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剧情中,宋墨从辽东赶回家中时,母亲已经病重离世,而他自己也被诬陷通奸,被父亲杖责百丈,将他关在杂间并除族,一应得力部下也被缉拿准备屈打成招。 很多人都觉得,如果当初回京的时候,蒋梅荪带上宋墨,或许蒋梅荪就不会死在船舱。如果他没死,宋宜春绝对不敢云云戕害他妹妹蒋惠荪跟外甥宋墨。 但我认为,蒋梅荪选择孤身回京,恰恰是最明智的选择。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良将亡。 戍边十几年的蒋梅荪很明白这个道理,十余年来海匪虽然未完全清除,但也不能兴风作浪,他在保家卫国的间隙中,小心翼翼的守护着小家。 英国公押送粮草时,贪图功劳选择去剿匪,宋墨为了替父将功补过,攻下海匪最后一个岛屿,导致这场君臣之间的制衡被打破。 心知不妙的蒋梅荪从那个时候就在盘算该怎样补救。 他很清楚,皇上年老体衰,各位皇子渐渐成年,文武百官间各有阵营,而当今储君乃先皇后所出,现皇后又育有庆王,夺嫡之争一触即发。 自己这位手握重兵的边疆大吏,成为了他们的“必争之地”,重臣跟皇子有所牵连,这不是一个皇帝愿意看到的。 东南飓风造成灾民无数,皇上派太子前来救灾,实际上就是想给他镀一层金,收复民气。 蒋梅荪察觉机会来临,漫不经心地说,自己没时间等到太子来唱戏,直接驳倒了等到太子前来再开粮仓赈灾的要求。 这不是他轻狂,而是他在向皇上表忠心,传递自己没有不臣之心,他永久站在君王这一边,他不必担心自己会跟朝中大臣串联行不轨之事。 可惜他高估了一个皇上的猜忌,对远在京城的皇上来讲,你蒋梅荪有没有造反的想法不紧张,紧张的是你有能力,你一出手就能成事。 宋墨说,如果当初自己跟定国公一起上船,就不会让他死在船上。 其实这恰恰是定国公对他的一种保护。 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 对于皇子们来说,自己得不到的助力,别人也不能得到。 对于皇上来讲,定国公相当于不定时zha弹,威胁太大,不除不足以安心。 不带一个随从,是不让自己联络外界,走水路回京,是要堵截自己的退路。 可以说,蒋梅荪之死,是各方势力喜闻乐见的事变,以是船舱那么容易被攻破。 蒋梅荪未提前跟宋墨说明,就是想在这场死局中将他撇除在外, 窦世枢对窦昭说: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一味逆天而行,是不会有结果的。 这个“天”指的是皇上,窦世枢善于揣测圣心,知道皇上想要处置蒋梅荪,在满朝文武都故意参奏蒋梅荪拥兵自重的时候,只有他故意说蒋梅荪对边关的紧张性,暗喻蒋梅荪威望过高。 人人都说蒋梅荪跟皇上有十数年的交情,可也更是因为有这么多年的交情,他比任何人都明白,皇上想要除去他的决心,才毅然选择孤身回京。 有人说,既然知道必死,为什么还要回京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躲?又能躲到那里去?回京,还尚有可能为家族争得一线生机,不回去,真的就是叛国之人,九族尽诛。 死后牢牢握住的半截戒尺,是蒋梅荪最后的赌注。 他在赌,赌这位自己认识十多年的君王,对自己尚有一丝情谊,能看在自己慷慨赴死的情份上,放过自己的家人。 蒋梅荪随着缉衣卫回京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一趟凶多吉少,知道自己这一趟见不到皇上了。 更确切的说,他知道自己不可以见到皇上,只有这样,他才能为家人谋得生机。 平安到达京城,或允许以得一时的君臣相欢,之后呢?只要自己不死,陛下心中永久有一根刺,不知道什么时候那把刀就下来了。 如果皇上真的信任自己,就不会仅凭一件小事,就将自己从边关召回。 只有自己死在未见到皇上之前,才有可能引起皇上一丝愧疚。 太多人想要蒋梅荪的命了,对他来讲,京城注定是个埋骨之地。 只有牺牲自己,才能保全他人,蒋梅荪是在以自己的命,换家人的命。 你有在追《九重紫》吗?我是晏玖,接待关注我,一起讨论剧情呀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211A09EPV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