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织里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军事新闻 查看内容

以色列打响第一枪

2025-1-26 11:16| 发布者:admin| 查看:62| 评论:0

摘要:9月18日,黎巴嫩数千个传呼机爆炸,导致十余人身亡,数千人受伤。根据路透社等外电报道,这批金阿波罗传呼机共有5000个,型号为AR-924,其生产过程被以色列间谍部门植入3至5克炸药,当一条编码讯息同时发送给传呼机

9月18日,黎巴嫩数千个传呼机爆炸,导致十余人身亡,数千人受伤。

根据路透社等外电报道,这批金阿波罗传呼机共有5000个,型号为AR-924,其生产过程被以色列间谍部门植入3至5克炸药,当一条编码讯息同时发送给传呼机时,炸药遂被引爆。

而根据美国消息网站Axios引述消息报道,以色列本来打算把引爆传呼机作为对真主党全面战役中的第一击,但因为担心炸药被发现而提前动手。

随着加沙地带的冲突强度逐步低落,早在今年6月,以色列官员就明确表示,已经准备好在黎巴嫩发动“全面战役”,并已批准针对真主党的攻势计划。

实在关于以色列将向黎巴嫩真主党开战的消息从加沙战役一开始就有了。

在哈马斯“阿克萨洪水”行动发生后的第二天,即2023年10月8日,黎巴嫩真主党通过轰炸沙巴阿农场的方式为哈马斯开辟所谓的“支持战线”,此举被视为变相介入了这场战役。

以色列方面则在北部疆域地区撤离了数万民众,根据以媒报道,无论是内塔尼亚胡等强硬派领导人还是北部地区平民,均支持军事方案,即通过武力方式将真主党赶出黎以疆域地区。

以色列北部城市基里亚特什莫纳的市长斯特恩称: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接受每天都有针对其公民的炮火,坐在这里就像待宰的羔羊,等候着他们哪一天来突袭我们,这是不能接受的。每个人都知道,开战是早晚的事。”

回顾自2023年10月以来的黎以冲突,不绝升级的态势可谓十分明显。

冲突初期,黎巴嫩真主党把打击对象锁定在戈兰高地沙巴阿农场。

这座农场本来是黎巴嫩和叙利亚之间的争议领土,1981年,包括沙巴阿农场在内的整个戈兰高地被以色列吞并,于是黎叙争议就成了黎以争议。

某种意义上讲,冲突局限于争议地区是一种克制的表现。

不外随着加沙战役持续进行,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告急局面也逐步升级。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从2023年10月7日到2024年6月,以色列、真主党和黎巴嫩其他武装团体在黎以疆域至少相互发动了7400次打击。

其中以色列发动了6142起打击事件,造成黎巴嫩方面至少543人死亡;真主党和其他武装团体发动了1258起打击,造成至少21名以色列人死亡。

不仅如此,哈马斯在黎巴嫩境内是有分支组织的,它事实上也参与了对以色列的打击,并让局面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根据半岛电视台绘制的以色列-黎巴嫩冲突舆图,双方打击目的已深入领土腹地,直逼2006年“第二次黎巴嫩战役”的规模。

近日,以色列军方公开宣称能将黎巴嫩“打回石器时代”,真主党则表示能够攻击以色列境内任意位置目的。

据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统计,真主党的军火库里估计包含13万枚火箭弹、4万枚“格拉德”型短程导弹和数目不等的中长途导弹,气力远超哈马斯,是世界上武装最强大的“非国家行为者”之一。

为了威慑真主党和其背后的伊朗,美军以撤侨和疏散平民为由向地中海地区部署了载有第26水师陆战队远征特遣队的“巴丹号”两栖攻击舰,并于近日将位于红海北部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也调到东地中海。

近期,美国在抛出以色列-哈马斯停火协议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份以色列-真主党停火协议。

根据该协议,双方须先停火10天,期间真主党从疆域地区后撤至少10公里,由黎巴嫩政府军派1.5万名士兵到疆域驻扎。

黎巴嫩政府对停火协议持欢迎态度,但真主党则表示,只有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后,他们才会停止攻击以色列。

于是黎以冲突跟红海冲突一样,都成为直接跟加沙停火挂钩的无解难题。

美国在红海的两栖舰艇经苏伊士运河驶往东地中海。

文章最后,我们详细拆解一下让以色列更加头疼的“真主党模式”。

众所周知,巴勒斯坦实在分裂成了加沙与约旦河西岸两块地区、两个政权,哈马斯与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各执其一,相互不承认对方拥有合法职位(近期听说在进行“新的统一谈判”)。

但真主党名义上只是黎巴嫩境内的一个反对派政党,它会参与黎巴嫩的国内政治,不外实际拥有完三军事自主权,类似于一方诸侯。

黎巴嫩位于地中海东岸,扼守欧亚非战略要道,与叙利亚和以色列/巴勒斯坦接壤,国土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比天津市略小。

奥斯曼帝国时期,黎巴嫩和叙利亚同属“大叙利亚省”,时间跨度长达350年。

19世纪末奥斯曼帝国陷入衰落,英法的力量介入叙利亚;在一战结束后,叙利亚成了英国殖民地,黎巴嫩则成为法国殖民地,二者于1940年代分别建国。

黎巴嫩独立时有130万人口,与其他中东国家不同,其60%的公民为基督教徒,穆斯林仅占40%(逊尼派和什叶派差不多各占一半),由此出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分权共治、比基尼美女与长袍遮身共存的奇特画面。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役发作,七个阿拉伯国家联手向以色列宣战,结果惨败。

战役结束后,超百万巴勒斯坦难民出逃,其中40余万人涌入黎巴嫩。

原先平静、平衡的黎巴嫩局面被打破,黎国内基督教派和穆斯林的矛盾敏捷激化。

过去几十年间,以色列曾两度发动对黎巴嫩的大规模战役。

1982年,以色列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枪手枪击重伤,以方遂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进攻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军队,霸占整个黎巴嫩南部,史称第五次中东战役(以色列称“第一次黎巴嫩战役”)。

2006年,真主党所属军队突袭了以色列北部,打死8名以军士兵,俘虏两人,以军随后再次发动针对黎巴嫩南部的战役;经过一个月鏖战,黎以双方在国际斡旋下停火,真主党声势大涨,以军撤出黎巴嫩南部,以国防军多名高级官员辞职(以色列称“第二次黎巴嫩战役”)。

与被团团包围、无处可遁的加沙地带不同,驻黎巴嫩抵抗组织和真主党在面对以军进攻时可供选择的计谋要丰富得多。

比如在1982年的黎巴嫩战役中,约12000名巴解游击队从黎巴嫩撤退至约旦、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25000名叙利亚军队也撤回了贝卡谷地(位于黎巴嫩东部叙利亚疆域地区的一个山谷)。

叨教,以军还要继续打这些国家吗?

同样的道理,今天即使以军攻入黎巴嫩南部,面临的也将是一场旷日长期的游击战,很难真正寻觅到真主党武装主力决战。

再退一步讲,即使以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重创真主党,说不定又会冒出来一个新的反以武装——1982年之前黎巴嫩南部曾由巴解组织控制,怎料以军打跑了该组织,又给真主党提供了生长土壤。

中东没有新鲜事,这些剧本早就重复过许多次了。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919A020QN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图文热点

  •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 @浙E车主,最新消息!明年继续免费!

热门推荐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