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西哥恰帕斯州,一座可口可乐工厂与本地政府签署协议,每天抽取超过30万加仑水,导致周边居民的水资源严峻短缺。 缺水的居民转而将便宜的可乐当作日常饮水,甚至用它替换宗教仪式中的水。 让人震动的是,这种依靠可乐的生活方式让糖尿病死亡率暴增30%,可乐的消费量甚至超过了水! 在这片因可乐而遭遇健康危机的土地上,环球化品牌与本地资源的冲突逐渐上演,如何破解这场“水与可乐”的战争?  在墨西哥恰帕斯州,水资源的紧张早已成为困扰本地居民的主要问题。 位于该州的可口可乐Femsa工厂,是本地经济的支柱之一,但其日常生产对水的消耗巨大。 工厂根据与政府的协议,每天有权抽取超过30万加仑的水,而这些水源本应满足周围数万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 随着工厂水源的过度抽取,周边的社区开始面临严峻的水资源短缺。 瓶装水难以购买,水管供水不足,居民不得不将便宜的可乐当作水来饮用。 1.5公升的可乐售价仅为约5元人民币,这使得可乐成为了本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必须品”。 为了应对日常饮用水的缺乏,甚至有家庭每天消耗超过两公升的可乐,成为他们的主要饮料泉源。 更为离奇的是,部分居民已将可乐融入到日常的宗教仪式中,甚至在一些传统的仪式中,用可乐替换了水。 例如,在本地一些宗教活动中,信徒们用可乐进行“驱魔”仪式,认为可乐可以或许“让心脏快乐,赶走坏东西”。 这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可乐在本地生活中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精神寄托。 健康危机:可乐引发的糖尿病与肥胖暴增随着可乐消费量的暴增,恰帕斯州的居民健康状态急剧恶化。 根据相关报道,从2013年到2016年,本地的糖尿病死亡率激增了30%,成为该地区一项突出的健康危机。 尤其是本地的原住民,特别是索西族(马雅人),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调查显示,这一族群中,每10人中有5人每天都饮用大量可乐。 
糖尿病的暴发与居民大量饮用高糖饮料密切相关。 可乐作为高糖饮料,其过度消费直接导致了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激增。 与环球范围内对饮食健康的关注不同,恰帕斯州的情况袒露了环球化饮料品牌带来的另一面:它们通过巨大的市场营销力量,使得本地居民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视为“常态”。 尤其是对原住民群体而言,由于他们缺乏健康饮食的意识和基本的营养教育,糖尿病的高发率成为了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 可口可乐等含糖饮料在本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从而使得糖尿病成为了健康问题的最大隐患。 可乐成为“硬通货”:文化与商业的交错随着可乐消费量的激增,恰帕斯州的居民逐渐形成了一种“硬通货”现象——可乐不仅仅是饮料,它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物资。 它替换了水,甚至替换了某些传统的饮料和宗教习惯,成为本地的一种文化象征。 在这个过程中,环球化品牌的力量不容忽视。 可口可乐作为环球知名品牌,其进入墨西哥市场的方式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商品销售,它成为了本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可口可乐公司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在这种低成本高销售的市场中,可乐的生产不仅满足了需求,还加深了它与本地居民日常生活的联系。 
然而,这一现象背后也反映了环球化公司在资源管理上的隐性问题。 作为跨国公司,可口可乐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忽视了对本地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也未能充实考虑到对居民健康的长期影响。 本地政府与大企业的合作虽带来了经济利益,但也让环境和公共健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与此同时,本地人对可乐的依靠,也显示了其对环球化商品的文化认同。 这种文化认同不仅仅是对可乐的喜好,更是对环球化品牌深深的依靠。 在恰帕斯州,甚至连宗教仪式也被这种品牌化消费方式渗透,文化与商业的交错产生了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 
随着可口可乐在恰帕斯州成为“硬通货”,墨西哥的健康危机愈加严峻。 这一现象是否能在其他地区复制?在环球化背景下,跨国企业应如何负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我们又该如何面对环球食品和饮料消费对环境和健康的双重冲击?这些问题值得每个人深思。 可乐作为生活必须品的现象,是否意味着环球饮食文化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信息泉源: 环球网《可乐厂抽光饮水致墨西哥大众以可乐代水 糖尿病死亡率增3成》2018-11-17 新京报《墨西哥恰帕斯:“可乐之城”的生活与生存》2024-09-11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209A05XO1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