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首次向媒体展示其自制的“红隼”反装甲火箭弹的实弹射击,并引发了广泛关注。然而,这次本来旨在彰显台湾军事自主研发水平的演习,却因一枚火箭弹的“不发火”事故而蒙上了一层尴尬的阴影。 1、台湾展示新装备,故障令人失望 报道称,在一次实弹演习中,安排了台陆军恢复一年期任务役后的首批士兵进行实弹射击。“红隼”火箭弹由台湾的“中山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制,号称拥有能穿透40厘米低碳钢板的威力。 然而,在南测中心的射击中,其中一枚火箭弹发生“不发火”征象,即无法正常发射。对此,台军方面声称,“故障排除属于练习的一环”,试图淡化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而据台媒报道,初步判断这起故障可能是因为“底火连接的传火管不明原因断裂”。 这种解释未能平息公众的质疑,反而激起了岛内网友的讽刺和担忧。有评论直言新武器装备的质量让人担心,另有人表示,“上战场只能当炮灰。”这种对于新武器性能不信任的情绪,无疑对台湾的军事形象造成了影响。 2、“红隼”项目:从仿制到实际 “红隼”火箭弹项目始于2009年,最初试图仿造美国的M72A4火箭筒。然而,样品展出后,结果与预期相去甚远,不得不重新设计。如今列装的版本在外观上与中国大陆上世纪90年代研制的PF89单兵反坦克火箭弹颇为相似,但性能却存在差距。 红隼的口径较小且破甲能力逊色,仅为350毫米,而解放军的PF89则凌驾620毫米。此外,红隼的长度增加了30厘米,这无疑增大了单兵携带和操作的难度。 尽管如此,台湾方面依然将“红隼”作为潜在的“杀手锏”,希望在解放军可能的登陆作战中对解放军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形成威胁。然而,从此次演习表现出的技术问题来看,这一设想恐怕难以实现。 此次火箭弹“不发火”变乱,不禁让人遐想到乌克兰战争中使用的标枪导弹。台媒声称,红隼与标枪导弹有类似之处,肴杂了制导导弹与平凡火箭弹之间的区别。事实上,二者在技术上有着本质不同,前者精确且可制导,而后者则是无制导武器。 3、警钟敲响,台湾该清醒了 台湾新型火箭弹的首次公开射击暴露出的不足,为岛内敲响了警钟----武力谋独注定没有好下场。 在当前复杂的亚太局势下,台湾如果继承飘荡,那么自身安全很难保障,岛内必须认识到,两岸在硬实力方面可谓是天差地别。大陆在近年来不断加快军事现代化的进程,而台湾随处拼凑出来的各种武器,注定成不了气候。 总的来说,台湾的“红隼”火箭弹虽是自主研发的尝试,但从这次演习的结果来看,前路依然荆棘满布。而台湾要想获得“安全感”,需要更成熟、更可靠的军事装备来维护。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技术难题,甚至在实战条件下依赖“红隼”这样的装备,将会付出沉重代价。 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台湾必须回归祖国,两岸同心,才气更好的稳住亚太安全局势,外部势力也自然会知难而退。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107A06SD4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