州将有大到暴雨

热门推荐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