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2025年春节档来了,因为2024年国产电影整体表现的低迷,业内外对于今年电影有着较大期待,而最关键在于今年又挤了一大堆国产电影重磅大作,有号称史上最强春节档之称,但是电影上映之前,任何口碑都是不靠谱的。 《唐探1900》,作为春节档的唯一喜剧,网友骂得厉害,但这个IP在国内绝对是一个大IP了,而且目前口碑不算差,他的票房是稳吃的,这个根本不用担心,除非口碑像第三部,谁都可能扑街,唯独他扑不了。 这电影目前是有机会保二争一的,表面上看其实比力稳。 《封神2》作为春节档的特效大片,看电影的主要是老百姓,谁在乎饭圈的那些二三事?其实这个主要是看特效,看大场面,除非出现审美疲劳。春节看电影,图的就是一个热闹和特效大片,真没有太多的在乎别的问题,只要质量不错的,只要特效狂轰滥炸,人们就觉得值回了票价。 我的预测是《封神2》和《唐探》开始争第二三位。 《魔童2》,50亿里程碑的续作,魔童1只靠蹭热度,就让姜子牙蹭出了10亿票房,影响力可见一斑,而这次魔童2的视觉效果全方位升级,流体特效据称是业界天花板水平,比深海还要强,而且现在口碑不错。春节档喜剧是刚需,合家欢是刚需,特效又是刚需,遗憾的是这电影全都有。而且有第一部名气在那边,如果它质量还很硬,险些可以确定它是第一,目前影院排片也是最高的,稳得不得了。 《熊出没》更不用提,专门赚小孩子钱的,有稳定的票房受众,无论剧情什么样,都会有小孩子去看。 至于《射雕》和《蛟龙》就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这两部电影在我看来,就是今年春节档的黑马和炮灰(反正有二选一),春节档总共就100亿的盘子,根本就是唐探、封神、魔童均分大部分票房,熊出没继续收割自己的受众,射雕和蛟龙勉强蹭几个亿。 当然,这其中不妨可能有一部成为黑马,但是以他们的投资,哪怕破10亿可能都是亏钱的。 那么我们假设今年春节档表现都很好,就像有三部电影票房破30亿往上,那2025年国产电影就有救了吗?我的结论是很遗憾,和2024年春节档正好相反,24年春节档是没有一部重工业大片,然后像把去年电影市场吸干了,25年春节档是一堆重工业大片卷,也有可能把整年大片卷死了。 全球电影市场的大低迷,有三个因素共同作用: 1、生产方式。疫情后人们对将来的普遍乐观改变了,人们对于生命、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有了新的认识,但这种改变遭遇制度碰撞,没人知道该怎么办,比如WFH与高度协同的生产构造必要格格不入。 流媒体乃至AI技术兴起造成编剧与演员的大罢工,让很多项目被迫暂停,已有的项目周期也被极限压缩,制作团队解散,人才流失;随之而来的就是电影制作队伍的整体业务本领降落,影片质量降落,乃至是宣发渠道本领都在降落。 2. 叙事内容。自从上一任川普上台后,一连八年间,西方电影的内容陷入了“进步主义”左翼价值观输出的窠臼,与人们对疫情后“恢复生活秩序”这一保守的将来期望,可谓是严重南辕北辙,终极在今年彻底爆发。很多电影的宣发,遭到的了观众的巨大抵制,无论是造型、选角、视觉艺术设计,都让观众反感。 中国网友都在痛斥电影行业的江郎才尽,好莱坞电影成了流水线方式拍样板戏,极大拖垮了行业市场规模。这问题不仅出现在电影院,而是整个娱乐产业,上下左右,精神内核与市场期许全面冲突。 至于中国电影的问题,这里相信不用写了,全部摆在面前了。 3. 情感体验。这是行业本身恰好“行将至此”叠加的衰落周期。无论是浮夸的声画效果,还是视听奇观,已往吸引观众进电影院的那些技术手段失效了。电影的IP化,蹒跚不前,续集泛滥,挂羊头卖狗肉,加剧了这一轮电影的衰落周期的衰落程度。 