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作品,每年都会被翻拍,但是最为经典的一版,还是停留在30年前,这几年的作品是“拍了被骂,骂了再拍”的恶性循环,就连徐克也不破例。 就比如昨天上映的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也陷入了同样的魔咒。 看看吧,短短一天的时间,在豆瓣上的短评中,几乎是清一色的差评,粉丝们控评都控不过来了。
现在,这一部电影还不敢开评分,如果开评分的话,那必然是粉丝和路人之间的大战了,金庸棺材板压不住了。 那么,这部电影的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 先来说一说剧情。 《射雕英雄传》的剧情大家都很熟悉,该片根据第34章至40章原著改编。 主要阐述的是郭靖得到了绝世武功“九阴真经”和“降龙十八掌”,得到各方江湖人士的嫉妒,于是他怀着赤子之心掩护边关,力挽狂澜的故事。 因为原著的篇幅太大,如果改编成为电视剧,几十集都未必能够阐述清晰,徐克必要在不到两个小时的篇幅内呈现全景是不可能的。 如果事无巨细,那就成了《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了,只能走马观花式地用各种关键时间串联起来。 于是,郭靖和黄蓉相遇,但是他们是怎么相爱的呢? 导演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旁白概括了。 在郭靖和黄蓉之间,他们最大的误会在于郭靖误会了黄蓉父亲杀害了江南奇怪,原著中的黄蓉用自己的聪明寻找凶手,解开误会。 到了电影中,也是旁白概括。 感觉徐克既想要呈现全景故事,又想要有太多的自我表达,因此总是前后拧巴着。 再者说郭靖和黄蓉的表演吧。 肖战和庄达菲应该是被品评最多的,上映之前就因为和原著人物的不符被热议。 肖战解释侠之大者的郭靖,想要表现他的憨厚,让人有点诚实巴交的感觉,有点中学生背台词的感觉。 徐克虽然很会调教女演员,但是黄蓉的形象,怎么也让人和那个艳绝古今的人物联系在一起。 因此,网友们评价的“郭靖比黄蓉俊俏,黄蓉比郭靖木讷”这样讽刺的话,倒是广为传播。 总之,《射雕英雄传》是全方面的拉胯,并不但仅是导演或者演员一方造成的。 在电影上映之前,别的电影都有票补,就这一部电影没有票补,因为片方笃定了粉丝们会无条件地为偶像买单。 诚然,肖战作为流量明星,对于前期的预售是有资助的。 但有多少粉丝买单,就有更多的路人讨厌流量电影。 但是到了上映首日,前期积累的上风立刻就被路人盘颇大的《哪吒》《唐探》《封神》等电影赶超,现在更是望尘莫及。 粉丝们的买单能力和普通观众们相比,可谓是蚍蜉撼树啊。 猫眼上给出的预测只有8亿多,按照投资成本来算,如果不出不测就要亏本了。 鹿晗的《上海堡垒》,王俊凯的《749局》再到肖战的《射雕》,大制作的接连扑街,毫无疑问地证明了流量明星的反作用。 拼质量的时代从未改变。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130A05PW1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