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媒体10月17日报道,援引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称,2024年印度约有1.29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这些人的生活费用每天不足2.15美元。 可印度政府却花费了340亿卢比,修建了一座高达182米的巨型雕像“团结雕像”,并在2018年10月31日,为其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讷尔默达河滨,举行了盛大的揭幕仪式。 作为印度象征性建筑,这一雕像以印度独立斗士萨达尔·瓦拉巴伊·帕特尔为原型,展示了他的形象,泯灭巨资修建,本以为可能为政府带来荣耀。没想到不仅大部分印度民众对其不满,而且还成就了中国的好名声,这是怎么回事呢? 巨像背后的政治与募捐2013年10月31日,印度时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的莫迪公布修建这座雕像,并为之构造了募捐活动。 他号召全国70万个村庄的农民捐赠旧农具等铁器,以彰显全国人民的共同到场。然而,这种“募捐”充满了行政色彩,印度民众被动到场,捐献的铁器经过筛选后仅有少部分符合标准。 莫迪的这一决定并非全凭个人喜好,而是基于政治考量。帕特尔是印度开国元勋,莫迪以帕特尔为偶像,并希望以其形象团结全国。 别的,帕特尔在当选国大党主席时的激烈竞争也为莫迪提供了可利用的政治资源。莫迪通过将帕特尔与国大党疏离,借此提升自己和所在党派的声望。 缺乏技术与我国的到场尽管印度政府宣称这座雕像是“印度制造”,但事实上,雕像核心技术并非印度自行完成。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实力,印度国内公司无法独自承担182米的巨型雕像建造任务。 最终,这项困难的工程由我国一家金属工艺公司承接,负责雕像最核心的青铜外壳部分。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间,这些精密组件从我国跨海运至印度,安装工程也由我国技术人员协助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雕像揭幕仪式后,印度国内媒体纷纷曝光这一事实,部分印度民众对此大感不满,认为国家象征的建筑由他国制造是一种“耻辱”。如许的舆论反应让印度政府陷入尴尬,而这一事件却意外为我国工程技术赢得了关注和赞誉。 雕像带来的争议与不满耗资巨大的雕像引发了印度民众的愤怒。对于长期生活在贫困中的印度农村居民而言,这笔资金若用于灌溉设施或医疗等民生项目,或许能带来更多实际改善。然而,雕像落成后,农民生活依旧贫困,有些村民甚至在雕像揭幕当天对雕像投掷杂物,以此表达不满。 虽然印度政府宣称雕像将带动旅游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但实际情况是,维护费用高昂,游客数目远不及预期。这一象征“团结”的雕像却成为民众心中“劳民伤财”的象征,使得印度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扣头。 我国工程技术的实力与国际影响尽管印度民众对雕像由我国公司制造感到不满,但这一事件在国际上再次展现了我国在大型建筑工程上的实力。 近年来,我国在世界各地承接大型基建项目,依赖出色的技术和效率赢得了精良的国际荣誉。团结雕像的外皮制作不仅需要高精度的浇筑技术,还需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一系列要求都对制造程度提出了极高的挑战。 在此项目中,我国工艺团队高效地完成了任务,展示了我国在大型建筑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全球竞争力,也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基建合作奠定了精良的基础。 团结雕像的“团结”之名背后的深思印度政府耗巨资建设帕特尔雕像,希望以此振奋民族精神,宣扬团结理念,然而,围绕雕像的争议和反对声音却揭示了印度社会深层的分裂和不满。 雕像未能如预期那样“团结”印度民众,反而因其高昂的费用和外国的到场引发了广泛批评。更深层的问题是,印度在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上的不足,使得其在国际竞争中难以实现真正的“自力更生”。 这座雕像,虽是印度爱国主义的象征,却让人们看到了我国在基础建设和高科技制造领域的上风。面对不停扩大的国际合作需求,雕像事件也提醒我们:技术实力才是国家在全球化竞争中得到恭敬的基石。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104A07E6Y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