观众必要新的梦,新的情感共鸣,新的精神鼓舞,详细该是什么?目前还没人确切知道,必要不断尝试。但现在,无论是好莱坞的商业片,还是欧洲的艺术电影圈,或在声嘶力竭地把视听刺激进一步推向极限,结果都不敷好,抽离了梦想,缺乏情感共鸣体验,这种电影创作思路,呼唤不起观众对它的爱。 观众失望地感觉就是“粗制滥造”,没了期许,产业自然就加剧衰败。 除了电影质量的降落。现在国内院线的票价明降暗升也很恶心观众。前几年院线搞补贴,30元的票价补贴后25左右就可以买到恣意座位。现在是30元的票价,院线标最低代价是19.9,但点进去一看,只有4个角落最差位置的票价是19.9,其他95%的位置都是30左右,6~8排中间最好的位置票价居然涨到40+。 本来非热门期间的电影上座率就只有20%不到,院线再玩这一招恶心人,逼各人花更多的钱看品质降落的电影,那我不看好了。25年春节档电影是有票补的,说白了为了救电影行业,问题是整年会有票补吗? 25年春节档也不是救电影,而是救电影院,电影拍出来直接上流媒体也能卖得很好,流媒体的电影就不是电影了吗?至于电影院,那自然是电影院要去想的问题。电影市场也应该更加细分赛道了,适应i人的单人或者5人以下的小厅,适应熊孩子的家庭厅,情侣厅,更小的银幕,但是更沉浸的体验,还有范例也要分,单家影院只放同一种范例的影,一家影院只放一种范例的电影,没有这种范例的在映可以放老的经典的,然后针对这种范例片进行配置优化等等。 电影这种带着垄断性质的艺术,真的跟这个时代的调性不符,现在的观众认为只有独特体验的影片值得花电影票钱,否则跟自己家里的大屏电视有什么区别?而且论体验电影的沉浸感也不如游戏了。总有人说消耗降级,可是黑神话的销量怎么没降级? 时代的冲击才是电影业低迷最致命的原因。娱乐多样化的时代,电影必要给人奇怪的感受才能有点生机,不然消散只是时间问题。 电影不仅仅是motion picture与movie,电影是cinema,是film。 它不但是大众必要娱乐,也不但是说故事给你听。 对于电影爱好者来说,它是让你走进一种体验,体验另一个维度的生活,浩瀚无垠的太空,喜怒哀乐的主人公,各种光怪陆离的感情,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从远古到将来,从哲学到科幻。 所以电影不会死,大银幕不会死,可能它会在泛娱乐的当今时代竞争乏力,但它永远不会被代替。 电影不会死,但院线可能会死。我们要清楚一个概念,在院线看电影只是其中一种方式,院线是电影的载体,那电影也可以有其他的载体。电影院现在无法代替的原因是什么?自然是更好的观影体验,一旦有新的载体可以或许带来比院线更好的体验,院线就会灭亡。 2024年电影市场如此惨淡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悦目,老套的故事已经无法满意阈值提高的观众了。那么电影创作者们就必须思考一个问题,该如何让观众的注意力放回电影上。事实上我认为,电影将来会和游戏合流,目前已经有这个趋势。 IMAX的宣传语是什么?不是看一部电影,而是置身其中。 这句话没有错,但电影要结合游戏的方式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当然也必要科技的进步,比如VR设备什么的。 当然这个太远了,如果回到25年整年中国电影的话,哪怕春节档电影质量过硬,三部拿30亿以上票房,剩下也不错,但整年电影还像24年国产电影,那么春节档又有什么用呢? 最后只能希望2025年春节档,别把整年电影给卷死了吧。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129A04B0X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