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直呼吁黎巴嫩真主党和以色列当局尽快停火的美国,在顷刻之间完成了“变脸”,从呼吁停火迅速转为“支持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刹时在国际舆论引起了轰动。据观察者网援引路透社12号发布的消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在主持发布会时明确表现,美方的确支持以色列对黎巴嫩的入侵举措,因为这些举措将削弱真主党的基础设施,为最终实现交际解决方案创造条件。 寄希望于“武装侵犯”来实现“交际和解”,这种强盗逻辑的确带有显着的霸权作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事态会按照美国的设想去演变和发展。首先,美国从“阻止冲突”变成“支持入侵”,很可能是基于两种可能性,一是担当了以色列的游说,认定黎巴嫩真主党即便在领导层接连遭到致命打击后,依旧可以靠着自身组织架构完成对以色列的反击,既然“斩首举措”无法奏效,就只能回归传统的地面举措。二是拜登政府用支持入侵黎巴嫩,调换内塔尼亚胡政府放弃进攻伊朗。 对于美国而言,黎巴嫩真主党与哈马斯皆为伊朗的代理人武装,既然以色列对黎巴嫩的攻击已经展开,而且从目前的战报来看的确有效,不如让以色列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黎巴嫩而非伊朗。这样的利益,在于国际油价不会因为以色列和伊朗的直接对弈再次出现飙升,否则一旦伊朗的石油设施遭到打击,国际油价上升必然会反映到美国的通货膨胀上。 为了避免“十月惊奇”的出现,民主党和哈里斯势必要杜绝一切不利因素,尤其是过去一段时间,哈里斯的民意支持率因为糟糕的赈灾表现有所下滑,开始被特朗普缩小差距甚至在部分州实现反超后,民主党就变得更为谨慎。而当这种“谨慎”反映到当下的中东乱局时,往往就是以放纵内塔尼亚胡政府体现出来的。毕竟,支持一个主权国家去侵犯另一个主权国家,虽然舆论观感极为糟糕,但是对民主党选情的伤害已经到顶了。 至于美国的这一做法会不会导致冲突持续扩大,甚至是朝着全面战争的方向滑落,更多还是取决于真主党武装接下来的表现。不同于在加沙苦苦挣扎的哈马斯武装,黎巴嫩真主党不管是组织度、战备能力都更胜一筹,更是该国一支强大的合法政治力量,有着相当高的民意支持度。 倘若真主党能够在接下来的局面中,抗住以军的地面入侵,不让对方在本国领土上制造出“新加沙”,甚至是让对方铩羽而归,那么这场冲突继续外溢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反之,一旦黎巴嫩的领土,特别是黎巴嫩南部农村地区被以军包围割据,而真主党又无法将其夺回,就会有更多的外部力量支援真主党,以阻止第二个加沙地区的出现,其中,作为真主党的最大靠山,伊朗势必会深度参与。 不过从积极的角度去看,以色列越是主动招惹周边国家,妄图将整个中东都拖入战争的深渊,美国的“中东战略”就越是无法奏效,以色列不但不能和伊斯兰天下完成和解,反而会让自身陷入无止境的冲突和纷争,进一步消耗美国因为“抗中反俄”而捉襟见肘的资源。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013A05BLA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